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陈氏太极拳图说》的成因
2010-08-15安献周
安献周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探析《陈氏太极拳图说》的成因
安献周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着力对陈鑫编写的《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历史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产物;独特的社会、时代背景是陈鑫成书的必要条件和外在动力;《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保障陈氏太极拳技术理论“纯正”发展的一条主线,对今后太极拳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陈鑫 陈氏太极拳图说 成因
1 前言
在现代太极拳流派理论当中,多公认杨、吴、武、孙派太极拳的产生与陈派太极拳具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其地位特殊。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是公认的陈派太极拳经典理论。在此之前,陈派太极拳的理论书籍寥寥无几,正如《陈氏太极拳图说》后叙作者刘焕东所说“:南北奔走二十余年,所见太极书颇多,而陈沟独无所闻”。因此,对传统太极拳的研究来说,深入探研《陈氏太极拳图说》价值作用、历史成因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关于重要史籍的研究,朴宰雨[1]先生曾说:“对了解某一部书,一定要先了解时代或社会背景,其次了解著者之家庭、人生经历、写作动机等,始不会出大错”,对《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研究同样也是如此。太极拳传播过程特别讲究师传,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鉴于太极拳的特殊性,着重从陈鑫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以及人生经历来分析其著作的形成因素。
2 《陈氏太极拳图说》形成的社会背景
2.1 地理环境
陈鑫出生于河南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祥地和活动中心。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滨黄河,北依太行;据《温县志》记载:“温,以泉得名,在夏已立国”。[2]全县辖10乡3镇,总面积46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温县赵堡镇,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在春秋时期,晋昭公封大卿赵公食邑于温县,在温县东15里的地方挖地筑堡居住,因此称赵堡。温县境内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产于温县的山药、地黄、牛夕、菊花一向以质地优良、药效纯正和加工精细著称于世,故称之为“四大怀药”。因此,当地不少人以经营药材生意为业,传统医药卫生业十分发达。据《永年县志》[3]记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步邻务商来广平府永年县城内西街开设太和堂中药店,经营南北地道药材三百余年,生产膏、丹、丸、散四百余种,盛世不衰”。“陈氏族人在河北永年开设的太和堂药店在清代太极拳运动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4]。
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大量原版摘录《黄帝内经》中的歌诀、图谱,共绘有十二正经和奇经中任脉、督脉等经络图18幅,图后均附有歌诀。由此证明中国传统医学对陈鑫是有较大影响的,他把经络图诀收录书中,并进行专门论述反映了他强调太极拳与传统医学、传统养生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温县周边地区传统医药卫生业强盛,是《陈氏太极拳图说》成书的必要条件之一。
2.2 人文环境
2.2.1 历史文化氛围
历史上河南曾经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炎黄文化的发源地。传说伏羲在今河南淮阳画“八卦”,经周文王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研究八卦演成《周易》,从而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儒、道、墨、法并兴,百家荟萃,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孔孟儒家发端于齐鲁,而传播兴盛于中原,成为传统思想的主要代表。老子生于河南鹿邑,道家经典《道德经》写于河南灵宝;庄子祖籍为河南商丘。老庄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他与儒家的互补关系确立了中国古代理论思维的基本框架。魏晋时期,玄学成为思想的主流。这一时期一方面以儒家经义解释老庄,另一方面将儒家经典《周易》道家化,从而使儒道两家学说在玄学中融为一体。中原地区又是理学的故乡,在理学开创者“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中就有四人为中州人士。咸丰同治时期理学既是官方意识又是学术的主流。当时理学著名代表人物有唐鉴、曾国藩、李棠阶等。据《温县志》记载,李棠阶,字文园,河内县(即今沁阳)南保封人也。……为前清一代理学名臣。咸丰三年因有功于温”。李棠阶在温县抗击太平天国起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当地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的理学思想也深深的影响着周边人民的生活。在整个太极拳领域,陈鑫是结合易理阐释太极拳最为直接、最为规矩的人物之一。说其直接表现为:在《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卷首,陈鑫直接将古书记载的易理思想原版收录其书中。陈鑫在解释拳架时,每一着一势都运用周易卦象进行框架,力求身体的各个部位均合乎易理卦象。这与其一生饱读孔孟之道不无关系。正是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原地区孕育了道家思想,繁荣了儒家思想,促成了儒道两家的合流,也为陈鑫太极拳著作的问世提供了又一必要条件。
2.2.2 尚武之风
温县一带古时属于黄泛区,洪水的不时侵扰,培养了这里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精神。温县陈家沟向南与荥阳汜水镇隔河相望,战略位置特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当地习武之风也颇为兴盛。《温县志》记载,“咸丰三年夏,五月,洪秀全偏将林凤翔,李开芳拥兵万余,由巩、汜渡河,潜伏柳林。……一日,掠食至陈沟,陈沟故多拳术之士,与战,贼忿甚,二日八至,悉被陈仲牲、陈季牲战退,其大头将军杨辅臣,枭其首(重九斤十四两)承县获奖。二十一日城陷,放火烧城内民房,西关元帝庙,尸横街巷,掳掠殆尽。河内李棠阶率其附近村民,战与柳滩,几亡于阵”。这次大战中的陈仲牲、陈季牲即为陈鑫的父亲和叔父。《温县志·兵防》中记载陈鑫的兄弟陈淼参与战事,“同治六年冬,十二月,张宗愚余党,由山西经怀庆。于十四日入温,杀掠劫夺,靡不所至。陈淼与战,死焉。全县黎民,四散奔逃”。在那个不稳定的社会时期,不仅仅只有陈鑫家族成员练拳习武,在周围地区的人民亦是习武成风。《温县志·烈妇》曾记述:“赵堡镇候陈氏,夫名平。氏陈沟女,亦素习拳术,咸丰三年巨变,平率乡勇御敌,氏亦约束从戒。因寡不敌众,平遇害。氏愤不顾生,出入敌阵数十次,杀数十人,亦殉命”。女子尚能有如此功夫和勇气,那么,赵堡镇陈家沟一带确实崇尚习武之风。这为太极拳大师陈鑫太极拳著作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
3 《陈氏太极拳图说》形成的时代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就没有停止对中国的侵略。西方文化的入侵,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新思想。伴随新体育思想的到来,上层人士,非常注重国民的素质。康有为、梁启超以进化论为武器提倡近代体育,大力推崇尚武思想,提出:“尚武者,国民之元气也,国家所恃之以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5]。民国时期,北京体育研究社的章程中写道:“德育、智育、体育三者皆为教育之必要,不可偏废者也,而三者之中尤以体育为尤要,何则?盖人之身体不健,无论有何种道德、学术均无所寄托。体育一门因而中堕,致使武士道之荣名传自远东,返视神州,独湮不传岂不惜哉?”[6]这一时期,传统武术也开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最集中地体现在清末民初的国术改良运动中。经过这场运动,植根于传统农耕生活的传统武术已经逐渐转化为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新的体育方式。[7]
辛亥革命前后,思想界风行军国民主义思潮。[8]许多社会名流提倡军国民主义教育,“强国强种”一时间唱响全国。这一思潮对体育的影响也尤为突出。1915年4月,北京体育研究社提出《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议案,并得到了教育部的采纳,使武术被列为学校体育课程完全合法。这可以说是辛亥革命以后提倡推行武术的重大成果之一。[9]
在这样一个思想混杂时期,各界人氏多以救国救民为根本宗旨,只是实现的途径和方式有所不同。中国传统武术家们逐渐甩掉武林中帮派林立、以强凌弱的恶习,而力图将武术的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价值挖掘出来。这些体育团体中最著名的是霍元甲的上海精武体育会。为了向社会宣传武术,精武总会还组织编写各种武术书刊、教材等。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散传在民间的太极拳进行整理、改编。编著本门武学的著作、开展相关的武术研究,俨然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显著文化现象之一。太极拳著作大量涌现,比较著名的有《太极拳体用全书》(杨澄甫),唐豪著《少林武当考》、《内家拳研究》,姜容樵著《太极拳术讲义》,徐震著《太极拳谱理董辨伪合编》、《太极拳考信录》,吴志清著《太极正宗源流》,陈绩甫(照丕)著《陈氏太极拳汇宗》等。这些著作是对散传在民间的太极拳进行的总结和研究,同时,它们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时代产物,不仅对继承中国武术有着巨大的作用,即使是今天仍有宝贵的价值。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书》正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的时代产物。
4 陈鑫的生平及其著书过程
陈鑫,字品三(1849~1929)。陈氏第十六世,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岁贡。陈鑫生于武术世家,祖父陈有恒,叔祖陈有本,父陈仲甡、叔父陈季甡均是著名的太极拳大师。陈有本还发展创新编就了陈氏新架。陈鑫和兄长陈垚自幼从父习拳,陈垚十九岁入武庠,功夫纯厚。
陈鑫自幼听从父命进私塾,读圣贤书,科举考试仅仅得“岁贡生”,晚年非常懊悔习文,陈鑫在自序中写道:“习武者武有可观,习文者,文无所就,是诚予之罪也。”所说的“习武者武有可观”说的即是其兄长陈垚,感叹自己与兄长的成就相比,差距甚远。于是他发愤著书,立志阐明陈氏世代相传之太极拳理法,著有《陈氏太极拳图说》四卷、《陈氏家乘》五卷、《安愚轩诗文集》若干卷、《太极拳引蒙入路》一卷及《三三拳谱》。
《陈氏太极拳图说》自1908年写起,至1919年完成,耗时12年。内容主要是阐发陈氏族人历代积累的练拳实战体会和经验,详细介绍了每招每式动作的规格及运劲走架方法,大量引用易理来解释拳理,阐释“缠丝精”的核心作用,并引用经络学说解释内劲的运使。陈鑫没有子女,临终之时,将《陈氏太极拳图说》手稿托付于他的侄子陈椿元。1930年冬,唐豪建议河南国术馆馆长关百益购其书,后交付开封开明书局于1933年出版,线装四册。关于《陈氏太极拳图说》,顾留馨曾评价道:“陈氏世代习其拳,名手辈出,而著述极少,经七世至陈鑫始重视文字记录”。[10]
5 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的价值与意义
陈鑫作为陈派太极拳理论的第一位公开阐释者,对太极拳的发展所作的贡献不可磨灭。他顺应历史潮流,摈弃传统宗派主义的封建思想,把陈氏族人传内不传外的秘传拳术理论公诸于世,显现出他的博大胸怀和勇气。他既是传统理论的继承者,同时又是一位了不起的开明、创新志士。“陈鑫是把拳术当艺术,把行拳当创作的。……想来读者不会怀疑,武术大师陈鑫同时也是艺术大师”。[11]
《陈氏太极拳图说》是有关陈派太极拳理论的第一次全面总结,从拳论到技术论述甚为详尽。康戈武在新版《陈氏太极拳图说》序言中这样评价:“《陈氏太极拳图说》全面总结了陈氏数代积累的太极拳传承实录和实践心得,是陈鑫一生心血的结晶。不论从陈氏太极拳在整个太极拳发展中的作用,陈鑫的武术阅历、写作目的与功苦,还是从该书展示出的拳理、拳技和揭示出的陈氏不传之秘”。在陈鑫之前,陈派太极拳一直秉承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文字记述相当有限,而《陈氏太极拳图说》全面继承了前人的练拳经验,并系统地论述,可以说它是陈派太极拳界一部划时代的巨作。陈家沟人也常常讲:“读懂了《陈氏太极拳图说》,也就领会了太极拳的真谛。”
《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保障陈派太极拳的技术理论“纯正”发展的一条主线。众所周知,拳术的演练不可没有拳理的指导。脱离了拳理,拳术的演变、发展必然会走向不同的方向,会不断演变出不同拳术风格的拳种,甚至蜕变为新的拳种。纵观至目前为止的陈派太极拳理论著作,《陈氏太极拳图说》无疑是一条主线,它有力地指导着陈派太极拳的发展方向,是陈派太极拳永保特色风格、技击方法、核心拳理的重要保障。它留给后人一件珍贵的太极拳理论参考,值得后人进一步深入研究。
6 结语
《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产物。独特的社会、时代背景是陈鑫成书的必要条件和外在动力。脱离了这些要件,都不会形成这样一部太极拳的历史巨著。今天我们在肯定它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应该反思,究竟什么样的太极拳才是太极拳的发展方向?当我们看到竞技太极拳的尴尬境地的时候,开始呼吁“传统”的回归。那么,什么才是陈派太极拳的“传统”呢?因此,对《陈氏太极拳图说》等一批具及如何规范陕拳的各拳种等。同时要从打练结合,以练为手段,以用为目的的训练思路出发,在招法的练习,劲力、功力的训练中,挖掘、研究先辈的练功方法,积极吸取、借鉴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以及其他如拳击、泰拳、空手道等技击术的长处和优点,同时充分吸收现代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的相关知识,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训练体系和模式。
竞赛部要研究陕拳的比赛。从赛事的安排、举办到竞赛规则、评判标准的制订,裁判的培训和比赛的服装等;包括参加外省市和国家,包括境外组织、举办的比赛等等。
市场部要研究陕拳的市场。陕拳的市场究竟何在,怎样利用陕拳的优势和特色开发、开拓市场,陕拳的生存空间有多大,什么是陕拳的最佳化发展模式,以及如何将发展陕拳和开拓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等等。
网站刊物部要创办陕拳自己的刊物,鼓励各行各业的人士积极发表他们的真知灼见;同时完善自己的专业网站,通过现代媒介,最大限度地扩大影响及与外界的交流。
[1]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2]杨宝生.红拳[J].中华武术,2003(1):64-66.
[3]种加林.陕西地方传统拳比赛调查[J].中华武术,2004(6):56-57.
[4]杨宝生主编.中国红拳[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
[5][明]戚继光.纪效新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6]孙 彦,等.论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31-32.
[7]马 力.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上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8]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编.陕西红拳十年[Z].2008(8).
[9]马文国. 浅谈我对红拳的一点理解 [M]. 中华武术,2007(12):34-36.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Contemporary Shaanquan
Liu Peng
(Wushu Departermernt of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068)
This article takes Shaanquan as its object,deeply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anquan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 and the logical analysis etc.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Shaanquan,such as,the skills of Shaanquan has stepped into the Folk Huatao Wuyi;the only one form of competition,immarketfied development;and the simple research,etc.Meanwhile,it suggests the marketfied development model for Shaanqan,for example,that the skiillfied technique is the fundation;routines and Sanshou are the content of competitions;selecting professional,industrialized ways.It provides the theory support for correct and continual development of Shaanquan.
Shaanquan development modelstudy
G85
A
1004—5643(2010)04—004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河洛体育文化研究》,编号:08BTY005。
安献周(1981~),男,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