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今足球发展的影响

2010-08-15杨成伟

运动 2010年8期
关键词:蹴鞠足球传统

杨成伟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浅析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今足球发展的影响

杨成伟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本文通过古代的一些文学著作分析了中国古代足球运动“蹴鞠”的发展演变,试图找出中国古代足球由起源到健康发展,再到长期处于停滞和倒退、直至消亡的深层次原因。认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古代足球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当代足球的发展。

传统文化;古代足球,现代足球,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优秀民族文化的伟大民族。中国不仅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体育发祥之国。2000年12月,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伊朗“文明杯”足球比赛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足球起源于中国,并从那里传给了埃及,而后又从埃及传到希腊、罗马、法国,最后才传到英国。”现代足球作为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代表,在近代由西方再传回我国,但是和我们民族相融合和相适应过程却不甚理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足球和现代足球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1 从古代文学著作看中国古代足球运动的演变

中国古代足球源远流长,最早在战国时已经出现,《战国策·齐策》和《西京杂记》就记载了关于中国古代足球“蹴鞠”的一些情况。两汉时期,蹴鞠活动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开始兴盛起来。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蹴鞠活动蔚成风气。当时蹴鞠的主要形式是在球场上进行对抗性比赛,这种比赛多是在专门的球场——“蹴城”中进行,比赛时有正副裁判执法,还有一套竞赛的法则。“圆鞠方墙,仿像阴阳;法月相对,二六相当 ……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东汉李尤《鞠城铭》如此描述。由于这种比赛具有相当激烈的对抗性,因而多盛行于军队的军事训练中。受到汉代浓厚的尚武精神和汉代强盛的雄浑文化、骠悍文化影响,汉代足球健康规范,对抗性强,最能体现公正、公平、健身、竞争的足球精神。

唐代是我国古代足球最为盛行的时代。杜甫的《清明二首》就写到:“此身漂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说明古代足球在唐代的流行情况。唐代创造了多种形式的足球活动:一种是有球门的的成队的比赛,被称为筑球,还有就是没球门的个人比赛。 之后在漫长的岁月里,足球演变为一种表演项目,虽然还有一定的健身功能,但对抗性大打折扣,足球的踢法由两队同场竞技变成了分别在各自半场竞技,由有身体接触的直接对抗变成了隔网对抗的技术表演。球场两边的球门也变成了空中的天门,队员之间的对抗却受到人为扼制。激烈对抗的足球运动魅力,在对技巧表演的喝彩中消解,这是中国古代足球的悲哀。王建的《宫词》写到:“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这首诗毫无疑问是描述的踢足球,因为“白打”是古代足球的术语,意为三两人之间随意盘带,相互传踢。与此同时,宫廷化成为古代足球的特征。健身性的保留和技巧性的增长,使足球成为宫廷贵族和宫娥的时尚。足球进入宫廷,是足球的发展。王公贵族、宫娥嫔妃也有踢足球的权力。而且,上层统治阶级的爱好,往往可以推动某项事业的发展。然而,代表社会主流文化的统治阶级,把足球贵族化,引导足球向娱乐性、表演性、欣赏性的方向发展。

在宋代,蹴鞠开展得比较普遍。宋代大词人陆游在很多首诗词里对蹴鞠有所记载,其中在《春晚感事》记载了他当时在咸阳看球的场景:“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日永东斋淡无事,闭门扫地独焚香。”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及大臣赵普等就以善“白打”蹴鞠而闻名。作为蹴鞠的文学形象代言人的高俅,因为个人蹴鞠技术高超而幸进的下层人士,以球邀宠,从而官路青云。在宋代民间还出现了蹴鞠艺人的组织——“齐云社”。但此时的足球已经彻底娱乐化、表演化、贵族化、帮闲化了。它远离汉代的鞠城,成为即兴表演,足球全然没有了英雄征战的气概,也没有,相互身体的接触和争抢。贵族成员或者帮闲人物成为足球的常客,而广大民众离足球则越来越远。

元、明、清时期的足球活动也有开展,在文学上也屡有反映。明翰林院修撰钱福有一首题为《蹴鞠》的诗,描写女子足球比赛的场景:“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明代金陵马如玉也写了一首《踢球》诗,同样是观看女子足球比赛而作的。这些诗词描写了女子蹴鞠的场面,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纨绔子弟们的风流韵事和上流社会的专场,足球染上了浓重的情色成分,完全失去了足球的竞技体育主旨。加之在民间缺乏必要的组织,老百姓便逐渐远离了足球。到了近代,随着西方近代足球的渐次传人,中国传统的足球活动终于被取代。

2 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足球发展的影响

在以儒学为正统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足球经过不同时期的流传、融汇而逐步发展起来。但儒家的崇古传统又严重地束缚了中国古代足球的进一步发展。儒家文化属于伦理道德型文化。“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把道德教化置于首位,这是儒家的特点。儒家思想主张礼义修身,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以儒学为正统学问,崇道轻艺,重德轻技,视技术技能型学问为雕虫小技,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认为热心技艺,从事体力劳动则是卑贱的小人之事。这种固定的价值观念作为文化的深层意识积淀下来,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支配着人们的言行和社会思潮。“君子义以为卜,君了有勇而尤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可见,足球所培养的勇武精神与孔夫子的治世思想背道而驰。于是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日盛。到宋明理学时期,“兴文教,抑武事”,文武分离,士子“穷理居敬”“静坐读书”,导致“天下无不弱之书生,无不病之书生”。可见宋儒“主静倡敬”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腐蚀了人们的体育思想,束缚了古代足球的发展。

在古代体育活动中,统治阶级所要求人们的主要在于礼义,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套稳固的道德价值体系,寓德于体,把礼的观念植入体育伦理之中,这就是东方文明之道德观、伦理观与审美观的民族性在传统体育上的反映。中国以宗族制度、群体利益为主,将国家、家族利益放在首位,直到近代都不提倡竞争,以“温良恭俭让”“夫唯不争”“息事宁人”等意识规范青年们的行为。这种旨在战胜自身弱点的“内在超越型”的民族性格与西方的武士精神、决斗风范大相径庭,使得中国传统体育只在内部得到发展,多流于表演性,讲究个人的技巧性,这也直接导致中国古代足球由激烈对抗的竞技运动慢慢演化为毫无对抗的技巧性表演项目,直到最后慢慢消亡。

3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足球的影响

中国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推演着中华民族深沉的性格和心理,给我们民族增添了光辉,但这样的文化如果运用到足球上,就成了阻力和障碍,不利于对足球的前进发展。中国文化有宏观的认识论和认识方法,但忽略对事物特性的探索。 这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用于足球,就是没有进取心,不探索足球的发展规律,一味地走别人走过的老路,这就是认识上的偏差。中国儒家思想与佛教的融合使中国文化失去了朝气。包容性本来是中国文化的优点,它可以同化任何文化,但这在足球上却反映出他的另一面,就是不吸收外来足球文化,反而把优秀的足球文化变成不伦不类的中国足球文化。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环境并不利于带有强烈对抗与刺激色彩的竞技性运动的充分发展。于是在“中庸平和”“温义尔雅”的儒家文化背景下,才出现了“胜亦可喜,败则无忧”“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无绝对胜者”的东方“游戏”诠释,鲜明地透射出重人格力量的倾向。

这种传统的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代足球,特别是球队的足球心理。与国外强队相比,中国教练队伍在整体上对足球的理解和排兵布阵的方略明显偏低;球员的对抗意识欠强,竞技水平有限,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尚未灌注在血液之中;更重要的是整个足球界对足球本质精神的认识至今未能完全到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成败论英雄价值观,影响到我们对现代足球运动规律的判断,过于看重比赛胜负,足球成了政府干预的国家行为,背负了过重的政治色彩,形成非常鲜明“功利”足球。假球、黑哨等以足球当交易的事件屡有发生,极大地伤害了国人对足球的企盼,败坏了足球道德。这些事件虽然与现代商业意识、地方利益、俱乐部利益直接相关,但足球文化的负面影响不能不说是一个深层诱因。

4 小 结

我们为中国文化骄傲的同时,又不得不对她对中国足球的不良影响进行反思,正是由于中国古代足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才由健康发展过渡到长期处于停滞和倒退的境地当中,直至慢慢消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足球的发展也是深有影响的。我们只有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引入中国足球,丰富中国足球文化,促进足球运动的发展。

[1] 唐春芳.儒家文化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J ].理论月刊,2007(1).

[2] 孙庆彬.论儒家思想对中国体育的负面影响[J ].体育学刊,2004(6).

[3] 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解黎明.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足球[J ].体育文化导刊,2004(12).

G843

A

1674-151X(2010)08-12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8.067

投稿日期:2010-07-25

杨成伟(1976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

猜你喜欢

蹴鞠足球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我国蹴鞠的起源与发展及消亡研究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历史上有一个大转折点是谁决定了古代足球的兴衰?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蹦鞠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