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宋前期的帖子词*
2010-08-15贾先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社科部山东菏泽274000
贾先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社科部,山东菏泽274000)
论北宋前期的帖子词*
贾先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社科部,山东菏泽274000)
帖子词实际上属于应制诗的一种,在北宋前期出现并达到极盛,作者一般为当时的翰林学士,内容多为节日祈福、庆贺之语,富有节庆色彩,格调秀丽明快。但有些作品却蕴含着规谏之意,改变了应制诗一味歌功颂德的面目,被后人视为“得体”,也体现了作者高扬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宋代政治环境的宽松与开明,在应制诗创作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帖子词;应制;节庆;规谏
所谓帖子词,实际上是诗而不是词。徐师曾《文体明辩序说·帖子词》云:“按帖子词者,宫中黏贴之词也。古无此体,不知起于何时,第见宋时每遇令节,则命词臣撰词以进,而黏诸阁中之户壁,以迎吉祥。观其词乃五七言绝句诗,而各宫多寡不同,盖视其宫之广狭而为之,抑亦以多寡为等差也。然此乃世俗鄙事,似不足以烦词臣,而宋人尚之,岂所谓声容过盛之一端欤?”这段话,对帖子词的起源、形式、作者身份、写作目的等各方面作了简要的论述,是关于帖子词最明确概括的记载。根据现存的作品,帖子词出现于北宋前期,并在这一时期达到高峰,作品繁盛,特点鲜明。
徐师曾所说的“令节”,大概包括元日、立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赵翼《陔余丛考》卷24云:“宋时八节内宴,翰苑皆撰帖子词。”即指此等各节。但据现存诗歌来看,帖子词的写作基本上仅为立春帖子和端午帖子,其他节日的帖子词十分罕见,只有晏殊有《元日词》数首,属于帖子词。如果赵翼所述属实,则可能是当时人们以为立春和端午最适合写帖子词,对于其他节日不够重视,所以写作少,留传少,现在几乎见不到关于其他节日的作品。
从写作性质上分析,帖子词应归于应制诗的范畴,理由如下:
其一,当时有些帖子词的写作非常明确地说明就是应帝王之命而作的,如晏殊的《端午词》题目下就注明“奉圣旨进”,这说明它属于应制无疑。
其二,有些资料证明帖子词的写作是按照皇帝的旨意写作的。《临汉隐居诗话》记载:“温成皇后初薨,会立春进诗帖子,是时,永叔、禹玉同在翰林院,以其虚阁,故不进。俄而有旨,令进温成阁帖子,永叔未能成,禹玉遽口占一首云:‘昔闻海上有仙山,烟锁楼台日月闲。花下玉容长不老,只应春色胜人间。’永叔深叹其敏丽。”此记载说明,帖子词的写作已成为惯例,欧阳修和王王土土大概担心仁宗见到帖子引发物是人非之伤感,故而有意忽略了温成阁,而仁宗即责成二人立写以进,表明撰写帖子词确实是属于应制之作。
其三,后人对于帖子词的评论,如上举徐师曾《文体明辩序说》所言,帖子词是帝王命词臣撰词以进,也证明它属于应制之作。
由此可见,帖子词应当归属于应制诗的范畴,不过,其写作形式与一般的应制诗略有不同。应制诗写作一般是在某个场合由帝王当场出题,带头或命令臣子即兴赋诗,如历史上著名的夺锦袍、龙门应制等皆是如此,而帖子词写作的时间、场合、对象都是相对固定的,在进献方式上,也已经成为固例,到时臣子应该主动进献,不必君主次次明确要求,而一旦没有完成,则会招来君主的责问。
帖子词的作者,一般都是当时的翰林学士,张公庠《宫词》云:“北斗回杓欲建寅,宫嫔排备立春时。携花帖子留题初,只待金銮学士诗。”立春到来之时,宫嫔都在忙碌准备,而特地为帖子词留下黏贴之处,足见学士写作帖子词的责无旁贷。宋初作帖子词且现存数量较多者有:夏竦44首,晏殊37首,赵湘27首,胡宿52首,宋庠15首,宋祁32首,苏颂23首,欧阳修61首,韩维27首,司马光27首,王王土
土63首,其帖子词动辄数十首,由一斑知全豹,可见当时帖子词创作数量的丰富。
帖子词的内容,一般无非是描写节日的欢庆,吟咏景物的美好,表达祈福纳祥之意,如晏殊《立春日》之《御阁》云:“彩幡双燕祝春宜,献寿迎祥重此时。腊雪未消宫树碧,早莺声在万年枝。”《其端午词》之《御阁》云:“沐浴兰汤在此辰,内园仙境物华新。轻丝五彩缠金缕,共祝尧年寿万春。”莺歌燕舞、物华更新,一派节日吉祥欢乐之气氛。又如赵湘《皇帝阁春帖子》云:“和气生金殿,微风转画旗。年年好春色,先是帝先知。”胡宿《皇帝阁春帖子》:“三元凤历当春始,万寿龙卮进御前。彩胜朱幡宜此日,金枝玉叶庆新年。”皆满篇春色华彩,喜气洋洋,充满了节日气息,表现出祈福纳祥的祝愿。的确,这些诗歌,语言一般都比较轻快,风格比较清新,描写景物比较明丽,所以《韵语阳秋》卷三也评论说:“翰苑作春帖子,往往秀丽可喜。”当代陈元峰先生同样指出:“比较一般应制诗,帖子词带有节庆色彩,笔调在端庄中要显得更秀丽明快一些。”[1]
然而,由于帖子词的写作长期以来形成了惯例,其内容、手法、风格也已成熟套,千篇一律,缺少特色与个性,未免令人生厌,所以《墨庄漫录》批评道:“率多拟效旧语,故少新意。”《古今事文类聚》指责说:“诸公所撰但宫词而已。”可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帖子词的弊端。在此情况下,要想出新出奇,实在是比较困难的,甚至后来大诗人刘克庄也曾庆幸地说:“余尝忝亻暴直,幸不当笔耳,否则亦露拙矣。”[2]帖子词的写作,只是到了欧阳修,才又出现了新的气象。
《欧阳修全集》附录卷二欧阳发《先公事迹》云:“先公在翰林,尝草春帖子词。一日,仁宗因闲行,举首见御阁帖子,读而爱之,问何人作,左右以公对,即悉取皇后、夫人诸阁中者阅之,见其篇篇有意,叹曰:‘举笔不忘规谏,真侍从之臣也。”今观其诗歌,如《温成皇后阁》:“君王念旧怜遗族,常使无权保厥家。”以东汉马皇后约束外戚事讽喻需防止外戚擅权。又《夫人阁》:“圣主本无声色惑,宫花不用妒新妆。”《皇帝阁》:“阳进升君子,阴消退小人。圣君南面治,布政法新春。”规谏君主毋惑于声色,毋任用小人。再如其《端午帖子》之《皇帝阁》云:“楚国因谗逐屈原,终身无复入君门。愿因角黍询遗俗,可鉴前王惑巧言。”又云:“畜药蠲疴虽故事,使民无疾乃深仁。”劝君王重用贤才,明察忠奸,体恤民情,都有规谏之意在。可以说,到了欧阳修,为帖子词的写作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为后人作出了良好的榜样。后来如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帖子词,都继承了这种寓规谏于其中的方法。司马光《皇帝阁》云:“漠然天造与时新,根著浮流一气均。万物不须雕刻巧,正如恭己布深仁。”《皇后阁》:“春衣不用蕙兰熏,领缘无烦刺绣纹。会在蚕宫亲织就,方知缕缕尽辛勤。”《夫人阁》:“圣主终朝亲万几,燕居专事养希夷。千门永昼春岑寂,不用车前插竹枝。”此三首诗,或劝戒帝王仁心待物,或讽勤政,或谏爱民,其意皆有所规谏。帖子词原本是节日庆贺之词,所以徐师曾认为“此乃世俗鄙事,似不足以烦词臣。”但在他们手里,竟然变成了规谏的工具,提升了其内在价值,就不单单是一种敷衍的写作了。
宋初应制诗人的这种时时不忘规谏之作风,当深源于作家内心高扬的主体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与前代相比,宋代文人一般集知识分子与官僚于一身,是政治家、学者、文人的结合体,他们的举动往往对朝政国策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是皇权的维护者与分担者,形成了所谓的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局面,柳诒徵先生指出:“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橱于士大夫之手者,惟宋为然。”[3]对此种局面给以了高度赞赏。特别是应制作家,他们一般同时也是朝廷大臣,担负着朝廷大政和规谏的义务,他们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往往有着强烈的济时救世、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衰与己密切相关的精神,所以宋代大臣面折廷诤、谠言无畏的事例特别多,如范仲淹,“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宋史·范仲淹传》)又如欧阳修、寇准、包拯等人,皆是敢于进谏、不畏权势、不顾得失的名臣,后来《西畴老人常言·原治》称:“朝廷一黜陟不当,一政令未便,则正论辐凑,各效其忠,虽雷霆之威不避也。”对宋代臣子的刚劲之气给予了热情赞颂。同时,宋代的政治环境与历代相比十分宽松,文人士大夫的政治权利和独立人格得到了帝王前所未有的尊重,他们不再仅仅被当作文学弄臣,而是扮演着君师君友的角色,规谏往往还能得到帝王的赞赏,这也为他们时时不忘规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宋初诸帝皆非昏庸之辈,对于朝政得失、臣下贤否等问题,一般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于臣子的规谏,一般也都能大度地接受。如宋太祖誓碑“不得杀大臣与上书言事人”,又云:“朝廷仪制,孰敢违之?朕若有过,臣下尚加纠摘”[4]“指陈时政得失,事关急切者,许不时上章,无以触讳为惧。”[5]太宗淳化三年曾曰:“朕不欲塞人言路,至若愚夫之言,贤者择之,亦古典也。”五年,又谓侍臣曰:“听断天下事,直须耐烦,方尽臣下之情。”表现出对谏言极为宽容和虚心的态度。苏易简记于时政曰:“上自潜跃以来,多详延故老,问以前代兴废之由,铭之于心,以为鉴戒。”[6]可见太宗所言大致非虚。真宗亦云:“群臣敢言者亦甚难得,苟其言可用,用之;不可用,置之。若必加罪,后复谁有敢言者?”[7]仁宗也曾说:“措置天下事……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8]如此开通的态度,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这种规谏之风,帖子词的内含规谏,显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了,而且这种帖子词因为含有规谏而加深了内涵,避免了帖子词的套语、滥语,有时反而易于得到皇帝的赞赏,这既是帖子词本身价值和意义的体现,也是宋初宽容开明之政治环境的一个证明。
仁宗朝以后,帖子词依然有人写作,但数量已渐渐减少,且多已丧失前代规谏之意味。《清波杂志》云:“自政、宣以后,第形容太平盛事,语言共丽以相夸,殆若唐人宫词耳。”靖康之难后,国势日促,朝政混乱,帖子词的撰写,更大多属厚颜粉饰耳。故杨万里诗云:“玉堂着句转春风,诸老从前亦寓忠。谁为君王供帖子,丁宁绮语不须工。”对此进行了嘲讽。以后元明时期,帖子词创作中落。清代前期虽有一定反复,但从其整个历史来看,则无疑以北宋为盛,而且尤以北宋初期的帖子词为最具特色和最有价值。
[1]陈元峰.北宋馆阁翰苑与诗坛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2005:193.
[2]刘克庄.后村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55.
[3]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80.
[4]佚 名.宋史全文[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78.
[5]司义祖.宋大诏令集[G].北京:中华书局,1962:42.
[6]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5.
[7]李 攸.宋朝事实:608册[M]//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02.
[8]陈 亮.龙川集:1171册[M]//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30.
On the T iezic iPoem s of the Ear ly Nor thern Song D ynasty
JIA X ian-kui
(Departm en t of Social Science,HezeM edicalCo llege,Heze 274000,Ch ina)
The T iezici poem,com ing fo rth and being at its best in the early N o rthern Song D ynasty, actually belongs to the Y ingzh ipoem s.The au tho rs are generally H an lin academ icians at that tim e.Its con ten t ism ain ly p ray fo r b lessingso r cong ratu lation fo r the festivalsw ith lucid and lively sty le o fw riting. Bu t som e o f the w o rks con taining adm onition changed its fo rm er featu re of singing p raises,w as later view ed as"decen t",and reflected the au tho rs’h igh ly sub ject consciousness,strong sense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liberal po litical environm en t in the Song D ynasty,w h ich have the un ique cu ltu r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com position of Y ingzhipoem s.
T iezicipoem;Y ingzh i;the festive celeb ration;adom onition
I226.8 文献标码:A
1672-9048(2010)03-0069-03
(责任编辑:李 艳)
2010-05-25
贾先奎(1975—),男,山东巨野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