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吐温和克莱恩对大自然描绘的异同——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和《海上扁舟》

2010-08-15王剑果郑州大学外语学院郑州450000

名作欣赏 2010年15期
关键词:密西西比河克莱恩扁舟

□王剑果(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郑州 450000)

表现大自然是文学作品中的传统主题,浪漫主义作家和诗人喜欢把自然作为一种积极的因素加以肯定:大自然是美的象征,是人类永恒的归宿。马克·吐温继承和发展了这种对大自然热烈礼赞的传统,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以下称《历险记》)用崭新的艺术形象更为丰富地表现了他的文学自然观。而个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在克莱恩的作品中也有精辟的描绘,他创作的短篇小说《海上扁舟》则通过大自然的另一面——冷漠和无情,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一、《历险记》中密西西比河的双重作用

《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作品,如今已成为现代美国小说的经典作品。在这部以反对种族歧视和蓄奴制为主旨的小说中,作者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展示出人与社会的冲突、自然与社会的冲突。同时,在表现个人与社会的冲突时,作家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如实地展现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城镇和乡村中的种种野蛮、愚昧、无知和贫困,给读者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马克·吐温采用了浪漫主义笔触,在作品中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尽情地赞美大自然:密西西比河两岸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河中绿波荡漾。在他的笔下自然化成一股来自荒山野林的潺潺清泉,恬静、淡然,使人倍感亲切。同时,又通过自然景观的诗情画意抒发反衬出现实社会的恶浊:美与丑、善与恶彼此映照,泾渭分明。

故事的背景是美国内战前的密西西比河广大的河谷平原。这条河流是作者度过美好的青少年的地方,寄托着作者对其无限的追忆和留恋。故事的叙述就像这条滚滚前进的河流一样,滔滔不绝,衔接自然,把整个故事组织得天衣无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密西西比河也是故事发展的直线,在故事中有着双重的作用。

1.通过对河流的描绘反衬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丑恶

小说中无论是河上的秀丽景色、壮观场面,还是岸上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给人一种静谧、恬淡而朴实的意境,与都市的喧嚣和纷繁形成鲜明的对比。现实社会,则是暗淡的景象:哈克的醉鬼父亲、谋财害命的盗贼、到处行骗的“国王”和“公爵”……在这片广阔无垠的土地上,竟没有哈克和吉姆的立足之地,找不到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净土”。“文明”的白人总是习惯于吹嘘资本主义“文明”社会,在其背后却到处充满着欺诈和凶残;贵族皇权的种种丑陋的行径以及南方奴隶制的腐朽等。对于这些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丑恶,马克·吐温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予以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文笔酣畅流利,调子幽默泼辣。作者在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揭露社会中的丑陋污浊的场景的同时,又常常把对大自然的美妙景观的抒发交织在一起。每当哈克在陆地上目睹了一场暴行和斗殴之后,作者紧接着就把故事的场景放在密西西比河上。比如在写了哈克厌恶透顶的两大家族的世仇械斗之后,接着就将哈克放回到河岸上,只有在密西西比河母亲的怀抱中,他才感到快乐和自在。

2.密西西比河是哈克成长的重要场所

小说的中心故事围绕着哈克和吉姆为了追求自由,在逃亡过程中结成的深厚友谊而展开的。哈克从小接触的是奴隶制的教育,对黑人有很深的偏见,但当他从吉姆口中慢慢地了解到黑人艰难的生活和遭遇时,以及吉姆对他的兄弟般的关怀,吉姆的高尚人格深深地打动了哈克,他逐渐认识到黑人勤劳、诚实的优点,最后哈克不仅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帮助黑人逃跑,而且还坚定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大自然的宁静妩媚温馨使这两个有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及社会地位差异悬殊的孩子抛弃了传统道德的羁绊。他们如兄弟般互相照顾,互相关爱。两人在大自然所赐予的美景中领悟现实社会中难以领悟的超凡脱俗的美。河流就像母亲一样给两人提供了家的感觉,整个河畔宁静得令人流连忘返。难怪哈克无不惊奇地谈道:“把木排当家是最好不过,哪儿也赶不上。你坐在木排上,就觉得最自然,最痛快,最舒服。”

马克·吐温把哈克放在河流的大背景下,让其不断地往返于残酷的社会与美丽的大自然之间,这种举动颇具深意:河流赋予哈克新的生命,使他不断地受到磨炼,逐渐成长成熟,重新认识自我和周围的一切。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了在险恶丛生的现实生活中如何生存。

二、彰显自然主义特色的《海上扁舟》

如果说马克·吐温以独特的笔触宣扬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同时鞭挞了资本主义的腐朽和没落的话,那美国早期的自然主义作家斯蒂芬·克莱恩则是通过大自然的另一面——冷漠无情和桀骜不驯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作为一种文学流派,自然主义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同时它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实际上是现实主义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增添了哲学内涵,轻视现实主义崇尚的道德观、自由选择和主观因素,其特点是强调写实,重视客观,抛弃过分的夸张,不做任何的批评和议论。自然主义作家与浪漫主义作家在对大自然的态度上是截然不同。如果说浪漫主义作家笔下的大自然是恬静美好、姿态万千的美妙世界,是人类逃避现实的乌托邦的话,那么自然主义作家笔下的大自然却是个神秘莫测、冷漠无情的世界。自然主义作家将人物看作是自然力量和社会环境被动的受害者,他们认为天生的个性和外部条件剥夺了人的自主能力,在作品中善于表现人是如何受大自然力量支配的。这种个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在克莱恩的作品中有精辟的描绘,他创作的短篇小说《海上扁舟》为这一自然主义的自然观提供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海上扁舟》(1897年)是克莱恩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佳作。26岁的克莱恩作为记者常有几乎亲临现场,这种体验为他的作品累积了丰富的素材。在一次由报社派他去古巴的历险中,船沉没了,其后与大海搏斗了50多个小时的经历成为这篇佳作的内容主题。故事叙述了记者(叙述人)、船长的、加油工和厨师四个人在船沉后,栖身在澡盆大的小船上,彼此照应,与风浪和死亡搏斗,最终上岸的故事。虽然故事情节简单,却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人与自然的尖锐冲突和对峙。

1.人与自然的斗争

和《历险记》一样,《海上扁舟》里也有着非常出色的景色描写,但描写的比例要大过《历险记》。这里的故事背景类似于前者,把人物放在浩瀚的大海上。但不同于前者的是,后者从头到尾都是对海上生活的真实描绘,克莱恩的自然观也由此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与《历险记》中大自然的描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要探讨的是克莱恩笔下的大海的形象,这里的大海迥然不同于静态中的密西西比河——宁静而妩媚,有的是动态中的“咆哮”的、“翻腾”的和“怒吼”的大海。这里的大海不再是哈克所向往的温馨的避风港,而是如一个硕大无比的怪物般难于驾驭。它极端冷漠,毫不关心人类的命运。就如克莱恩笔下的那架风车“像背着一群遭难的蚂蚁屹立的巨人。在记者的眼中它就像在人类纷扰中安详不动的自然。对记者来说,这自然既不残酷,也不阴险,但非常冷漠,极端地冷漠”。自然主义者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股神秘莫测的力量,它极其强大,难以掌控。它无处不在,整个世界都在被这种力量所包围和统治着。在自然主义者看来,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并不像《历险记》中所形容的那样亲密无间:在哈克看来河流如母亲,而对《海上扁舟》里的人而言大自然漠然到了极点,没有一点人性,他对人类的生存没有任何义务和责任。相反它还给人类设置障碍,并毫不犹豫地和人类对抗,发生直接的冲突和对峙。而这也正是克莱恩在作品中所力图表现的。

2.人与社会的斗争

大自然的狂暴不羁衬托着人类的渺小和无能为力。在《海上扁舟》中这个观点充分地展示出来。

故事中有四位逃生者,克莱恩是这样描绘他们的形象的:“海上扁舟在一个接一个的浪头中上下颠簸”,“海上扁舟在怒海中挣扎前进”,“海上扁舟在猖怒的海流中打旋”,“顷刻间海上扁舟被滚滚的波涛掀起又掷进激流之中”,“人们像流浪儿,在茫然的大海上漂泊,任凭大海的摆布”。这里的人们成了大自然的弃儿,为了求得生存,他们苦苦地挣扎和哀求,祈求大自然的怜悯和同情。美国内战之后,社会的弊端和黑暗暴露无遗,整个美国面临失业、贫困、两极分化等一系列问题,《海上扁舟》从新的角度来反映社会现实,用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揭露垄断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

三、结 语

马克·吐温的《历险记》用密西西比河这条“世外桃源”的美,衬托出美国社会的丑;它虽然是静态地描绘了大自然,但静中有动。通过哈克和吉姆在河两岸的活动,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尤其是对黑人的不公平的残酷压迫。克莱恩的《海上扁舟》用大海的暴戾,影射出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自然,但动中有静,通过叙述船上四人的紧密合作,同舟共济,终于战胜了一切艰险和凶恶。胜利地登上海岸,迎来了光明。

两位作家的共同点是,他们都用浓墨重彩描写和歌颂了劳动人民——白人、黑人、老人、记者、水手……他们都热爱大自然的美丽富饶,都有战胜大自然有时吞性命、毁人财产的勇气和决心;都勤劳、友爱、团结、敦厚,向往民主、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并为之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当然,两位作家也写劳动人民在对大自然的斗争中、在同社会罪恶的斗争中产生的那种“翦不断,理还乱”的失落感和迷惘感,甚至理想破灭,斗争失败。但这是社会现实,历史现实,两位作家都没有回避它,忌讳它,而是站在文学的高度予以真实的描绘和犀利的揭示。

同为有关河流的两部作品文学,在思想内容、题材选择和艺术风格等方面都突破了文学旧传统的桎梏,为新一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开辟了道路,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Twain,Mark.TheAdventuresofHuckleberryFinn[M].Great Britain:Richard Clay Ltd,1978:176.

[2]Bowers,fridson.The works of Stephen Crane.Charlottesville: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1973:202.

猜你喜欢

密西西比河克莱恩扁舟
治黄的挑战和对策:来自欧美治河史的启示
无题
克莱恩医生的秘密
《哈克贝恩历险记》中密西西比河的象征意义
垂钓
不可错过的克莱恩·蒙塔纳
建国后毛泽东的密西西比河之梦
美国作家连续出书专黑希拉里
那些惨痛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