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

2010-08-0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药剂科成都市6004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市6004

中国药房 2010年36期
关键词:达拉异质性脑梗死

苏 娜,徐,唐 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药剂科,成都市6004;2.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市 6004)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科疾病,致死、致残率较高,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溶栓、抗栓及脑保护治疗。依达拉奉(Edaravone)是一种脑神经保护剂,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及抗过氧化作用[1],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症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日常活动障碍及脑梗死急性发作的瘫痪。疏血通可以直接抑制血管损伤后局部的血液凝固及附壁血栓的形成,降低胆固醇和血黏度,高效迅速的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2]。临床上有采用疏血通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ACI的报道,本研究拟系统评价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09.12)、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09.12)。检索词:“依达拉奉”、“疏血通”、“急性脑梗死”、“对照试验”、“随机”等。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CT)。

1.2.2 研究对象。脑梗死患者、年龄、性别不限;均为首次发病且72 h内未予正规治疗者;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1.2.3 干预措施。①疏血通与依达拉奉联用对比常规治疗;②疏血通与依达拉奉联用对比依达拉奉单用。

1.2.4 结局指标。主要观察指标:痊愈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1.2.5 排除标准。排除脑出血者、有心肌梗死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肿瘤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如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热等)、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者。

1.3 文献质量评价

文献质量评价参考Juni等[4]和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0版关于RCT的质量评价标准[5]进行:1)基线是否一致;2)随机方法是否正确;3)是否采用盲法;4)是否做到分配隐藏;5)有无失访或退出;6)是否采用意向治疗分析(ITT)。所有质量标准均满足者,发生偏倚的可能性最低,评为A级;如其中任何一条或多条质量评价标准仅部分满足(或不清楚),则该研究存在相应偏倚的可能性为中等,评为B级;如其中任何一条或多条完全不满足(未使用或不正确),则该研究存在相应偏倚的高度可能性,评为C级。

1.4 资料提取

文献检索结果以数据库形式保存,采用量表方式规范记录(包括文献质量评价表、文献信息提取表、与不良反应列表)。由2名评价员对纳入试验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然后交叉核对,必要时致电原文献作者确定试验具体实施过程,如发生分歧通过讨论或由第三位研究者协助解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0软件进行Meta分析。首先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临床异质性和方法学异质性)分析,然后根据异质来源对各研究进行亚组分析。异质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显著水平α=0.10[6];同时根据I2判断异质性的大小,I2≤25%为低度异质性,25%~50%为中度异质性,≥50%则为高度异质性[7]。研究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对结果测量的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并用95%可信区间(CI)表示疗效效应量。

2 结果

2.1 研究基本情况

本文共收集11篇有关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用于ACI治疗的临床RCT文献,全部为中文。11篇文献中,共纳入ACI患者967例(试验组487例,对照组480例)。干预措施分为2组:1)疏血通与依达拉奉联用对比常规治疗[8,10~13,15,17];2)疏血通与依达拉奉联用对比依达拉奉单用[9,14,16,18]。各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详见表1。

表1 11篇纳入研究的特征Tab 1 Characteristics of 11 included RCTs

表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Tab 2 Methodologic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11 included RCTs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根据检索策略,检索得到651篇文献,经初步筛选得到对照试验12篇,最后共纳入文献11篇[8~18]。本研究纳入的11篇RCT均对分组后患者的基线情况进行报道,只有1篇[18]RCT在文中提及“随机”并且叙述了随机方法;所有文献均未报道盲法及隐藏分组的情况和失访情况,未进行ITT,评分均为C级,详见表2。

2.3 疏血通与依达拉奉联用对比常规治疗

2.3.1 痊愈率。共有 6 项研究[8,10,12,13,15,17]报道了 ACI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痊愈率,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的增分率判断疗效,评定447例患者住院14 d的痊愈率,6项RCT联用组和常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有较好的同质性(P=0.70,I2=0)。结果显示,ACI患者在接受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痊愈率高于常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5,95%CI(1.30,2.35)],详见图1。

2.3.2 总有效率。共有 6 项研究[8,10,12,13,15,17]报道了 447 例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项RC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有较好的同质性(P=0.57,I2=0)。结果显示,联用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8,95%CI(1.22,1.55)],详见图2。

2.4 疏血通与依达拉奉联用对比依达拉奉单用治疗

2.4.1 痊愈率。共有4项研究[9,14,16,18]报道了466例ACI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痊愈率,4项RCT联用组和单用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项RCT进行Meta分析有较好的同质性(P=0.43,I2=0)。结果显示,联用组在治疗后的痊愈率优于单用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3,95%CI(1.03,1.97)],详见图3。

图1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对比常规药物治疗ACI痊愈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1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 of cure rate of edaravone combined with shuxuetong vs.routine medicine for ACI

图2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对比常规药物治疗ACI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2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daravone combined with shuxuetong vs.routine medicine for ACI

图3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对比依达拉奉治疗ACI痊愈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3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 of basic cure rate of edaravone combined with shuxuetong vs.edaravone for ACI

2.4.2 总有效率。共有 4项研究[9,14,16,18]报道了 466例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4项RC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异质性较低(P=0.31,I2=16%)。结果表明,联用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用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6,95%CI(1.06,1.27)],详见图4。

图4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对比依达拉奉治疗ACI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Fig 4 Meta-analysis forest plot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daravone combined with shuxuetong vs.edaravone for ACI

3 讨论

ACI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大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所致。ACI治疗主要包括三方面[19]:(1)使用溶栓药物促使闭塞血管快速再通以及缺血组织的灌注;(2)使用抗血栓药物或者抗血小板药物改善缺血半暗带的微循环;(3)神经保护治疗。常规治疗通常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压、脱水、神经营养药等治疗。

疏血通注射液是国内第1个动物类中药复方注射剂,主要成分为水蛭、地龙。水蛭能破血逐瘀通络,地龙可活血化瘀通络,二者配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水蛭主要含水蛭素,此外尚含有肝素、抗血栓素等,对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地龙主要成分为蚯蚓素、蚯蚓热碱、碱氨酸衍生物等多种氨基酸,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以及溶解纤维蛋白原作用[20]。疏血通通过抗凝、溶栓和改变脑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多种作用,进而保护脑神经缺血性损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是未来治疗ACI的关键环节[21],疏血通与依达拉奉联用,可以通过抗凝、溶栓以及脑神经保护3个方面治疗ACI,从而使临床治疗效果起到叠加的作用。本研究纳入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的RCT,通过对比常规治疗和单用依达拉奉治疗,分别对治疗后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2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后能明显提高ACI患者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联合组较单用组和常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在不良反应报道方面,联用组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证明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是有效安全的。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因此,本研究只能作为评价疏血通联用依达拉奉治疗ACI疗效的参考,有必要在今后进行国、内外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的循证研究。

[1]Graul R,Castaner J.Edaravone(MCI2186)[J].Drugs Pature,1996,21(10):1 014.

[2]陈兴泳,程 琼,唐洲平,等.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4):298.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Juni P,Altman DG,Eger M.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ails[J].BMJ,2001,323(27):42.

[5]Higgins JPT,Green S.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version5.0.2[EB/OL].http://www.cochrane-handbook.org.2009.

[6]Higgins JPT,Green S.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version5.0.0[EB/OL].http://www.cochrane-handbook.org.2008.

[7]Higgins JP,Thompson SG.Quantifying heterogeneity in a meta-analysis[J].Stat Med,2002,21(11):1 539.

[8]甘照儒.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卒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3.

[9]周 健.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54例效果观察[J].交通医学,2008,22(1):57.

[10]利伟江,李光宁,胡庆锋.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1):37.

[11]王展航,覃士明,贾 兰,等.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 006.

[12]黄宏敏.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75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32):135.

[13]张念森,宋德海.疏血通联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17(4):213.

[14]张 伟,李英明.疏血通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9):1 040.

[15]丘永平,张运超,林力敏.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30 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78.

[16]刘 平.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135.

[17]赵纯雁,王荣凤.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68.

[18]黄彬森.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9,41(11):23.

[19]Tanahashi N,Fukuuchi Y.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recent progress[J].Intern Med,2002,41(5):337.

[20]朱福海.疏血通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06,10(11):873.

[21]王 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新药——依达拉奉[J].中国药房,2004,15(6):370.

猜你喜欢

达拉异质性脑梗死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