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里士多德的财富伦理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010-08-15张志平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
关键词:伦理观亚里士多德德性

张 妞,张志平

(1.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亚里士多德的财富伦理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张 妞1,张志平2

(1.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追求财富和幸福是人的本性。在这个财富涌动的时代,人们常常面临多种观念的碰撞,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财富观?亚里士多德在实践哲学观的指导下,认为追求财富应以德性为基础,以中道为准绳,强调勤劳致富,主张财富分配要公正。亚里士多德的财富伦理观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新型的财富伦理观是一种有益的文化资源。

亚里士多德;财富伦理;和谐社会建设

一、亚里士多德的财富伦理观

据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里“财富”的解释是“具有价值的东西”,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1]财富观是一种历史现象,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劳动产品剩余的情况下,才产生了财富的观念。

亚里士多德在其实践哲学观的指导下,对财富的获得、财富的本质和财富的分配等方面作了独到的论述。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财富分两种:一种是作为有用物总和的财富,另一种是作为货币积累的财富。在他看来,真正的财富是对家庭和国家来说为生活所必需的和有用的物品。在财富获得上,亚里士多德肯定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反对商贷活动。亚里士多德将致富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游牧、农作、劫掠、渔捞和狩猎致富,凭借自己的天赋能力获得自己的生活必需品;另一种是通过贩卖技术获得财富,专以聚财为能事。亚里士多德肯定前者否定后者,认为“就这两种方式来说,前者顺乎自然地由植物和动物中取得财富,事属必需,这是可以称道的;后者在交易中损害他人的财货以牟取自己的利益,这不合自然而是应该受到指责的。”[2]31亚里士多德尤为反对高利贷的致富方式,他认为:“最为可恶的是高利贷……它是用金钱本身来牟取暴利,而不是通过金钱本身的来路来获利。……因而在所有的致富方式中这一种是最违背自然的。”[2]23亚里士多德站在实践的哲学高度,积极主张通过游牧、农作、渔捞和狩猎等方式的勤奋劳动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而反对经商的行为,他认为经商的行为,不但没有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反而在交易中无形地提高了原有物品的价格,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金钱。囿于时代的局限,亚里士多德对商业贸易表示了极大的道德义愤。他认为商业、贸易是邪恶的职业,是应当受到谴责的。同时他还反对高利贷的行为,当时,由于高利贷的盘剥,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这是导致贫富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亚里士多德主张获取财富必须合乎德性和自然。他强调以道德来制约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以道德来规范人们追求财富的行为,对财富的把握应合乎德性。

在对财富的本质认识上,亚里士多德与其老师柏拉图有相似之处,认为贫困是导致“争斗和恶行”的原因,反对极度贫困或极度富裕。亚里士多德认为财富是生活所必需的,是优良生活的一种善因。他认为“优良生活有三种善因:外物诸善、躯体诸善和灵魂诸善”“外物诸善”即“财富、资产、权利、名誉以及类此的种种事物”,“有如一切使用工具,(其为量)一定有所限制。……任何这类事物过了量都对物主有害,至少也一定无益”,[3]41而“灵魂诸善”则相反,“愈多而愈显见其效益。”他肯定占有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拥有适量财富以获得优良生活的观点。他强调德性高于财富,德性统帅财富,反对德性“屈从”于财富而造成堕落。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认为,优良的生活包括财富、身体和德性,但在三者的轻重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德性。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财富越多生活就越幸福,两者并不成正比,财富不是多多益善,财富是生活之必需,但对财富的追求应有限度,贪得无厌、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将会导致欲望膨胀,就会损坏道德,过犹不及。反映了他在财富上的中道观,是以灵魂的善为限度的。[3]29

在财富的分配上,亚里士多德以中道为基础,强调公正。分配正义是指表现在荣誉、财富、权力及其他可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东西中的正义,就是财富的分配中合乎比例的均等或者几何均等,否则就违反正义。他认为,“公正就是某种比例,而这种比例所固有的性质不仅是抽象的目的,而且是普通的数目”,“公正就是比例,不公正就是违反了比例,出现了多或少,这在各种活动中是经常碰到的。”[4]94具体来说,公平有三种,即分配的公平、补偿的公平和交易的公平。可见亚里士多德强调的分配不是财富的平均分配,他是在不平等的前提下寻求平等,因为“不公正的人与不公正的事都是不平等的,在平等与不平等之间显然存在一个适度,这就是平等。”[4]134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见解,分配的正义旨在给予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待遇,倘若两人不平等,那么,他们在要求社会财富就不能平起平坐,不分彼此。在分配的正义中,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以此为根据,而是主张区分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分配,不论这种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分配关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别则是必定无疑的,不平等的分配实属理所当然。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承认人的能力和地位的差别,依据于此实行不平等的分配,即应该根据个人为城邦社会的贡献及其能力的大小,进行相对公正的分配,分配公正是对公民个人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城邦稳定繁荣的维护。

二、亚里士多德的财富伦理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对财富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文化资源,即强调德性高于财富,而且德性统率财富,以中道的标准来衡量财富的是非标准。这种财富伦理观对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社会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首先,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不断地创造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应该鼓励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通过合法经营,勤劳致富,发展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增强综合国力,同时这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任何社会的发展都需要增加财富的总量,一种是通过自身发展生产,另一种是通过运营来掠夺别国的财富,亚里士多德显然是反对后者。实质上亚里士多德是在告诉人们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财富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有些人对于财富的认识并不正确。有些人往往认为,有钱就是幸福。但实际上随着财富的增长,许多人的幸福指数却并没有提高。这就是所谓的“幸福悖论”。“幸福悖论”虽然反映了幸福与财富的某种矛盾关系,但我们并不能因为这种矛盾,就认为幸福与财富是此消彼长的对立的两极。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财富。也就是说,我们在谈论幸福、快乐时,不在于淡化财富,而在于全面、准确地理解财富,进而合理地对待财富。财富从本质上来讲体现的是人类勤劳勇敢的智慧精神,金钱不是全部的财富,责任才是真正的财富品质。财富更多有利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财富的第一要义是关爱人,人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财富仅仅只能作为人类生活的手段和基础,人应该寻求最高的人生目的。

其次,财富需要伦理的约束。从广义上来讲,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可称为财富。所以财富不但包括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伦理价值行为就是精神财富的一种。“伦理是指一定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规范及其相应的道德原则。”[5]财富是由人创造的,离开了伦理,人们的财富是不全面的。难怪两百多年前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不仅撰写了具有经济学百科全书性质的《国富论》,而且还以同样的热情写下了《道德情操论》,给我们提出了经济与伦理结合的问题,提出了“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概念,利用“道德人”来制约“经济人”。如果我们把亚当·斯密的这两部著作结合在一起来思考问题,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财富的创造不仅取决于分工、资本积累和对外贸易,而且还取决于人们高尚的道德和伦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是说财富的积累要符合道德的要求。

再次,分配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正因为有了这种相互协调,才能使社会各方都能够享受到一定的利益,社会良性运行。”[6]如何公平、公正地处理人们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和谐社会追求的是分配正义,而不是追求平等分配。分配正义意味着每个人的所得因条件不同,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合理差距及差异,这样才能使分配所得与各人条件均衡,才能使人们满意。正如有学者所言:“无论从伦理学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着眼,可以断言,收入分配的均等或财产分配的均等并不意味着公平,或者说,不应当把分配均等当做公平的同义词。”[7]5亚里士多德针对当时希腊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极易引起社会动荡的状况提出了分配正义。亚里士多德承认人的能力和地位的差别,依据于此实行分配,即应根据个人为城邦社会的贡献及其能力的大小,进行相对公正的分配,分配公正是对公民个人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城邦稳定繁荣的维护。亚里士多德实质上鼓励人们通过勤劳致富,多劳多得。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亚里士多德“各得其所得”的财富分配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今天我们研究经济伦理的宝贵思想资源。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在伦理规约的前提下,使我们从关注财富的数量向财富的质量转变,对财富真正的理性追求,引导和促进财富的合理增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才是新型财富伦理观的根本要求。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4.

[2]苗力田.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 (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02.

[6]李文渊,方 翔.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J].湘潮,2008(7):43.

[7]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 [M].生活、读书、新知新三联书店,1995:5.

Ar istotle’s Ethics of Wealth and the Con 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ZHANGN iu1,ZHANG Zhi-p in2
(1.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 aw,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2.School of Humanities,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89,China)

The pursuit of wealth and happ iness is human nature.Doesmoney bring out happ iness?In this era of wealth surging,people are often confronting collision on a large amounts of Concepts,how shall w e establish w ealthy Concept?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actice philosophy,A ristotle believes that wealth should be based on virtue,regarded the golden m ean as the criterion,emphasizes riches through hardwork,opposes actsof business loan,and advocates fair wealth distribution.A ristotle’s ethicsof wealth is a good cultural resource in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and constructing a new k ind ethic of wealth.

A ristotle;Ethicsof wealth;the building of harmonious society

刘志新)

B502.233 文献标码:A

1672-9048(2010)03-0010-03

2010-03-30

张 妞 (1981—),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伦理学研究。张志平 (1979—),男,江西贵溪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伦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伦理观亚里士多德德性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苏格拉底论德性是否可教
浅析董仲舒“五常”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析董仲舒“五常”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伦理观的反思
从红色和白色看中日两国的伦理观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德性能带来好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