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2010-08-08任守君王晓红张友军李文娣高霁朱本祥王文甲

当代医学 2010年36期
关键词:载瘤方位死亡率

任守君 王晓红 张友军 李文娣 高霁 朱本祥 王文甲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造成瘤壁瘤状突出。通常位于willis环或大脑中动脉分叉处[1],它是危害人类健康、危及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动脉瘤破裂出血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40%,首次出血后7d内再出血最多[2],幸存者3周内将有40%发生再出血,死亡率高达80%[3]。早期诊断能明显提高预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4]。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以快捷、经济、无创、可靠性高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筛选、诊断及术后的评价中。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搜集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病人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35~76岁,平均55岁。

1.2 CT扫描方法 应用东芝16排螺旋CT机扫描。(1)首先进行定位扫描,扫描范围从第3颈椎体下缘到头颅顶部,包括上矢状窦。(2)经肘静脉注射优维显37075ml,注射速率3~4ml/s。选择颈内动脉为监测靶区,运用造影跟踪技术,阈值定位120HW开始扫描。(3)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螺距11。

1.3 图像的处理与评论 (1)图像重建参数:层厚选择为1.0mm,重建间隔为0.8mm,FC为10。(2)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维容积重建,MIP MPR MCP重建。3维容积重建采用7种方位,第1种方位:从头侧向足侧看(图1)。第2种方位:从足侧向头侧看(图2)。第3种:切割去除后循环,从前向后看(图3)。第4种为切割去除后循环,从后向前看(图4)。第5种方位:切割去除双侧大脑中动脉,从左向右看(图5),第6种方位:切割去除双侧大脑中动脉,从右向左看(图6)。第7种方位:切割去除前循环从后向前看(图7,图8)。图像的评价由两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价。

2 结果

60例病人中发现动脉瘤65个,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9个(图5,6),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25个(图1,2,3,4),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5个(图7,8),后交通动脉瘤4个,椎动脉动脉瘤2个。病灶最大的横径约为32mm,最小的约为2.6mm。65个中,56个动脉瘤行外科夹闭术治疗。CTA所示动脉瘤大小、朝向、瘤颈、载瘤动脉均与术中所见相符。20例病人做了DSA检查,包括未做手术治疗的5个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CTA所见的与DSA基本相符。60例病人中,45例50个动脉瘤为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CTA准确判断责任病灶,42例做了夹闭手术,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很快吸收,未造成肢体动能障碍。15例可疑病人中筛选出动脉瘤15个,8例病人手术治疗,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未曾留有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本组CTA检查无过敏及并发症发生。

图1 从头侧向足侧看

图2 从足侧向头侧看

图3 从前向后看 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图4 从后向前看 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图5-6 分别为从左向右看及从右向左看前交通动脉瘤。

图6 从右向左看前交通动脉瘤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新一代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无创快捷,已应用于临床,成为颅内动脉瘤首选诊断手段。

3.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比较 目前DSA仍然被认为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DSA检查具有较大的局限性,DSA属于有创检查,可能致血管痉挛血栓栓塞、夹层、动脉瘤再次破裂等并发症[5],不适合危重病人检查。对显示动脉瘤的载瘤动脉、瘤颈大小、流体朝向等仍有5%的假阴性率[6]费用高。临床迫切需要一种容易操纵、无创、可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代替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安全、无创、无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尤其适合病情危重,不宜早期DSA检查的病人。可准确判定动脉瘤的大小、载瘤动脉、瘤颈。通过与周围颅骨结构的关系判定瘤体朝向,并且可以模拟手术路径,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依据。文献报道,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2.2%和100%[7]。本组CTA发现65个动脉瘤与手术所见或DSA相符。16层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文献报道相符。CTA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动脉瘤的方法。

3.2 合理的扫描技术及后处理技术是关键 扫描时间过早动脉显影不充分,过晚静脉过度显影,影响动脉观察。本组3维容积重建采用七个方位。第1、2种方位为主要观察willis环,如前交通、后交通动脉等动脉瘤好发部位是否存在动脉瘤。第3、4种方位观察大脑中动脉及前交通。第5、6种方位去除双侧大脑中动脉,观察大脑前、大脑后、后交通及颈内动脉颅内段是否存动脉瘤。第7种方位观察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颅内段病变。本组病例运用后处理工作站切割技术采用以上体位3维重建克服了多支血管相互重叠缺点,本组均保留部分颅骨,准确地显示了瘤体、瘤颈及载瘤动脉、朝体朝向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床突上段等处采用MCP重建,结合MIP、MRP重建无1例的漏诊,与手术及DSA所见相符。

颅内动脉瘤破裂死亡率较高,轻者留有肢体障碍等后遗症。未破裂的动脉瘤随时有破裂的危险,另外破裂的动脉瘤不及时治疗可再次破裂,危害更大。新一代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以无创、快捷、特异性敏感性高,能准确的显示动脉瘤位置、形状、大小、朝向等优点,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有效降低死亡率、致残率,为社会减轻了负担。它已部分取代DSA成为颅内动脉瘤首选诊断方法,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图7-8从后向前看 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

图8 从后向前看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

[1]马林,娄昕.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41.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

[3]Joo SP,Kim TS,Kim YS,et al.Clinical utility of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cerebral vasospasm in acute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Minim Invasive Neurosurg,2006,49(5):286-290.

[4]王磊,戴成国,庄永辉,等.16层螺旋CT3D-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8,15(1):21-26,30.

[5]Dawkins AA,Evans AL,Wattam J,et al.Complications of cerebral angiography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2,924 consecutive procedures[J].Neuroradiology,2007,49(9):753-759.

[6]李大成,邢喜玲,李亚军,等.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对比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8):789-792.

[7]Tipper G,U-King-Im JM,Price SJ,et al.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16-row 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J].Clin Radiol,2005,60(5):565-572.

猜你喜欢

载瘤方位死亡率
认方位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荧光造影定量分析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合并载瘤动脉狭窄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因素的初步分析
颅内动脉瘤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新疗法治愈脑动脉瘤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