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启超西方观演变在《新大陆游记》中的体现

2010-08-15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名作欣赏 2010年15期
关键词:西学私德游历

□尹 敏(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现代“采西学”、宣传新思想的宣传鼓动家和启蒙教育家,他用批判一切旧思想、旧风习的武器,完全是从近代西方文化思想武库中搬过来的。然而,梁启超向西方学习的众多真理,又与其海外游历活动密切相关。可以说,在多年的海外游历活动中,与西人西学长期的接触,使梁启超对西人西学的认识不断加深和改变,旅游过程中的细心观察和思考总结,最终促使他对西方的看法由国内时期的点滴量变上升到海外游后的质变。

梁启超的海外游历活动,对其西方观演变的影响是广泛的,《新大陆游记》中主要集中在:

1.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态度由向往到反思

梁启超在美国游历期间,使他有了直接接触和研究西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机会。通过实地考察,让梁启超对西方国家的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如:1903年5月12日,梁启超抵达纽约,开始了对美国的游历。在《新大陆游记》中,记述和介绍了纽约的繁荣和美国的强盛。“商业者,位于美国凡百事物之第一位者也。故观美国之菁英,于纽约焉可也。且纽约不徒为美国商业之中心而已,又实为全世界商业之中心点。然则观20世纪全世界生存竞争之活剧,亦于纽约焉可也”,“夫美国者,今世界第一之资本国也。美国资本,殆占世界全部资本之半”,“从内地来者,至香港、上海,眼界辄一变,内地陋矣,不足道矣。至日本,眼界又一变,香港、上海陋矣,不足道矣。渡海至太平洋沿岸,眼界又一变,日本陋矣,不足道矣。更横大陆至美国东方,眼界又一变,太平洋沿岸诸都会陋矣,不足道矣。”梁启超这些说法,可谓将纽约的发达和繁荣景象、美国当时的强盛无比,做了生动切实的反映。

《新大陆游记》还记述到纽约的黑暗面。梁启超认为,“天下最繁盛者宜莫如纽约”,其黑暗集中体现在贫富极为悬殊,“吾于纽约亲见之矣。据社会主义家所统计,美国全国之总财产,其十分之七属于彼二十万之富人所有。其十分之三属于此七千九百八十万之贫民所有。故美国之富人则诚富矣,而所谓富族阶级,不过居总人口四分之一……财产分配之不均,至于此极。”广大贫民过着艰难的生活,居住条件很差,衣食困难,犯罪者不少,卖淫者很多,过于早亡者与日俱增,比例太高。因而,他甚至认为,“观于此,而知社会之一大革命,其终不免矣。”此外,其黑暗也表现在劳动者的智力发展受到极大的局限。“观各公司之制造工场,更令人生无穷之感。近世之文明国,皆以人为机器,且以人为机器之奴隶者也。以分业之至精至纤,凡工人之在工场者,可以数十年立定于尺许之地而寸步不移。……而工以外之他事业、他理想更无论矣。以是之故,非徒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而已,抑且智者愈智,愚者愈愚。”

美国之游,使得梁启超对美国有了许多感性的了解和理性的认识,对资本主义世界有了深入的考察和判断,促使他对美国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了系列批评,其中有一部分批评接触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即使到今天也依然是正确的。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由固守到批判转而凝视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梁启超的观点和态度是由固守到批判又转而凝视。这是随着他对西学接触的程度不同而导致的,也可以说,是随着梁启超地理空间的不断转移而不断变化的。

早在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一方面大力宣传西学,一方面坚决反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在《西学书目表后序》中,梁启超发出了“中学将亡之为患”的警告。

到了日本,在大力宣扬西学的同时,更是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但对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性糟粕,如所谓“三纲”、对封建的道统、对服务于君主专制制度并养成国民奴隶根性的“数千年腐败柔媚之学说”,采取更加严厉的批判态度。

美国之行,强化了梁启超在历史认知的层面上认识的西方文化的“富强”,但在价值选择的层面则开始回头凝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梁启超关于私德的看法,前后有所不同。1902年3月,他发表了《论公德》一文,认为公德私德皆不可缺,但由于中国一向“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所以他特别强调公德。1903年10月北美归来后,他又发表了《论私德》一文,转而突出私德的重要性。这时,他认为“道德无所谓公私”,公德只不过是私德的扩大,“公德者,私德之推也”。他指出,中国之所以“公德”缺乏,实际上是由于“国民之私德有大缺点”,所以,“欲从事于铸国民者,必以自培养其个人之私德为第一义”。梁启超认为“私德”,就是中国社会所固有的以“克己”、“慎独”等为特征的一系列个人道德修养。新型国民必须继承、发扬这些中国社会所固有的优良传统,并将其扩大,使之“一推”而为社会公德。

3.对西学的认识由虔诚仿效转向反省

梁启超被称之为“宣传西方文化的使者”,在国内、日本、北美接受西学的不同经验,使其对西学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对西学的了解是有限的,其学习西学的目的十分明确,即启蒙国民、救亡保国。此时期梁启超呼吁翻译的西书是与政治变革相关的,他认为,西国章程之书最重要,其次是教材、政法书、史书、农书、矿学书、商务书、哲学书等。

到日本后,梁启超对西学有了深刻的认识,认识到西学是一种与“中学”有着极大区别的另一种文化类型。他发掘出了西学的根本精神在于自由、民主和理性,而这正是中国文化所缺乏的。这种精神体现在近代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哲学、政治、经济到历史、教育、法律等无不如此。西方学术思想和社会现实触动了他,开启了他前进的路程,使中国人向西方人学习由制度层面上升到了精神文明的层面。

美国游历期间,梁启超继续介绍西方政治学,主要集中在对美国政府与政治常识的宣传。但是,其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自由云,立宪云,如冬之葛,如夏之裘,美非不美,其如于我不适何”,认为共和不适用于中国。他甚至说:“今日中国国民,只可以受专制,不可以享共和。”促使梁启超这一转变缘由,除看到美国政治种种弊端,其共和制之特殊成因外,还在于他对中国国民的看法,即深感国民素质之低劣,缺点之众多,认为即使像管子、商君、克伦威尔等人生于今日之中国,“以铁以火,陶冶吾国民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夫然后与之读卢梭书!夫然后与之谈华盛顿之事”。这种怀疑使他的政治关怀也发生了回复,由革命而保皇,宣扬所谓的“开明专制论”。

4.积极探索中国发展的新出路,评说社会主义理论

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成为压倒一切的时代课题,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决定了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的海外游历活动具有强烈的政治功利性质。

虽然梁启超一生善变,其政治思想从维新到革命,从革命变到保皇,又从保皇转而立宪。其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救亡图存、寻求中国强国壮大之路的理想没有变,只是各个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新大陆游记》是在中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之一。此时,梁启超对于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看法。他认为,社会主义思潮是贫富悬殊的产物,“为劳动贫民所执持”。其性质与帝国主义“绝相反也”。甚至说,“社会主义为今日全世界一最大问题”。此外,他还将社会主义分为两种,一种为“极端社会主义”,一种为“国家社会主义”。对于前者,他认为“今日之中国不可行,即欧美亦不可行,行其流弊将不可胜言”;对于后者,他却以为“若近来所谓国家社会主义者,其思想日趋于健全,中国可采用者甚多,且行之亦有较欧美更易者”。在《新大陆游记》中,梁启超明确指出:“盖国家社会主义,以极专制之组织,行极平等之精神,于中国历史上性质,颇有奇异之契合也。以土地尽归于国家,其说虽万不可行,若夫各种大事业,如铁路、矿务、各种制造之类,其大部分归于国有。若中国有人,则办此真较易于欧美。”虽然,这些看法存在一定的错误,但是其已意识到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就不能不佩服他的远见。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这些海外游历活动和社会交际活动,能否产生“这样一个”梁启超?马克思曾经认为,费尔巴哈晚年隐居偏僻的乡村,是他思想未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有了这些众多的游历活动,给梁启超提供了观察世界,了解社会,学习西方的绝佳机会,使他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敢于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在东西方思想上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旅游对梁启超西方观演变的影响,诚如著名旅游人类学家汤普森所言,文化生成和变迁的关键表现在“经验”之中。经验包括人们在遇到诸如战争、抵御、经济危机等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不得不寻找新的生存和表达方式,比如权利的平衡、法律、经济甚至亲属制度,也包括因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演变导致人们改变生活和经验。

猜你喜欢

西学私德游历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斑斓纵横
Reading the Four Books with Aristotle: A Hermeneutic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by François Noël SJ (1651—1729)*
私德教育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怀念赵西学
借世界说中国:梁漱溟言学问的窘境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从晚清竹枝词看西学在租界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