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约视阈下的成长之路
——试析“约瑟故事”与西方男性成长小说模式
2010-08-15罗杰
罗 杰
(文山学院中文系,云南文山 663000)
上帝之约视阈下的成长之路
——试析“约瑟故事”与西方男性成长小说模式
罗 杰
(文山学院中文系,云南文山 663000)
“约瑟故事”是一个传统的男性成长故事,目前国内尚未有系统探讨该成长模式与西方男性成长小说模式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约瑟故事”的成长主题、成长形象、成长过程、成长性格、成长环境等几个方面影响到西方男性成长小说创作模式,并都试图以信仰追求来启示在成长中塑造健全正常人格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约瑟;男性成长小说;成长模式
一、“约瑟故事”与西方男性成长小说
《圣经》作为万书之书,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几乎在西方文学作品中都有所显现,约瑟故事便是其中之一。在创世记五十章中,约瑟故事共有十三章,占整卷篇幅的四分之一,可见他的事迹在犹太民族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故事讲述了约瑟由父亲的宠儿到被卖去埃及做奴仆,转而当到管家,接着却又沦为囚犯,最后做了埃及的宰相,身居显赫的地位并认父、认兄而全家团圆。其人生经历极不平凡富有传奇色彩,成长过程曲折动人。他的为人及成长过程对后人有很大的启迪和教育作用,因为他的一生影响整个以色列民族在埃及数百年的历史。从文学角度来看约瑟具备了理想人物的特点,是善良、正直、忠心、顺服和宽恕的代表,是有大智慧和道德高尚之人。约瑟故事的文学性及审美性在于“它还是一个年轻人经受磨炼和成长的故事,属于西方‘成长小说’的传统。”[1](P188)
西方男性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在十八世纪德国都伯特大学教授莫尔根斯泰恩放进课程用语和文学家、哲学家狄尔泰引为文学批评术语之后,广泛地被评论者拿来探究及归类可能的成长类文本。西方男性成长小说的成长主题往往以主人公的懵懂无知作为其成长的最低层次,在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困境及思想转变到人生价值实现时为成长最高层次;叙述模式总以主人公离家为生命历程中必然经历的人生磨炼和信仰追求明暗两条发展线索,主人公总是要通过种种的磨难和考验后才能成长成熟起来;成长性格的塑造完成是以一个心智健全完整的主体诞生为标志,他们都能坚持不懈地对生活持有坚定的信念;西方男性成长小说注重人生启示教育,通过主人公在世界中不断地成长,强调主人公从社会历练中经历了顿悟到领悟的成长教育过程;西方男性成长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动态发展中的主体,个体心智和社会变数推动了主人公性格和命运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并最终趋向成熟完整。从西方男性成长小说发展历程来看,西方男性成长小说史上都有关注类似约瑟这样的男性少年向成年转变的悠久传统,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反映这样处世精神的作品问世。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授谢大卫说:“事实上,圣经在西方文学中成了如此基本的文献,以至假如缺少了圣经先例,西方文学几乎不可能出现今天的面貌。”[2](P4-5)约瑟故事”作为一个成长的原型,为后世的西方男性成长小说提供了文学原型。从西方男性成长小说的创作者来看,歌德、卢梭、狄更斯到罗曼·罗兰、维兰德、葛里美豪森、托尔斯泰,再到塞林格、托马斯·曼、毛姆、乔·伊斯,创作意识形态都受到圣经思想或题材的影响。
二、“约瑟故事”与西方男性成长小说模式
约瑟故事的主题和象征已经演化为一种成长的原型模式,现实主义作家以及现代主义作家不断地把这种成长原型模式重新融于文学创作中,或是体现为一种作品深层模式,或是借用了其中的精神,或是移置“约瑟故事”的成长主题,或是借鉴了其中的成长环境,或是参照了约瑟的成长模式,或是渗透着基督教的处世态度,正如《圣经》说人是造物主依照自己的形象造出来的。在文学上,Bildung一词同时还具有它在原始教义传说中所包含的世俗的譬喻义:早期的教会首领用揉泥以制成器具的譬喻来解释上帝创世的神恩。”[3](174)笔者认为可从上帝之“约”的视阈来分析两者之间的深层成长模式,上帝之约是圣经中很重要的精神,作为慈爱与信仰的具体见证,经常是表达上帝与人联结在一起的关系,给上帝的子民在困境中以精神力量,这种精神作为一种成长因素显现在西方男性成长小说成长模式中,本文试图结合西方男性成长小说的角度,探讨上帝之约视阈下的“约瑟故事”与西方男性成长小说模式。
(一)成长主题
从圣经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视阈来看,“约瑟故事”的成长主题是讲述约瑟这个亚伯拉罕的后代从无知到成熟最终成长为以色列民族英雄的过程。起初约瑟是一个很不懂事,被父亲宠坏了又时常在父亲面前检举兄长犯错的少年;被兄长卖到异族他乡后,他历经了各种艰辛,靠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升至埃及贵族的管家,又被冤枉入狱,经历了这些磨难后他才慢慢变得成熟懂事;到他做了埃及宰相后,约瑟的思想和性格逐渐趋向于健全完整,它的主题是把约瑟个人受的苦难及成长看成了他以后成为拯救受难的以色列民族应该经历的过程。“约瑟故事”的成长主题还包含了上帝选择亚伯拉罕一族并时时处处与他们同在的思想,以及犹太民族先祖英雄成长受难原型等等多层意义在其中。在约瑟的成长过程中他有上帝与其同在与上帝有约的坚定的信念,具备了成长主题的思想和性格,最终成为以色列的一个民族英雄。
关于西方男性成长小说的主题,文学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认为:“这类小说的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从幼年开始所经历的各种遭遇。主人公通常要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人并认识到自己在人世间的位置和作用。”[4](P218)从作家的创作意识来看成长小说的成长主题,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被公认为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作,是歌德在德语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特殊贡献,它使成长小说成为德国文学的传统样式。这部小说的成长主题展示了主人公从幼稚到成熟的人生旅程和心路历程,主题是一个人经受社会教育并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成长过程,包含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爱情、人生、理想等等意义,更多地还是生活的阅历,经受生活苦难的磨炼,却对人生、生活持有坚定的精神信仰,最后才完成人生教育,趋向于成熟的主体。正是西方男性成长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处世态度和精神信仰,可以透视其隐含了上帝之约的精神。从作品意识层来看其中所蕴含的成长历程、思想成熟、性格转变、爱情亲情友情、审美指向等等多意义核心。比如,深受基督教影响的成长体小说家狄更斯成长小说中信仰能战胜苦难、不幸、黑暗的思想,托尔斯泰成长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成长过程中自我心灵重塑,乔伊斯成长小说中的基督精神感悟的成长境界等等。它们汲取了约瑟故事中的上帝之约精神,强调的是精神信仰感悟的审美人生境界。西方男性成长小说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了强烈的基督教教化意识形态:对男性在社会中的生存往往赋予的是如约瑟一样的成功色彩。从读者的意识层面来看,这是对男性读者对生活充满上帝之光的可能性。从上帝之约的视阈来看西方男性成长小说的成长主题且对基督教精神的一种深层移置,拓展了男性成长小说的精神空间。
(二)成长形象
“约瑟故事”塑造的是一个由无知少年成长为民族英雄的男性形象,他并不是力抵千人的屠龙战士,而是道义上的民族英雄。从《圣经》的形成和流传来看,约瑟形象代表了犹太民族某一时期的民族英雄形象,还蕴含了人类发展过程中成长的必然性和自然合理性,他是大智慧和道德高尚代表,彰显了基督教精神中人具有着与神类似的本质特征:理性、意志、权利;从作者的意识层来看,塑造男性形象的成长过程更能体现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的规律,也更能体现出男性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受难和责任;从作品的意识层面来看它更能反映出男性的悲壮之美,富有感情,能产生感发人的力量,具有了崇高的审美指向。从西方男性成长小说中人物塑造来看,男性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皆是男性成长历程,男性形象塑造是西方男性成长小说的成长形象模式。
鉴于传统成长小说着眼于男性的成长之路,可以将几部西方男性成长小说中成长形象加以归纳分析:
1.歌德成长小说中的男性形象:(1)维特,《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一个叫维特的青年形象,他追求自由,鄙视一切世俗的束缚,热爱自然,渴望爱情的成长过程。(2)威廉·迈斯特,《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中的威廉·迈斯特走出家门寻求人生意义,认识并且实现人生和自我的价值的男性成长形象。
2.基督徒,班扬《天路历程》中一个基督徒从迷茫到实现灵魂自救的过程。
3.爱弥尔,卢梭的《爱弥尔》塑造了男性形象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成长历程。
4.汤姆·琼斯,菲尔丁《汤姆·琼斯》中的弃儿汤姆·琼斯历尽艰难险阻,战胜了考验,与心爱之人终成眷属。
5.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塑造了男性形象孤儿科波菲尔经受了许多磨难,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和家庭幸福的成长过程;匹普,《远大前程》中的孤儿匹普的成长过程;奥列佛·退斯特,《奥列佛·退斯特》孤儿奥列佛·退斯特通过磨难而成长的过程。
6.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描述德国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
7.西木卜里,葛里美豪森的《痴儿历险记》,叙述主人公孤儿西木卜里一生的成长过程和对人生的追求。
8.阿伽通,维兰德的《阿伽通的故事》。
9.伊尔契耶夫,托尔斯泰的童年三部曲,《童年》、《少年》和《青年》通过对主人公伊尔契耶夫精神成长过程。
10.亨利,凯勒的《绿衣亨利》写一个青年的成长,描写了亨利与人民结合成为一个自觉的公民的成长过程,塑造了奋勉向上的优秀公民的典型形象。
11.哈克贝利·费恩,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塑造了哈克,一个离经叛道的艺术形象。
12.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描绘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
13.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的主人公托马斯·布登勃洛克、《魔山》的主人公汉斯·卡斯托普、《约瑟和他的兄弟们》。其它,如毛姆的《人性的枷锁》菲利浦在人生的追求上,寻求到人生的真谛;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塔立弗;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迪达勒斯是一个叛逆者、思想者的形象。
西方男性成长小说的深受《圣经》的影响,偏爱以男性为中心来塑造形象,从男性神(上帝)造人开始到其后的亚当及后代约瑟故事原型几乎都是男性形象,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渗透到西方男性成长小说形象塑造模式中,男性成长形象是西方传统成长小说的一个传统,显现出西方成长小说的男性中心思考模式。
(三)成长过程
约瑟故事是了解男性成长小说如何成功地描绘人物的成长和成熟的原型。约瑟的成长模式是:兄弟绝情、少年离家(成长起点)→他乡磨难、沦为囚犯(成长过程)→官至宰相、全家团圆(成长终点),即以少年约瑟懵懂无知作为其成长的起点,通过种种磨难和考验后才能成长成熟起来到人生价值实现时为成长最高点,其间他经历了由父亲的宠儿到被卖到埃及做奴仆,转而当到管家,接着却又沦为囚犯,一直到最后做了埃及的宰相,身居显赫的地位,并认父、认兄而全家团圆,历经一系列的成长磨难后最终成功实现上帝之约。
正是基于这种成长模式,可以用来分析以下几个西方男性成长小说中的典型形象的成长过程:
1.威廉·迈斯特的成长过程:离家旅行(成长起点)→追求梦想、经历爱情(成长过程)→成熟(成长终点),大致经过了两个成长阶段,即从事戏剧艺术的阶段和投身社会实践的阶段。
2.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过程:少年离家、失去亲情(成长起点)→生活磨难、渴望爱情(成长过程)→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成长终点),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中蕴含有基督教思想艺术框架作为大卫·科波菲尔成长的一种深层模式,借鉴了约瑟成长故事中人生信仰思想。
3.哈克贝利·费恩的成长过程:离家历险(成长起点)→寻找梦想、生活教训(成长过程)→自我认同,品格形成(成长终点),葛里美豪森的《痴儿历险记》中孤儿西木卜里其一生的成长过程和对人生的追求,近似此成长过程。
4.斯蒂芬的成长过程:离家流浪(成长起点)→寻找真谛、叛逆思考(成长过程)→青年艺术家(成长终点)。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中的主人公迪达勒斯则是以一个叛逆者、思想者的形象,同时是艺术家成长的必经之路,再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塑造德国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成长历程。
人生中的一些困境苦难厄运是成长过程必经的转折点,成长的历程才能算是完整,同时印证约瑟故事中上帝与其同在的精神信仰是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正因为如此,约瑟成长过程的传统模式成为西方男性成长小说的成长过程模式的创作因素:“他与世界一同成长,他自身反映着世界本身的历史成长。他已不在一个时代的内部,而处在两个时代的交叉处,处在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上。这一转折寓于他身上,是通过他完成的。他不得不成为前所未有的新型的人。”[5](P232)
(四)性格塑造模式
约瑟故事是了解西方男性成长小说如何成功地描绘人物的成长和成熟的模式,完成性格塑造的典范。确切地说是约瑟这个成长形象性格的塑造与人格健全的成长过程,真正的成长内涵是一个少年从懵懂无知到心智健全的过程,性格成熟关键因素是相信上帝之约,上帝给了他精神上的力量,上帝之约造就了约瑟的成长之路。
在约瑟故事中,约瑟相信上帝与其同在,坚定不变的信念,让约瑟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到各种矛盾冲突,在此其中逐步展示他性格的发展变化最终趋向于健全。从约瑟的成长模式来看性格逐渐完整:一是少年时期,是他无知不成熟的性格,还处于成长过程中的起点,以偏执狭隘对待外界的看法,如他恃父宠敌视兄弟;二是青年时期被兄弟卖到埃及当奴仆和囚犯时期,饱受羞辱和蒙冤下狱,形成他坚韧与坚信的性格;三是成年时期,在埃及当宰相,身居显位,形成的宽容、英雄的胸襟,性格成熟、人格健全与品格高尚。在每段时期,记述两三件事情,突出约瑟的性格,表明他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约瑟故事特殊选择突出情节,逐步展示人物的性格,最终形成了约瑟正直、健全、成熟的性格。
西方男性成长小说在塑造成长形象时着重着力于主人公性格的塑造,弗朗西斯·约斯特认为:“教育小说一直是精神旅程的一种记录,是新的《天路历程》。内心经历的旅程有多远,品格的完善便有多大。这里发生的转变是从摇摆到坚定、从谬误到真理、从混乱到明确、从自然到精神的转变。”[3](P179)由此可见,西方男性成长小说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自我性格的完整和人格的健全,主人公的性格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转变和完善,其思想不断地质变趋向成熟。约瑟性格的塑造模式被移置到了西方男性成长小说性格塑造模式中,在此以下例来抛砖引玉。大卫·科波菲尔的性格塑造:一是少年时期,作为孤儿的他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处于心灵受伤阶段,善良、正直、乐于助人是他的天性;二是青年时期,不断地接受生活中各种磨炼,奋力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形成坚韧与坚强的性格;三是成年时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真诚、直率、正直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奋发向上,刻苦努力,永不放弃,相信生活、人生、理想,坚定的信念,最终不仅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也获得了幸福美满的爱情,在此他心智趋向于健全成熟,也真正地完成了成长之路。
(五)成长环境
约瑟的成长环境,是其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的反映和细节的描写,目的在于发现生命历程是苦难的赎罪本质,约瑟的成长很社会环境的反映,其中的成长环境的塑造,为约瑟的成长之路提供一个社会生活、性格塑造、思想成熟的可能性。约瑟成长环境为:少年时代处于受父亲宠爱及与兄弟相处不恰的家庭环境(成长起点,懵懂无知);青年时代经历了地位卑贱的奴隶的恶劣环境,被提为管家的生活环境,被诬蔑下狱的囚犯生存环境(成长过程,磨炼性格);成年时代,身居显位时的优越生活环境,他与兄弟的异域相认,全家团圆的合乐环境。约瑟故事发生真实的成长环境那么显著,没有出现任何神的干预或新的预言,在它背后却表明神的旨意能将逆境转变为顺境。
西方男性成长小说很注重人物的成长环境塑造,从西方男性成长小说成长模式来看主人公的成长被定义为内在塑造与外在世界相互影响、磨合的结果,而不是人与外在世界接触的结果。因此成长起点的懵懂无知是用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来充实,主人公必须在成长中积累经验与教训,从而实现完善自身性格并趋向于心智成熟,他必须通过自身的发现来认识生活融入社会,从而能够认识他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逆境往往成为主人公成长过程中必然不能脱离的一个环节,正是在亲历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西方男性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才会发现生命历程是苦难的赎罪本质:最黑的夜,最亮的光。
以信仰追求来启示在成长中塑造健全人格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的上帝之约精神,作为西方男性成长小说创作因素显现在西方男性成长小说塑造模式中。同时西方男性成长小说在其发展中脱胎于“约瑟故事”不局限于塑造某一民族英雄,而是注入了创作者的成长经历,或是对前人小说的移置或是受到现实人物的原型启发等等,又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思想内涵,更关注社会下层的普通人,表现出西方男性成长小说的多维度发展趋势。由此可见,上帝之约的精神力量并不在于它的宗教教化作用,而在于将其融合在看似平常又普通的平民的成长之路及人性复归之路中,方显得上帝之约对男性的成长之路的影响极不平常。
[1]刘意青.《圣经》的文学阐释——理念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转引梁工.基督教文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3]〔瑞士〕弗朗西斯·约斯特.比较文学导论[M].廖鸿钧,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
[4]〔美〕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M].朱金鹏,朱荔,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5]〔苏〕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3卷)[M].白春仁,顾亚铃,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罗杰(1980-),男,硕士,文山学院中文系助教,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及西方文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