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五问

2010-08-15张斗和

名作欣赏 2010年10期
关键词:黄牛三峡江水

/张斗和

作 者:张斗和,安徽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中学副校长。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段文字选自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人们普遍视其为描绘三峡奇异自然风貌的佳作,并冠以《三峡》的题目,入选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但是,当我们把它还原到《水经注》之中来解读,就会发现多少有些悖逆了作者的本意,甚至有误读的倾向。下面就文字中一些已成定论的方面溯本求源,提出个人的看法。

《三峡》写的是三峡吗

教学中,教师从文字的开头一句“自三峡七百里中”,便确认这段文字写的是整个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教师用书》以及相关教辅资料也都一致这么认为,其实不然。

打开《水经注》,先看选文之前的文字,是这样写的: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文字清楚地表明了已经写完了“三峡之首”的“瞿塘、黄龛二滩”,接下来是“自三峡七百里中……”,这是开始写巫峡了。

选文之后接着是“江水历峡”,“江水又东,迳流头滩”,“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江水又东,迳狼尾滩”,“江水又东,迳黄牛山”,然后是“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可以看出,这以下的文字才写到了西陵峡。

长江三峡或奇或险、或幽或静,各有特点。《三峡》其实仅仅说了江水流经巫峡的情景。在这之前所说的是瞿塘峡,之后写的是西陵峡。冠名“三峡”,可谓名实不符。

那么如何理解第一句呢?有人认为:“自三峡七百里中”只是个状语,起限制范围的作用。而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之前省略了一个主语“巫峡”。全句应该是:“自三峡七百里中,(巫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这样与结尾部分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相照应,这个观点颇有道理。

《三峡》着重描绘三峡景物吗

毋庸置疑,《三峡》入选课本,“身份”为一篇描写景物的典范之作。这不仅从单元安排的意图可以看出来,《教师用书》把编者的观点表达得更清清楚楚。人教版教参在课文研讨中开门见山地介绍:“《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语文版教参亦说它“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课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果真如此吗?要想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先看看《水经注》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水经》原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为此,郦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水经》作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学名著。

韩国磐在《水经注》前言这样介绍:

郦之《水经注》载水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抑且沿流之山陵川泽,城池关隘,名胜古迹,莫不备载。览郦注者不仅可以知水流之支分派别,亦且可以兼知该处之人文史地,鉴往知今,乡所裨益。

这段话非常明确地点明了《水经注》地理学上的重大意义。

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虽然有不少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描述,但应该也必须将其重点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余光中说过:

《水经注》不但考述地理人文,而且善于写景,饶有诗意,常为后人诗文写景的依据。……但是山水之中没有人物的活动,所以仍是山水记而非游记。

这也道出了《水经注》与其他文学意义上的山水游记的重要区别之所在。

节选的文字,作者仅用了不到50字的篇幅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叠嶂的景观,却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江水的变化。重点凸显的是夏水和春冬之水。其实,作者不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开头描写三峡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文字均未触及。

这样的分析大家或许不以为然,除了“夏水”,普遍认为后面的“春冬之时”、“晴初霜旦”两部分都状写了其他景物。不错,“春冬之时”后面的“绝多生怪柏”写了山峰、松柏“;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写出了四种景物。但是,整体分析就会发现,写“绝”“怪柏”只能看作画面的背景,主题却是“飞漱其间”的“悬泉瀑布”;而“清荣峻茂”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换句话说,作者所说的“良多趣味”指的是静态和动态这两种状态下的水之趣。而“晴初霜旦”部分其实也是围绕水来写的,原因下文将要谈及。

因此,可以这样说《,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多角度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季节变化的散文。

《三峡》描写四季了吗

与描述三峡美景一样,形成定论的还有“四季之说”,即认为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三峡的四季景色。我们且看教参上的内容:

作者将冬春两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盛”。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缓;夏水多险,春水富趣。

这是对课文第三段的分析。

对第四段的“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这样理解:

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天,开笔多变。“林寒涧肃”在课文中的解释是“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素湍绿潭”的注释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这里有两处使人感到费解:一是三峡的秋天是“林寒涧肃”,怎么到了冬天反而会“素湍绿潭”呢?换一句话说,“素湍绿潭”写的是冬天的水吗?二是开头表明季节的句子是“春冬之时”,按理作者应该先写的是春天的水,再写冬天的水。那么说“素湍绿潭”写的是冬景明显不符合顺序。

就这个问题,有观点认为:“素湍绿潭”及后面的文字写的是春景,而“林寒涧肃”写的是冬天的景色。并分析造成“四季说”的谬误是对课文分段的原因。

《三峡》在《水经注》中是一个整体的段落。入选课文时编者把它分成了四段。第三段首句是“春冬之时”,就有人主观臆断为写了“冬景”和“春景”;第四段首句是“每至晴初霜旦”,有人便认为写了“秋景”,再加上第二段的首句“至于夏水襄陵”,那么,“四季之说”就顺理成章了。如果把第三段和第四段合并起来为一段,文意理解就豁然开朗了。“春冬之时”是总起。“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是写春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的是冬景。

按我的理解,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分段而在内容。前面说过,既然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江水,而江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的特征亦体现得尤为突出。这是作者为什么要将“夏水”置于首位的原因。按照这个思路,下文就应该写其他季节的水的特征了,于是文中接着写相对平缓的春冬之水的特征。现在,当我们把最后一段理解为写秋景,绘秋声,抒秋思,这不是旁逸斜出、节外生枝吗?再者,“霜”不只是秋天所独有,冬天不也照样“霜满地”吗?

这样看来,四季之说,确实有点难以自圆其说。而认为只写了夏和秋冬季节更让人信服。

为什么作者在最后直接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歌谣,在“四季说”观点下,人们都认为是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有的甚至从歌词的猿猴啼叫凄凉令人落泪沾襟的内容,读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艰辛的生活同情。有人认为,综观历代游记作品,很少有单纯写景之作,即使像《水经注》这样一部地理著作,也常常因水记山,因山记景,因景记人,同时又记故事以及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等,终于使得这部地理专著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这种观点,与前面语文版的分析“课文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性质一样,都把这段地理学上山水记等同于山水游记,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但人们所读出的感情色彩毕竟是其附加值,而不是主旨。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常常引用歌谣,而引用的目的都是为写江水服务的。请看下面两例:

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急奔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

“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这句歌谣侧面写出了江水的凶险和迅疾。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用这样一句歌谣,从侧面突出江水纡深的特点。

那么,有人肯定要问,《三峡》中的歌谣是如何写江水的,为简洁起见,将与后面问题一起回答。

巴东三峡巫峡最长吗

三峡中的巫峡真的是最长吗?看下面的介绍就知道答案。瞿塘峡最短,西陵峡最长,而巫峡长度居中。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瞿塘峡亦称夔峡,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巫峡自巫山县城东的大宁河口起,到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西陵峡西自宜昌市秭归县的香溪口,东到宜昌城头的南津关,全长66公里。

那么为什么歌谣中说“巴东三峡巫峡长”?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理解。第一,与峡谷的特征有关。巫峡谷深狭长,日照时短,让人感觉时间过得快,从而主观上感受巫峡长。第二,因为冬季三峡是枯水期,欧阳修在《醉翁亭记》就用“水落而石出”来概括冬季的特点,所以舟行缓慢,才会感到巫峡特别长。它与“夏水襄陵”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对比,可以看出,作者是借歌谣,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冬季的水之枯,而引出歌谣的猿猴声,也是从侧面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冬季的三峡山高岭连,水瘦峡空的特征。这样来看,郦道元的这段文字,并非着意写三峡的四季景色,而是实实在在地围绕“江水”来写的。

猜你喜欢

黄牛三峡江水
春江水暖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狐狸的礼物
制作泥巴黄牛
共饮一江水 亲如一家人
山歌好比春江水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
春江水暖
北京重庆三峡酒楼创新菜选(一)
三峡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