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2010-08-08熊炜
熊炜
急性左心竭是指由于心脏发生病变所造成心室负荷急剧增加或者是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从而引发出患者心脏排血量也随之急剧降低,以致导致患者的重要器官出现灌注不足现象,所以临床上常常表现出呼吸困难、甚至死亡[1]。此类病症患者往往能够迅速出现呼吸衰竭,研究表明[2]机械通气则可以迅速纠正患者缺氧状态以及酸中毒情况、并且还可减少肾上腺反馈刺激作用,从而减轻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因此我们利用机械通气对3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30例符合急性左心衰[3]诊断标准的患者,同时患者存在冠心病、肺心病等病史。所选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70.5±9.2)岁;按照心功能分级[3]可分为:Ⅲ级4例、Ⅳ级26例。另外30例患者中存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史的为15例、高血压心脏病为6例、冠心病史的为9例。其诱因分为:肺部感染者28例、情绪激动者1例、输液原因者1例。另外30例患者参考呼吸衰竭诊断标准[4]分为:Ⅰ型呼衰8例、Ⅱ型呼衰22例。
1.2 机械通气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所采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其参数:呼吸频率为16~20次/min、潮气量为8~10ml/kg、呼吸比为1:1.5~2.0、氧气浓度为40%~60%、呼气末正压在5~10cmH2O、压力支持水平维持在10~20cmH2O。
1.3 研究方法 对30例患者在机械通气前、通气后2h及通气后6h进行生命体征和血气情况的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3 结果
3.1 患者临床表现变化状况:机械通气前呼吸困难30例、紫绀27例、粉红色泡沫痰24例、两肺湿 音28例、两肺哮鸣音26例,机械通气后6h呼吸困难消失28例、改善2例,紫绀消失25例、改善2例,粉红色泡沫痰消失23例、改善1例,两肺湿 音消失24例、改善2例,两肺哮鸣音消失22例、改善3例。
3.2 30例患者生命体征改善结果,见表1。
3.3 30例患者血气情况改善结果:机械通气前氧分压(43.1±7.2▲)mmHg、二氧化碳分压(63.2±6.3▲)mmHg,机械通气后2h(86.4±8.3)mmHg、二氧化碳分压(50.2±7.1)mmHg,机械通气后6h氧分压(90.4±3.7)mmHg、二氧化碳分压(41.2±3.3)mmHg。(注▲p<0.05)
表1 生命体征改善结果
4 分析
急性左心衰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随着病情的进展则出现呼吸衰竭[5]。研究表明机械通气[6]可以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小气道陷闭及肺泡萎缩,改善气体分布和通气/血流比值,从而增加气道压力和胸内压力,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情况;而静脉回心血流量减少,就会降低左心室的前负荷,那么心室充盈情况便得到改善。从本次所观察的结果中可看出患者在机械通气后无论是生命体征、还是血气分析结果均比通气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而对于机械通气指征,我们认为是:①出现严重急性左心衰发作,给予常规正性肌力、利尿和扩管及吸氧后,呼吸困难症状得不到缓解,手指的血氧饱和度小于90%;②左心衰症状逐渐加重,由于严重缺氧或高碳酸血症引起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乃至昏迷等;③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提示酸碱紊乱,其中氧分压小于60mmHg或(和)二氧化碳分压超过50mmHg,而血氧饱和度低于85%。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机械通气能够明显地改善急性左心衰患者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同时对呼吸功能也有所改善;但是在应用机械通气时应掌握好其指征以及注意在通气时应选用最佳呼气末正压通气水平,并且从小至大而逐渐适应。
[1]刘艳玲.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26.
[2]郭应军,李平,王国军.机械通气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20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3):394-395.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36-1339.
[4]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8.
[5]韩林,卢国浩.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32例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3):24-25.
[6]钮善福.面罩机械通气氧疗在救治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4,27(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