体育工程学可持续发展分析
2010-08-15徐碧鸿
徐碧鸿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体育工程学可持续发展分析
徐碧鸿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本文对体育工程学近期及今后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工程学在21世纪将是体育休闲产业及竞技运动水平提高的催化剂,同时,也考虑体育工程学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体育工程学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使体育工程学的发展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
体育工程学;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绿色体育
引 言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全球职业体育和休闲体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多频道全天候电视转播、网络和移动通讯等所有相关方面对体育的需求,都对当前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强劲的驱动,使众多消费者愿意花费更多的收入参与不同方式的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爆炸性发展时代的到来,也催生了一批新兴学科,如体育营养学、体育心理学,以及最近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体育工程学。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为当代科学、工程和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同时也为当前体育与科技相结合突破体育领域发展的瓶颈开辟了新的途径。
1 体育工程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当代竞技体育和休闲活动正逐渐走向繁荣,传统的体育活动也在时代的大潮中不断进行自我变革。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体育领域外其他学科的不断渗入,产生了一些新的与体育相关的研究领域,新的体育学科的产生开始抓住时代发展的命脉。因此,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更多地关注新学科发展,去分享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美羹。
1.1 全球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国对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高度关注,注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发展对竞技体育并且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当前大量的体育赛事与产业形成紧密结合的关系,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娱乐和休闲产业收入每年大约可以达到5千亿美元,并且还在以每年3%的幅度持续增长。2002年,美国体育产业创造了2130亿美元的总收入,是汽车制造业总收入的两倍。美国作为世界上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体育行业创造的产值在第三产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同样,在体育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创造的年产值都能排进国内十大产业,占据各国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体育工程学发展背景
随着各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追根溯源,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体育产业领域与体育工程学科的发展紧密相关,尤以当今人们关注的各种体育产业涉及到体育装备、器材,体育车辆工程等。
过去科研人员一直将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挑战人体运动极限作为目标,但是在当今能源紧缺、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作为体育科研人员,应考虑如何促进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形成绿色体育的宗旨,这必然使人想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对于体育工程学的产生与发展应顺应时代的潮流,也必须考虑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她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一经提出便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但是我们如何理解这一概念,如何理解和促进体育工程学的可持续发展,体育工程学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对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产会生多大的贡献等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这也决定了体育工程学作为一门学科能否生存的逻辑基础。
基于此,我们首先必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考虑体育工程学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通过对相关文献查阅和分析,可以将体育工程学的可持续发展分为3方面内容: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很明显,当今的体育休闲产业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展较好,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社会和生态发展方面相对较差。但体育运动本身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例如,联合国体育与发展顾问阿道夫奥吉指出,“竞技体育的核心价值反映出对发展与和平的必然需求,如公平竞赛、相互协作、相互尊重及共同分享的精神。”此外,考虑到生态可持续发展,当前更多的人呼吁并支持非机动车竞赛(如自行车赛、滑板等),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担。因此,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到体育工程学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应该考虑到对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均衡地考虑这3方面问题,才能使得体育工程学的得到良性发展。
3 21世纪体育科技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工程学在解决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据预测,从当前的国际能源消费水平看,即使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可替代生态能源作后续保障,预计石油资源将耗尽于2030年。所以,从现在起,20年后的竞技体育和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应该适应世界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并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此外,当今世界面临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全世界的肥胖人群正呈现流行性病状方式发展,目前经诊断全球为肥胖的人大约有3亿。从研究结果看,这些人的肥胖大多缘于懒散的生活方式、快餐和缺乏必要的身体活动。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50%的人属于肥胖,75%的美国人也将进入诊断性肥胖。
通过对这些趋势的分析,很多体育公司开始调整他们的战略目标,一方面为竞技体育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开始争取市场竞争优势。21世纪体育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是产品的顾客化,体现为体育产品的人群化。那些正面临着具有懒散生活方式问题的消费者,将追求和依赖与健康休闲活动相关的新产品来激发自己参与活动的趋势。
4 体育工程学的发展方向
在未来的几十年,将是体育工程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同时也将是培养体育工程师和体育工程学研究者寻求体育工程学发展的最佳时机。因此,有必要探索目前体育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
4.1 计算机在体育工程学中的应用
对优秀运动员计算机模型研究和应用的能力,对新的体育装备器材实际情况的测试,以及对运动损伤的预防等,都是体育工程学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未来的20年,科学家将会通过计算机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模拟。我们也将能够看到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和装备的“真实的实际模拟模型”,获得竞争的更大优势。
微型计算机集成块应该能够对优秀运动员进行体内监控及在竞赛中获得实际数据,这将是更好地实现对体育的远程遥控,实现双驱动训练和比赛监控模式。体育工程学为新的传感器、监控器及高级非侵入性摄像装备的产生提供了更好的研究和发展的机会。
4.2 新材料在体育工程学中的应用
许多研究在竞技体育体系及竞赛规则允许范围内促进“智能”材料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高级智能材料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将为工程学提供更多研究的机会。利用人工智能将会在商业智能和服装业领域引导和产生更多新的产品。
因此,作为研究者必需了解和加强竞技体育水平的科学基础,增加对体育工程学科的研究,促进体育工程学科的发展。在当前的体育工程学相关研究中,能够使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体育运动或竞赛。如当今的科技介入使得运动员的服装能够进行“呼吸”“排汗”等功能。
4.3 体育工程学人才培养
随着国际合作的发展,体育的国际化趋势及未来体育工程学创新在全球将随处可见。对高校及体育工程学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方面可以促进未来工程人员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强体育工程学研究人员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改革的能力,什么样的工程师能够通过研究和发展来加强中小企业的管理,获取风险资本,根据国际协作进行远程制造等,这些都将是未来体育工程学科专业学生应该面临的问题。
从当前国际上体育工程学研究领域及人才培养的方向看,日本体育工程学著名研究者三浦公亮教授和宇治乔贞幸教授将体育工程学的研究方向分为12个方面,主要包括:运动生物力学、环境设备设计、体育控制工程、体育动力学、体育服装工程等。这对于未来对体育工程学科内容进行研究的人员提供了一个较为确切的范畴,有利于促进和加强体育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5 结 语
21世纪可持续发展应该贯彻全球经济的发展。当可持续发展与技术流在体育领域同时出现时,体育产业的发展将会呈现一种新的景象。这种组合也将为体育工程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促进高等教育体育工程学科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体育工程学将对体育产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起到积极的驱动作用。政府也将促使体育产业利用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社会所面临的健康等相关问题,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体育工程学的发展需要更全面的、跨学科的方法,解决当前体育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也将成为目前政府、社会和高校发展的必然。
[1] British Airways “Business Life” Mag., Feb 2002,Michael Schumacher∶ Racing to Riches, P46,Brandtland,1987.
[2] Ogi, A. (2004).Promoting development and peace through sport. World federation of the sporting goods industry official international handbook, verbier:51-54.
[3] Friedman, T. 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globalized world in the 21st century. Allen lane/Penguin publishing, London,2005.
[4] Moritz, E.F. Nachhaltige Innovation in Sport. In∶ Gros et al (EDs.). sports-technology zwischen theory und praxis 3. Shaker Verlag Aachen,2004.
[5] Kouryo Miura, Aadayuki Ujihashi, the beginning of sports engineering,the Jap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1992:967-970.
G80
A
1674-151X(2010)08-14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8.076
投稿日期:2010-05-08
中国矿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2009W14)。
徐碧鸿(1970 ~),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科技与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