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家通背拳的传统文化解读
2010-08-15徐泉森
徐泉森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祁家通背拳的传统文化解读
徐泉森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祁家通背拳是一门优秀的传统拳术,其发展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文章对祁家通背拳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以探寻其文化价值。研究发现:祁家通背拳在其发展过程身受着中国传统的兵家思想、美学文化与“三冀文化”的影响,同时其自身也具备了传统的武德文化思想。传统文化寄寓于祁家通背拳之中,同时祁家通背拳又是这些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祁家通背拳 传统文化 解读
清代是中国武术空前繁荣的时期,各个门派与拳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种武术空前繁荣的时期,诞生出了许多优秀的拳种,祁家通背拳就是其中之一。祁家通背拳融合了传通背拳的特点,再融合其他拳术的优点发展而来,形成了具有“祁家”特色的通背拳术。在其二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经过祁家通背拳的传人不断探索创新与努力,祁家通背拳已经成为一门非常优秀的传统拳术。因为武术是吸收传统文化而发展完善的,所以祁家通背拳在较长的发展历史中就具备了一些传统文化特征,在提倡传统文化回归与武术应走文化发展道路的今天,对祁家通背拳自身所包含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更有利于祁家通背拳在当今时代的发展。
1 祁家通背拳与兵家思想
兵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古代军事战争思想的一个高度浓缩,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华夏特征”的一种思想表现形式。兵家思想与武术的起源可以说同出一脉,都来源于古代的军事战争之中,并且在军事战争中不断发展与完善。所以,兵家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作用于中国的各个传统拳术之中,其中主动权的掌握,因敌而制胜、先谋而后攻等思想对传统拳术的技击之法都有着深刻而积极的影响。祁家通背拳作为传统拳术的一种,在其技击之法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兵家思想。
1.1 强调对主动权的掌握
在兵家之中,都着重于抢占主动权。两军在人数与实力均等的情况下,胜负的关键就在于对主动权的掌握,如果在两军交战之时,谁先主攻,就会给对方在士气上的打击,使敌军丧失去斗志。诸葛亮在其用兵之中就强调要掌握整个战局的主动,所以每每能在双方实力均等的条件下力克魏军强敌。如果在整个战局中丧失了对主动权,那就会把本方军队置于一种非常危险境地,更有失败或者全军覆灭的严重后果,长平之战的赵括,就是在与白起的交战中大意的丧失了主动权,最后导致40万赵军惨遭坑杀。祁家通背拳的行拳之理,凸显了对主动权的掌握这一重要的兵家思想。祁家通背拳的拳理之中,要求在与敌对抗格斗之时,控制场面上的主动,这样才能先敌而制胜。强调掌握局面上的主动权,也是大多数拳术技击之法中所强调的,这也可以说是传统拳术中的一个共性,祁家通背拳也不例外,而且在技击的时候,强调更加掌握场上的主动权。因为祁家通背拳的的行拳之理,讲究长打、快攻。所在在双方对峙之时,先敌而出手,抢占主动攻击的时机,掌握了场面上的主动,同时也能在气势上给对手以压制。做到出手必中,每战必胜。
1.2 避敌之强,击敌之虚
不论是两军对抗,或者是个人对抗之中,都会有强与弱之分。那么如何以弱胜强,是兵家思想当中一个主要的思维方式。强者,必会以其之强来猛攻,而弱者,就要避之侧翼,寻强之虚,击其溃。祁家通背拳拳理讲究的是“巧打”而不是跟强于自己的敌手硬拼。在祁家通背拳的格斗技击之中,要求操拳者如果因对方太强,就必须先避其锋芒,寻其漏洞,再一举击破。在双方对抗格斗中,如果一方过强,那么强的一方就必定会因为自己的实力超群,而粗心大意。弱点就会显露无余。祁家通背拳就是运用了兵家的避敌之实击敌之虚的这种优秀兵家思想,才能在格斗中往往处于不败之敌。
1.3 先谋而后攻之法
古代兵家历来主张深谋慎战,先谋而后攻。在每场战役之前,都要认真的制定一系列的作战计划,把战场上可能出现的后果,都要预计其中,做好战前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这种先谋后攻的思想也同时沿用到了传统武术之中。祁家通背拳的习练者们,要求在与对手对峙的时候,要先在了解自己实力或者对手实力的情况后,再快速的思考应该如何去打,把整个战斗的战术思想构思于脑,然后再与对方进行较量。祁家通背拳非常看重这种先谋而后攻的战术,如果在与对手交手前,没有一个迎敌的思路,那么在战斗中自己就会招式凌乱,毫无章法,也很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1.4 临战前的势整之法
古时军事战争中,对军队的势要求的非常严格,这种势的也是兵家实行战术思想的前提条件,势之整,可以显示出该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严整的军势,也可以给敌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军势的严整不光体现在阵型之中,更重要的是显现在军队的行军打仗的结构之中,如果一支军队的军势不够严谨,那么就会漏洞百出,给敌于可乘之机。祁家通背拳对行拳之中势的要求格外严格。在技击格斗或者是套路演练之时要求势的整与势的严。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能给对手可乘之机。使自己处于一个类似于封闭的状态之下,这样在格斗对抗中的胜算才会更大。
2 祁家通背拳的美学文化表现
中国的美学思想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这种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的思想,最早产生于人们的生产劳作之中,慢慢的经过各个方面的加工与人为的创造,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学文化,这种美学文化主要表现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之上,并且通过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出来。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美学文化的影响,并且作用于武术的发展之中。中国武术的拳种体系庞杂,每一个拳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在这些特点中,拳术中美学文化的显现又是这些拳种的共性所在;在共性中,各个拳种又有着美学文化表现特殊性的存在。
2.1 套路演练的象形之美
祁家通背拳从字面之意理解,就可以看出是属于通背拳的一种。通背拳的拳理、拳论都强调背拳强调以猿取势,放长击远。这种模仿一种动物的拳术也可以粗略的理解为通背拳为一种象形的拳术。祁家通背拳是集合各种通背拳的优秀特点发展而来的,祁家通背拳的套路演练,流长优美,刚劲有力,最主要的还是其自身在套路演练过程中有许多的动作都是模仿猿猴的而进行的。这给人一种极大的视觉冲击效果从客观上加深了祁家通背拳行拳之中的象形之美,从而也凸显出了祁家通背拳的美学文化特性。
2.2 技击中的刚劲之美
传统武术区别于现代武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具有极强的技击特征。传统武术的每招每势都是为技击格斗而繁衍出来的。祁家通背拳是一项技击性极强的传统拳术,在其拳理要义中,都特别强调了其技击格斗作用。祁家通背拳在其散手格斗之中动作快如闪电,并且每个招式都迸发出一种刚猛之气势。祁家通背拳可以说是一种至刚至阳的拳种,主要体现在技击格斗之中,出拳力道足以千斤,踢腿劲力足以断石。这种在技击格斗中的刚劲之势,显示出了一种刚劲之美。传统美学文化中,对阳刚之美都有明确的表述。而祁家通背拳在技击格斗中的招式特征能更好地把这种刚劲之美显现出来
3 祁家通背拳的武德文化解析
武德是中华武术特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也是武术高于体育且属于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形式。武德是指在习武之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与其想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武德依附于武术活动以及习武之人的意识形态之中,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了一种武德文化体系。每个拳种,在传授其拳术的同时,都会随之把本门派或者本拳种的武德特性传授给学习拳术的人。武术拳种庞杂,但是每个拳种都会散发出一种武德文化的气息,这也是传统拳术的一个共性之处。但是每种拳术的武德文化体系中,都有着自己本拳术的特殊性,祁家通背拳也不例外。
3.1 八反中所体现的武德文化
在祁家通背拳的拳理纲要之中,有着三绝、四妙、四忌、八反、八打与八不打等要诀。深入研究这些要诀,可以洞悉里面存在着大量的武德文化思想。这也是祁家通背拳自身武德文化的一个体现。八反之中有“二反不要躁,躁则易乱、四反不要急,急则难缓、八反不要骄,骄则必败”,在这八反之中渗透着武德文化的气息。躁,是习武之人的大忌,如果习拳演练对抗格斗的时候,心之躁而必败。烦躁的情绪会给习武之人的心理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戒骄戒躁是传统武德文化中的一个关键点,这在祁家通背拳的拳法中已经明确的提出,并却在拳理的纲要中出现。急,这指的是急功近利。武德文化思想中明确指出过,在习武之时,最忌急功近利。武者,应时刻保持着一种静淡如水的心态。习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习武追求一种急切的速度的话,那么就会物极必反。不能提高武学造诣,反而会影响习武的进程。祁家通背拳的纲要明确提出了切“急”的思想。这是祁家通背拳武德文化中的一个亮点所在。骄则必败,这是一个传世至今的真理。一个人的武艺再高,但是他只总有一种骄傲的心理,那么他必定会走向失败。武德文化中要求习武之人哪怕武功再高,都要保持一种谦逊和顺的心态。这样才能使自己有更高的武学上升空间。
3.2 八打与八不打的武德文化表现
八打与八不打是祁家通背拳武德文化的精华所在,八打与八不打就是在对阵格斗之时要明确区分敌我矛盾,对不同的对手要使用不同的手法,在格斗对抗中不能伤及无辜。这充分的体现出武德中“仁”的思想。武德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武德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生长而成的。传统文化的儒家之中,对“仁”的思想有着高度的概括,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武德文化中特殊强调对“仁”思想的表现。习武之人,都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仁在心中,则无敌。武德中仁的思想也是中国武术侠义精神的一个表现形式。一个真正的武者,要有区分善恶,对待奸邪之徒,绝不可心慈手软。对良善之人,切不可动武,要真心以诚相待。其实祁家通背拳拳纲要义中的八打与八不打就是对武德文中“仁”思想的客观现实反映。
4 祁家通背拳与“三冀文化”
据查祁家通背拳起于河北一带,并且经过历史的发展逐步从河北蔓延到北京、天津、辽宁等地。河北,自古乃燕赵之地,历史文化悠久,因为河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传统,使河北有着非常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河北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较为集中的地区,具备着浓郁的武术文化。因为中华国土幅员辽阔,民族分布广泛,而各地区及其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都带有了各自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区域文化的差异所在。什么样的地域,决定什么样的文化。河北的主流文化是以一种三冀文化的形式表现而来的,“三冀文化是在河北这一特定区域里,体现出的一种文化现象的总称,是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一种文化,三冀文化体现了河北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精髓所在。三冀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本地区各个方面的发展,其中就包括武术文化。祁家通背拳因起源于河北,本身就会受到河北文化的深刻影响,也就是受到了这种“三冀文化”的熏陶。从祁家通背拳的拳理、武德思想,以及习练祁家通背拳者的行为准则与祁家通背拳的师傅、弟子来看,他们做事习武都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对人要和睦相处,以诚相待,做事时,要不计小节,慷慨大方。而这些正好是对“三冀文化”文化内涵的一个客观反映。祁家通背拳从其雏形发展开始就深受三冀文化的影响,并且把这种文化精神依附于拳术之上进行流传。使每个学习祁家通背拳的人,能在习练拳术同时,体验到“三冀文化”的内涵所在。
5 结语
祁家通背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拳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大力倡导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传统武术已经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祁家通背拳本身承载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祁家通背拳本身在其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所以,在以后对祁家通背拳的研究中,要把其当作一种文化来审视,这样才能掌握此拳术真正的内涵所在。
[1]乔凤杰.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7-31.
[2]乔凤杰.致人而不致于人——“武术与兵家”研究之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5):101-103.
[3]颜炳罡.兵书战策(孙膑兵法·将德)[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80.
[4]欧阳轼.武经七书[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234.
[5]王 岗.中国武术文化要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37.
[6]谭炳春,毕志印.武德教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2-4.
[7]单长文.祁家通背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6-28.
[8]景春华,等.“三冀文化”当成为河北主流文化—关于准确定位河北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建议[J].经济论坛,2009(7):67-69.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Tongbei Quan of Qi Style
Xu Quansen
(P.E.School of Jishou University,Jishou Hunan 416000)
The Qi Style Tongbei Quan is a kind of fine traditional Wushu with deep traditional culture's influence on its development.The paper carries out in-depth research on it,to study its cultural values.The findings include that The Qi Style Tongbei Quan were seriouslyaffected in its development byChinese traditional militarystrategist thought,aesthetic culture,andquot;three-Ji culturequot;;while itself also has ow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ought of Wu.Traditional culture has melt into The Qi Style Tongbei Quan and The Qi Style Tongbei Quanhas been an important carrier ofthese cultures.
Qi Style Tongbei Quan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rpretation
G85
A
1004—5643(2010)04—0043—03
徐泉森(1985~),男,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