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失眠和认知功能改善作用的临床评价
2010-08-03李泽锋梁俊迪刘秀萍
李泽锋 梁俊迪 何 艳 刘秀萍 曾 瑛
广东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26020)
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因脑动脉硬化引起大脑慢性、长期、广泛的血液供应减少所致,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中老年人多发,主要表现为头晕(昏)、头痛、失眠、心烦、耳鸣、急躁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若不加以重视,逐渐发展极易导致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生[1,2]。本研究旨在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失眠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在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共136例入选,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46~78岁,平均(61.8±4.6)岁;治疗组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48~84岁,平均(62.7±4.8)。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分别经χ2检验(α=0.05)、方差分析,具有可比均衡性(P>0.05)。136例病例均行头部CT或MRI、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其中123例行TCD检查。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0年日本脑卒中会议确定的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3]:①年龄≥45岁;②有头晕、头痛、头昏(沉)三者之一,可伴睡眠障碍(均有入睡困难、睡眠时间短、易惊醒表现,每周失眠3次以上,持续失眠病程超过4周)、记忆力减退等自觉症状;③神经系统检查未见脑的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④支持动脉硬化所见:眼底动脉硬化改变(动静脉直径之比达到1∶3)或可闻及颈部血管杂音;⑤头部CT或MRI检查未见异常或有腔隙性梗死灶;⑥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IMT≥0.10cm,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管腔狭窄表现;TCD检查提示脑灌流动脉有闭塞或狭窄。⑦排除其他疾病导致上述症状者。符合①、②、③、⑤、⑦、④或⑥者入选。
1.3 排除标准
①各种急慢性炎症;②肿瘤;③低血压;④伴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如各种失语、失认等;⑤精神病患者;⑥合并有明显的肝、肾、心、肺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⑦排除疼痛性疾病、药物或乙醇成瘾、其他疾病影响睡眠(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绞痛、脑卒中、痛性关节病、抑郁和焦虑等)、近2周服用催眠药物及保健品者;⑧凡不符合入选标准、未按规定用药、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观察者。
1.4 用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的常规药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别用降压药、降糖药。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4片,3次/d,共2个月;治疗组:养血清脑颗粒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g(1袋),3次/d,温水冲服,首次加倍,共2个月。
1.5 观测指标
①治疗期间观察两组起效时间、入睡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日间困倦、睡眠持续时间;②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进行认知功能的临床评价[4];临床症状评价: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健忘、反应迟钝、表情呆板、语言不利等,主动表述症状记4分,被动问出较重记3分,中度记2分,轻度记1分,无症状记0分。③安全性评估:定期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测量血压、心率,检查心电图及药物不良反应。
1.6 疗效评定
①失眠疗效判定: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定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以AIS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标准:AIS减分率≥75%为痊愈,AIS减分率≥50%为显效,AIS减分率≥25%为好转,AIS减分率<25%为无效。痊愈+显效+好转为有效。②依据《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基本控制:症状消失,生活自理,能进行正常社会活动;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恢复,反应可,生活可以自理;有效:症状减轻,生活基本自理,但反应迟钝,智力部分障碍;无效:症状无改变或病情加重。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法,测定值均采用(±s)表示,组间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检验法。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F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失眠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治疗组用药2个月后症状AIS评分较用药前降低(P<0.05);与对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失眠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AI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AI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组别 入睡困难 睡眠不深 早醒对照组 治疗前 1.73±0.46 1.43±0.80 1.74±0.52 n=68 治疗后 1.56±0.40 1.40±0.76 1.68±0.48治疗组 治疗前 1.76±0.50 1.38±0.76 1.69±0.51 n=68 治疗后 0.71±0.48 0.70±0.50 0.81±0.66①②
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见表2。
2.2 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比较
治疗组用药2个月后MMSE和HDS评分均较用药前提高(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和HD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和HD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 例数 MMSE评分 HDS评分对照组 治疗前 68 21.03±3.26 17.23±3.42治疗后 68 22.84±4.06 18.92±3.89治疗组 治疗前 68 20.69±3.15 17.02±3.02治疗后 68 23.87±4.32①② 24.04±3.82①②
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1),见表3。
2.3 不良反应
治疗初期1例患者出现胸部散在皮疹及轻度瘙痒,停药后消失,退出观察;1例患者面部出现少许皮疹,无其他不适,能坚持服药完成疗程。未发现其他的毒副作用。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临床患病率逐年增多,病因有血管性(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狭窄等)的,血流动力学[高和(或)低血压],血液流变学异常(高血脂、糖尿病、贫血等),以及肥胖、吸烟、酗酒等使脑血流慢性、广泛的灌注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能量代谢障碍[6]:葡萄糖利用减少,蛋白质合成异常,神经递质改变,脑白质损害和神经元缺失等进而导致脑功能损害,加上中老年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也下降,一旦供血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导致CCCI的发生,进而出现脑血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系列自觉症状:头晕、头痛、头昏、眩晕,失眠多梦,心烦、耳鸣、急躁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如新近发生的事却记不住)疲乏等,上述症状有发作性、反复性、可逆性等特点;头部CT、MRI和神经系统检查却无明显异常和脑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如果对CCCI患者不够重视而不加以控制和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脑萎缩、脑血栓、脑梗死、老年痴呆等脑血管疾病[1,2];CCCI虽然后果严重,但可以预防,早期大脑的局部或全部处于低灌注,脑血流量相对不足,而神经细胞的功能尚完好时,症状是可逆的,积极正确治疗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以上机制,设法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改善组织缺氧和恢复脑血流,挽救受损的神经组织,保护残存的神经功能,防止其向严重的脑缺血类型发展,我们选用了养血清脑颗粒,它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以传统名方为基础,并采用最新工艺研制而成的标本兼治的无糖型棕色颗粒制剂;方中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珍珠母、元胡等为主药,其中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为补血圣方四物汤的配伍。具有活血通络、养血平肝、滋阴补肾、交通心肾、开窍醒脑、镇惊安神之功效[7]。现代药理学研究[8]表明,当归及其水溶性成分阿魏酸能抑制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5-HT),后者是血小板聚集的促进剂;阿魏酸也能提高血小板中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抑制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川芎的有效成分为川芎嗪和阿魏酸,川芎嗪可迅速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干分布较多,发挥扩血管、改善软脑膜的微循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降低血黏度明显,抗血栓形成;四物汤对常压缺氧、异丙肾上腺素导致心肌缺氧、结扎颈总动脉导致脑缺氧、亚硝酸钠致细胞缺氧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决明子有降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珍珠母对记忆力和精神运动能力有改善作用。鸡血藤含有鸡血藤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熟地可明显增高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的活性,降低血清中的过氧脂质的含量即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而抗衰老,故推测养血清脑颗粒对神经元损伤可能有早期保护作用[9],还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血栓形成[10]。有研究提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为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缓解血管痉挛[11],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有效促进缺血脑组织的神经功能及电生理的恢复,还可缓解肌肉痉挛、镇静、止痛。观察本治疗组68例患者服用养血清脑颗粒2个月后,对头晕、头重、失眠(总有效率治疗组91.4%,对照组44.3%,P<0.01;症状AIS评分较用药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多梦、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和认知功能(MMSE总分和BBSHDS总分叫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表明养血清脑颗粒能有效地治疗CCCI,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李光来[10]等建议,对具有危险因素的45岁以上的成人应及早检查,发现CCCI的存在,对危险因素进行足够的重视和尽可能的治疗,小剂量长期服用,对血栓前状态进行早期干预,这是超早期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关键,并可以改善亚健康状[12];且疗效肯定,服用方便,并适用于糖尿患者,患者容易接受,依从性好,且治疗中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1]香山科学会议第91次学术讨论会纪要.跨世纪脑科学-老年性痴呆致病机理与防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17(3):133-135.
[2]刘汉元,章军建.慢性脑缺血与认知功能障碍[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278-281.
[3]近藤.无症状性脑血管病ヘの对应颈动脉病变の治疗[J].日内会杂志,2000,86(4):781.
[4]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 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ion,1994:14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1993:24-27.
[6]胡纪源.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与治疗[J].安徽医学,2002,23(3):7-8.
[7]李达仁.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J].中药材,2003,26(9):689-691.
[8]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1306.
[9]李建华,陈春花,杨磊等.养血清脑颗粒对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J].解剖学报,2007,38(4):419-423.
[10]李光来,张秀华,李东芳等.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及血栓前状态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3):300.
[11]蔡定芳,顾喜喜,陈依萍等.养血清脑颗料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实验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3):223-224.
[12]佟强.养血清脑颗粒剂在治疗亚健康状态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