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韦庄词之感伤
2010-08-15张美丽大连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张美丽(大连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22)
感伤是人复杂情绪中的一种,“感伤本质上是一种心境,是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主体需要时的一种负面的主观体验,它表现为一种弥散而持久的忧伤与无奈,源于人类无法超越生存境遇的生命体验,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普遍情绪,也是文学表现的一个基本传统。”①晚唐五代著名词人韦庄词中充满了这种弥散而持久的忧伤和无奈,对于感伤情绪在词体文学中这一表现传统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感伤的情感内涵
韦庄词感伤的情感内涵主要包括对故乡、故国和故人的思念。
韦庄晚年流寓于西蜀,入蜀后对故国之眷恋,始终是他心中一个解不开的情结,在入蜀后的许多词中作者表达了这种情感。如《归国遥》这样写道:
词中抒发了对故乡、故国的思念以及漂泊他乡的孤独之感。两首《清平乐》也抒写了这样的情感:
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细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画帘金额。尽日相望王孙,尘满衣上泪痕。谁向桥边吹笛,驻马西望销魂。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俞陛云《五代词选释》评后一首云“:此录其次章也。其首章云‘故国音书隔’,又云‘驻马西望销魂’,知此章亦思唐之意。其言悔结同心,倚栏深思者,身仕霸朝,欲退不可,徒费深思,迨梦觉而风琴触绪,斜月在窗,写来悲楚欲绝。”韦庄的这些词集中表现了他的故乡、故国之思,以及思念故乡而又难以归返的惆怅。刘熙载说韦词“留连光景,惆怅自怜”②,正是指出其词中所蕴含的浓郁的流落情怀。正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评价的:“端己人品未为高,然其情亦可哀矣。”③
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五首《菩萨蛮》表达了同样的故乡、故国之思。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促,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这五首词是不可分割的一组,是韦庄入蜀后回忆当年旧游之作,其中也隐藏着深深的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清人顾宪融所言“:其《菩萨蛮》诸作故国之思,尤耐寻味。盖唐来中原鼎沸,韦以避乱入蜀,欲归未得,言愁始愁,所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也。”清人谭献评这几首韦词说“:亦填词中古诗十九首,即以读十九首心眼读之。”④现代学者俞平伯先生⑤、叶嘉莹教授⑥更进一步指出词中除了思念故乡外,还包含着深厚的“故国之思”。
韦庄在一些词中也表达了思念故人的感伤之情。如下面这两首词:
金翡翠,为我南飞传我意。罨画桥边春水,几年花下醉。
别后只知相愧,泪珠难远寄。罗幕绣帘鸳被,旧欢如梦里。——《归国遥》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荷叶杯》二
两首词中无论是前一首表达的相忆又相愧,泪珠难远寄的深情,还是后一首所写隔音尘、见无因、流寓异乡的痛苦,都由对故人的思念而引发,都是词人内心伤感之情的直接抒发,同时还包含着深沉的家国之思,所谓“闺帷之内,羁旅之中,柔情绮思,忆别伤离,而身世家国之怀寓焉”⑦。并且作者于生离的怅恨中还寄寓了故乡难返的凄怆之情,正如刘毓盘在《浣花词跋》中所说“:彼瘐信之入周,吴激之去宋,虽亏臣节,尚惬闲居。庄则鲽分飞,生死离别,于家于国,两所难堪。”
二、感伤的表达方式
韦庄词中感伤情感的表达方式最主要的是运用间接、隐晦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具有象征和暗示衰残意义的意象排列组合,曲折地表达情绪,营造氛围。
这些意象是黄昏、日落、残晖、残月、月落、落花等,共有三十处之多⑧。如:“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菩萨蛮》)“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思帝乡》)“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更漏子》)“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归国遥》其三)“归时烟里,钟鼓正是黄昏,暗销魂。”(《河传》)等等。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残月,有十例之多。如:“惆怅晓莺残月,相别。”(《荷叶杯》其二)“谢家庭树锦鸡鸣,残月落边城。”(《望远行》)“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清平乐》其四)等。韦词中反复运用残月等具有衰残意味的意象,并用它们来象征自己的悲伤之情和衰败的时代特征,正如青山宏先生所言:“韦庄的词,伴随着这些表现衰退和衰亡的词语,反复歌咏了渐渐走向灭亡和衰败的事物的美的共感。以离情别绪为代表的韦词的伤恨情绪,是通过歌咏美好的事物渐渐凋零体现出来的,这也反映了唐五代世纪末的混乱的时代风气。”⑨
另外,韦词中还有两种意象很值得注意:梦和酒。梦出现十七处之多,例如:“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浣溪沙》)“罗幕绣帏鸳被,旧欢如梦里。”(《归国遥》其二)“碧云天,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应天长》其一)“梦觉银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天仙子》其四)“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女冠子》其一)等等。这些词多数是写梦醒后的寂寞与感伤。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说:梦“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⑩。韦庄对故国、故君和故人有着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并希望能旧梦重温,在梦中常常能达成这种愿望,但梦醒后,更充满了对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忧伤,就像他在词中所写的:“旧欢如梦里”(《归国遥》)、“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女冠子》)。
酒意象在韦词中有四例,这四例是:“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菩萨蛮》)“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菩萨蛮》)“惆怅异乡云水,满酌一杯劝和酒。”(《上行杯》)“醺醺酒气麝兰和。”(《天仙子》)酒中寄寓了他对人生的感叹和悲慨,“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直爽之语中潜藏着的是怎样的无奈和无助,其间蕴含着多少深沉的情感。词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抑郁的、感伤的,词人默默地拉开了与社会、人生的距离,在酒中慢慢地咀嚼着人生的种种况味,用酒来设法排忧遣愁。可见,在冶游纵酒之乐、旷达直爽之语中隐现的是词人的感伤之情,正如陈廷焯所言:“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⑪叶嘉莹也云:“其笔直而情曲,辞达而而感郁。”⑫
韦庄词表达感伤的另外一种方式是直接表达,即运用与“感伤”词义相近的语汇。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断肠”和“惆怅”,八次用到“惆怅”、四次用到“断肠”。如“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浣溪沙》其三)“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应天长》其二)“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应天长》其一)“一曲离声肠寸断。”(《上行杯》)等等。此外如“销魂”、“含恨”、“伤心”等词在韦庄词中也反复出现。这些颇具感情色彩的词语,更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感伤之情。
韦庄词中感伤基调的形成与作者的创作心态和词体本身的特性都有直接的关系。韦庄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儒臣,儒家的忠君思想是深入他的骨髓的。况且,不仕贰臣,不饮盗泉之水,这是中国文人从小就受到的教育。所以尽管入蜀后他很受蜀主王建的器重,但是亡国的伤痛和对故国的眷恋永远留在了他心灵的最深处,使他一刻也不能忘怀。⑬沉浸在这种思念的痛苦之中,韦庄很难自拔,这种“无法超越生存境遇的生命体验”,也很难使他的内心进行整合,这样词人的文化心态就会呈现出内敛、封闭的特点。词所擅长表达的正是词人内敛、封闭的文化心态和创作心理之下的最幽微深细的种种情感,自然包括这种“弥散而持久的忧伤与无奈”,所谓“若夫词人,率皆灵心善感,酒边花下,一往情深,其感融于中者,往往凄迷怅惘,哀乐交融,于是借此要眇宜修之体,发其幽约难言之思,临渊羡鱼,若隐若显……”⑭
感伤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也是词体的主要感情基调。正如词学评论家所言:“词贵意意藏于内,而迷离其言以出之,令读者郁伊怆怏,于言外有所感触。”⑮“夫词多发于临远送归,故不胜其缠绵悱恻。即当歌对酒,而乐极哀来,扪心渺渺,阁泪盈盈,其情最真,其体亦最正矣。”⑯韦庄词的创作处在词体成熟的晚唐五代时期,其词之感伤对于词体感伤基调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 彭红卫:《感伤体验的诗化表达:论白居易〈长恨歌〉的情感指归》,《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2期。
②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07页。
③⑪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8页,第7页。
④ [清]谭献:《复堂词话》(卷六),《词话丛编》本,1986年版,第3989页。
⑤ 俞平伯:《读词偶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
⑥⑫ 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1页,第30页。
⑦ 詹安泰:《宋词散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8页。
⑧ 参见拙作《论韦庄诗对其词的影响》,《北方论丛》,2004年第4期。
⑨ [日]青山宏:《唐宋词研究》,程郁缀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第39页。
⑩ [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第三章《梦是愿望的达成》,赖其万、符传孝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第37页。
⑬ 参见拙作《韦庄入蜀后多作词的原因探析》,《学术交流》,2004年第3期。
⑭ 缪钺:《诗词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60页。
⑮ 沈祥龙:《论词随笔》,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048页。
⑯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