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研究

2010-08-15张圣波

运动 2010年8期
关键词:思想体育学校

张圣波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高级中学,广东 惠州 516100)

学校体育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研究

张圣波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高级中学,广东 惠州 516100)

目前,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中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理论性研究课题。因此,改革我国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必须注入终身体育的理念,传授体育健身的知识方法和手段,通过让学生自愿地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同时,还通过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活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形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

学校体育;终身体育;体育兴趣;习惯

1 前 言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点,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它既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体质与健康,又会对他们今后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阐述在学校体育中贯彻终身体育思想。

2 终身体育思想的来源

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法国著名学者保罗·朗格朗于 1965年提出了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早川大芳首先提出终身体育为“生涯体育”,它是终身教育的延伸,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教育与培养的总合,即要在人的一生实施体育。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一生中,学习与参与体育活动,使终身有目的性,使体育真正的成为人的一生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系统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与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3 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教育在实践中奉行“智育第一”的思想,对于体育则停留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片面认识,认为体育就是让学生蹦蹦跳跳、玩玩乐乐,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去认识体育的意义。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致使课堂教学强制化,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往往成了教学中的被动物,在教师指挥下进行被动的练习,使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过于注重运动技术传授的倾向,注重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将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分解为枯燥单调的身体练习,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4 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思想的要求

4.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逐渐认识到“学会锻炼”和“学会健身”的重要性。要把以促进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4.2 运动技能是培养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技能是人们在活动中运用一定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完成某种动作的活动方式。人的坐、立姿态和走、跑、跳基本活动技能都是自幼形成的。不良习惯养成后就很难改变,尤其是成年之后,很难纠正。因此,可能影响终身。

4.3 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体育教学过程具有社会交往性,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要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既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又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评价。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主要是师生交往,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往则占有相当的地位,即社会的浓缩体,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交往是社会性和生活性的体现,交往可以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集体等方面的交往,在这个交往的基础上,体育教学才得以展开。

4.3.1 活化教材内容 教师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开设多种形式的模块,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利于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利于发展体力、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奠定终身体育服务,并能充分体现教育功能和体育竞争精神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4.3.2 优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体育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使方法的选择适应学生的基础水平,使学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法。

4.3.3 突出个性风格 体育教学有其教学规律,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上课时,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同学们在相互的配合中学会如何主动地学习,加上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4.4 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提高终身体育的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心所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大,科学的发展虽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生活方式,也引发了许多的健康问题。由此可见,终身体育内容也就不仅限于体育范畴内,它渗透着健康教育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所以,要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将身体锻炼、运动技能及健康理论融为一体,是进行体育健康教学,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多方面有关健康、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并积极投身于健身活动中,从而提高人们终身身体的质量。可见,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是衔接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根本所在,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关键。

5 结 论

5.1 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以终身体育为方向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将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而终身体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后所面临的一个贯穿一生的自发自主的教育过程。绝大部分时间没有教师指导,独立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人们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职业待点,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所处的环境和客观条件,选择体育锻炼内容,以满足个人身心健康和闲暇娱乐的需要,其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等方面都具有自发自主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独立锻炼的能力。

5.2 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突出重难点

体育教学手段指体育教学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媒介物,以及发展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操作物。学生思维活动比较灵活,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既要符合体育教学的原则,又要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灵活多样的内容,引导他们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5.3 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

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既能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又能提高运动能力;既能增强学生体质,又能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的教学过程,并配合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和课余训练,形成一个新型的、高效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

5.4 重新认识学校体育教育的性质与作用,构建新世纪的终身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和全民健身的教育体制与体系

加强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之间与社会体育的协调与衔接,既要考虑学生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增强体质的实效性,又要顾及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社会工作中终身体育的长远效益。

[1] 王红,王东桥,孙鲁.培养成锻炼习惯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40-541.

[2] 罗玲红.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6):829-830.

[3] 王则珊.终身体育[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1994:30-35.

[4] 刘伟,李传珠.终身体育论[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2002(2):84-86.

[5] 李敏卿.试论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6(1):119-124.

[6] 王海山等.教育科学社会[M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100-102.

[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51-52.

G807.0

A

1674-151X(2010)08-07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8.039

投稿日期:2010-06-20

张圣波(1979 ~),中教一级,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思想体育学校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