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之本体论释义

2010-08-15惠付文生

武术研究 2010年12期
关键词:技击套路本质

黄 惠付文生

(1.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重庆 400065;2.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36)

武术之本体论释义

黄 惠1付文生2

(1.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重庆 400065;2.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0036)

文章运用思辨的方法,从武术显象、武术假象等方面,结合历史资料,对武术本体做出一个较为浅显的认识,也对武术的本质做了一个历史性的总结,以开以后研究之门。

武术 套路 本质

1 明证武术之显象

显象就是指已经显露出来的,或者说露出一点苗头的,可以对研究对象的研究起到积极作用的象。明确的说,就是对于研究对象来说能证明他存在的一些现象或特征,也可以指规律。

研究武术我们不能离开一点儿蛛丝马迹,要不管对错都能拿来比较一番,因为对于显象来说,有可能是假象,也有可能是真相。这就如同中医中的脉象,如果你不考虑特殊情况,则可能与正确的判断差之千里,也可能会导致不敢想象的后果。所以我们的研究一定要仔细小心。

对于当前的武术来说,曾显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从各门派到各拳种,除非你不愿意抛头露面,那么一定会有出头的机会,研究、整理、继承、发展,都有各大院校来操作,国家也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进行非物质文化研究,以促使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近年来到底是继承传统、还是继续发展竞技武术的讨论纷纷扬扬,也有叹息传统武术没落的声音出现于刊物或会场。那么,现在对武术的研究到底达到了怎样的地步,武术到底该朝什么地方走?武术是什么?什么又可以归入武术的行列?武术的未来在哪里?这样的讨论越来越多,人们都有点昏头昏脑了。

我们都知道,传统武术技法繁多、特色各异,是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百家争鸣局面,为我们打开了希望之门。但是,现在还有一种局面就是体育院校开展的竞技武术项目虽然热闹非凡,却在各大城市门庭冷落,许多的年轻人都走向跆拳道馆、空手道馆,许多武术工作者为了生活纷纷改换门庭,拿着武术学位,却教授跆拳道技术,每天为跆拳道的发展奔走相告、积极推进!这里,我们不禁要想想,武术出什么问题了?

1.1 武术自身

从武术自身来看,一是敝帚自珍,或者是自己练得不太美观,或许是确实功夫不够,也可能是不会以此求生吧;二是效仿竞技武术的整理方式,把拳术动作弄得不伦不类,再自吹自擂一番,集百家之长,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三是干脆学习空手道、跆拳道,也来个改换门庭;四是以当前养生健身热为契机,以健身武术来开创自己的新局面;五是因为1985年的整理之后,国家行动迟缓,使得许多老拳师年老体衰或者抱憾终生的离去,丧失了继续传承的机会。总之,原因林林总总也不少,到现在还没有一种很恰当的方式来实现武术的振兴,即使有学院派忙忙碌碌的写写画画,却没有什么可以真正的落到实处,文化研究、教育研究、传播研究、产业研究、哲学研究、健身机理研究、挖掘整理研究、创新研究等,这一切都得落实才行,而要做到这些事,在我国的社会大环境下,光有武术人的奔忙是不可能的。

1.2 信息传媒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都离不开彼此的呵护,武术也一样,武术各种信息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介,影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但是多年以来,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简单的杀伐与大意的豪情,涉及大众生活的很少,看看热闹确实可以,但是能为武术的发展呼号的少的可怜,养生也罢,健身也行,休闲娱乐也不错,但是能引致老百姓共鸣的却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即使是出国镀金的人,大多也只是仅可维继生活,根本不可能为武术的发展添什么砖瓦。

1.3 受众的角度

受众是传播学的名词,在市场经济学中也就是消费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武术的发展或许可以当作商品来经营,如果把武术整体的看做一个企业来运作,那么,各拳种可以看做分公司,拳套等等就能用企业的商品来制作、包装、营销,中国地大物博,拳种林立,各种大小拳套更是举不胜举,这么多的商品却因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的不合理,尽数因产能不足或产能过剩而滞销,不能不说是企业领导或制作员工的问题。

总之,显象之论一家之言,武术若果在意技击术,可以自己去修炼,应该强调的是其中蕴含的团结向上、自强不息、和谐融合、大公无私的民族精神,和阴阳互易,三才一体,四象共举,五行六合,八卦互易的哲学理念,每一种拳术的技击理论、修炼法则如果撇开中国史哲一言的说法,都可以当做一种企业文化运作规则来运用于经济领域,如果我们能开阔视野、放下包袱、积极探索,说不定千年技击理论可以为我们当的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2 剔除武术之假象

假象,从盘古开天起,就不失为世界万物的生存法则之一,各种动物、植物,以至于人类自身,都有着隐藏自身弱点的遮蔽行为,乌贼、螳螂自不为事,狗都有会叫的不咬人的说法,至于人则在捕猎、搏杀时都有着相似的行为,就是今天的军事伪装等也属同类。可见,武术出现假象以麻痹人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孙子兵法不是就有“兵者,诡道也”的说法吗,武术练习时也讲究“奇正相生”,更有“以奇胜,以正立”的言诀。但是,武术研究却不能因为假象而错过把握其本质的机会。

2.1 关于技击是武术的本质

从武术开始在捕猎中应用始,与人的争斗,保护家族,为国家搏杀,每一次的战斗实践都在丰富着武术的构成因子。我们不用细看,即使是随便摊开一个武术门派的套路技法来看看,真正能用于技击,或者说会用于技击的动作并不多,虽然每一个动作或每一组动作,都是先辈们呕心沥血的创编出来的,而且经过几代甚或十几代人的增益完善,从技法理论到练习要领,从基本功到高级对练组合等,都不愧于留给子孙后代的丰厚遗产这种说法,但是有的只是文字记载、有的更是口口相传,这就加剧了许多武技的正确练习或精心研修,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出口套路,闭口门派,许多人仅仅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夸夸其谈的叶公,更有甚者东施效颦,都已经忘了“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的告诫,更为脸红的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成为笑谈,“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也被弃之如敝履。即使这样,仍然还瞧不起散打,看不惯休闲,每日腆肚而行,实在有亏技击二字。如此之武术,技击为本质?确实汗颜。

其实,武术套路确实有技击动作,练好了可以招招制敌。但是,菜刀的本质是铁吗,钢笔的本质又是什么?我们都知道,意识的本质是抽象,武术动作是有人经过武术的实践,再抽象而来的,其借用的是流经几千年而不朽的中国古代哲学,这是他们造拳的理论根据,想想太极、八卦、形意、六合等拳种,都经过实践的检验,也又经过提炼和升华,但是,它只能说是造拳者意向中的感情和念想,到底为什么造此拳?真的是技击吗?我们翻开历史,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2.2 关于武术就是练套路

现在仅见的练套路记载有,汉朝的兵技巧、唐朝的公孙大娘舞剑器、宋朝的结社打套子和明代戚继光的连接训兵,但是真正记载刺杀和大阵战的长枪大戟的确实不少,尤为重要的是,一直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军队主要还是以冷兵器为主,即使是遇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及暴乱等也不能改变。而且据浙江船拳流传的说法,从明朝迁徙至今,他们一直用的是木器械。

难道武术真的就是套路?翻开较为古老的拳谱,整理出来的确实是套路或者小组合的套子,对功法或者训练原理闭口不言,但是,武术的拳谚中“一力降十会”又从何而来。笔者在湘西凤凰考察的时候,所见到的棍可以称之为棒,不分稍把,却又是檀木所制,分量很重,他们舞起来也不是那么利索,可见确实缺少练力的方法。可是,如果这样练套路却又是只能一招一式的来进行,根本不可能和我们练竞技武术套路一样潇洒自如。还有山西形意拳教学的时候,笔者到过榆次、太原、太谷好多家武馆,教形意拳一般都是站桩一至两个小时,然后练五行拳单动作,一个劈拳可以教你一年,不停地练,顺次教授拳学理论,即使在比赛中,也是五行、连环拳、鸡形四把,只有老年人才会练练杂式捶。由此可见,武术就是套路的说法也难以站住脚。

3 武术的本质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面貌和发展的根本性质。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感性的直观不能理解认识,必须透过现象(通过抽象)认识、掌握本质。其实,本质也就是具体的类别。我们研究武术的本质,只有把所有年代的武技都摆出来,然后进行细致的观察,最后根据所有武技的“性质”和“特征”来进行判断,那么,自然的就能显现出其异同,从而我们就得到了其本质。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自卫和猎取生活资料,就开始用棍棒等原始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后来为了互相争夺财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殷商时期,随着青铜业的发展,军队以车战为主,出现了一些诸如矛、戈、戟、斧、钺、刀、剑等的铜制武器。同时,也总结出了劈、扎、刺、砍等技术用法。为了提高战斗力,这时也有了一些比赛的形式。如《礼记·王制》所载:“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肱,决射御”。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和步骑兵的兴起,为了在步骑战中发挥作用,长柄武器变短,短柄武器(特别是剑身)变长,这样,武器的内容就更加丰富起来,武术的技击性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武术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视。这时比试武艺的形式已广泛出现,更加推动了武艺的发展。据《管子·七法》载,当时每年有“春秋角试”。另据《庄子·人间世》和《荀子·议兵》记载,当时比试武艺已非常讲究技巧,拳术打法非常丰富,包括有进攻、防守、反攻、佯攻等数类。

秦时,盛行角抵和手搏,比赛时有裁判,有赛场,有一定的服装。1975年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一件木篦背面上就彩画了当时一场比赛的盛况;台前有帷幕飘带,台上3个上身赤裸的男子,只穿短裤,腰部系带,足穿翘头鞋,2人在比赛,1人双手前伸作裁判。

汉时,有了剑舞、刀舞、双戟舞、钺舞等。这都说明,汉时的武舞具有明显的技击性,有招法,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汉时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已形成了多种技术风格的流派。如《汉书·艺文志》收入的“兵技巧”类就有13家、199篇,都是论述“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的武术专著。

隋唐五代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唐武则天开始实行武举制,并用考试办法授予武艺出众者以相应称号,如“猛殷之士”、“矫捷之士”、“技术之士”、“疾足之士”,获得每个称号都有具体标准。如“猛殷之士”要“有引五石之弓,矢贯五扎,戈矛剑戟便于利用”(《武备志·太白阴经·选士篇第十六》)。这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促进了社会上的练武活动。

随着步骑战的发展,在战场上,戈、戟逐渐被淘汰,剑作为军事技术多被刀所代替,但作为套路的演练却仍在发展。

宋代出现了民间练武组织,见于记载的有“锦标社”(射弩)、“英略社”(使棒)、“角抵社”(相扑)等。这些社团因陋就简,“自置裹头无刃枪、竹标排、木弓刀、蒿矢等习武技”(《宋史》卷191)。另据《栋亭十二种都城记胜》所载,在街头巷尾打场演武,十分热闹。表演的武艺有角抵、使拳、踢腿、使棒、弄棍、舞刀枪、舞剑以及打弹、射弩等,对练叫“打套子”,有“枪对牌”、“剑对牌”等,这时,集体项目也发展较快,例如,《东京梦华录》卷7载:“两人出阵对舞如击刺之状……出场凡五七对,或以枪对牌、剑对牌之类。”但对抗性的攻防技术由于受了宋理学家倡导“主静”的影响,都逐渐地走向衰微。

明代是武艺大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拳术、器械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理论上总结了过去的练武经验,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纪效新书》、《武篇》、《耕余剩技》等。这些著作不同程度地记载了拳术、器械的流派、沿革、动作名称、特征、运动方法和技术理论等,有的还附有歌诀及动作图解,为后世研究武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社”、“馆”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其中著名的拳种有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劈挂拳等,多在清代形成。

民国期间,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拳社,也有各种武术馆校开门广授,对传播和发展武术起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被作为优秀民族遗产加以继承、整理和提高,成立了各级武术协会,国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开展武术运动,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3年,举行了第1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接着又举行多次全国性武术比赛或表演大会。为了推动武术的普及和提高,国家组织创编了比赛规定套路,编制了群众武术活动所需要的初级套路和简化太极拳等,出版武术书籍和挂图,拍摄武术影片和录像。为探讨武术运动锻炼的价值,还组织有关生理的测定和研究,使其逐步科学化。此外,各体育学院、体育系相继设立武术课和武术专业班,大中小学也把武术列为体育课教学内容,青少年业余体校也建立武术班,各地武术协会设立各种形式的武术辅导站,吸引著大批武术爱好者习武健身疗病。

综上所述,从古至今,武术都以活己、活人、救国的宗旨,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技击、娱乐、健身都是其外显的功能,而真正隐藏于其后的是“生存”,也即是编创动作套路的整体思维是生存意识。武术的本质,由此可以规定为:以技击动作为语言,以生生不息为宗旨,利用各种神话传说、生活记忆、外显功能而书写的中国特色的生存画卷或中国传统文化的书轴。

[1]梅洛·庞蒂.《眼与心》,刘韵涵译.《面对实事本身——现象学经典文选》[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788.

[2]萨 特著,杜小真译.自我的超越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77.

[3]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郭玉成.武术传播与文化传承[D].复旦大学博士后研究报告,2007.

[5]马 剑,邱丕相.广义语境下对武术概念的解读及定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5).

[6]邱丕相,马文国.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

Ontology-based Study on Wushu

Huang Hui1Fu Wensheng2
(1.P.E.School,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2.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36)

With the method of speculation,from the aspects of visualization and false appearance of Wushu,combining historical materials,the paper does the study on the ontology of Wushu,and does a historical summary on it for the aim of future research.

Wushu routines essence

G85

A

1004—5643(2010)12—0003—03

1.黄 惠(196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技击套路本质
回归本质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童年的本质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