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木材林产品市场失灵、纠正及政府干预

2010-07-31苏建兰陈建成

中国林业经济 2010年4期
关键词:林产品木材利用

苏建兰,陈建成

(1.西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224;2.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经济学认为,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市场应当满足充分竞争、充分信息、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和行业出入自由四个条件[1]。然而在非木材林产品的利用中,存在着市场失灵,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无法把外部效果反映在成本和价格中,使得那些并不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或有关活动的当事人不得不承受这些外部效果方面的失灵。

1 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公有资源特性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

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得到的资源,因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也能使用时,具有外在性,结果导致被过度利用。许多非木材林产品具有共有资源特性。如图1:

图1 非木材林产品共有资源特性

由于非木材林产品长期产权不明晰且利用者人数众多,单个利用者并不能影响价格,价格可视为给定,因此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对于社会而言,最合理的产量是F*,即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私人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则是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即Fc,但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却让社会承担了,结果是非木材林产品受到了过度的利用,对野生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这些外部成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以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思茅和景东为例):

1.1 过度利用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

非木材林产品的利用方式粗放,不规范的掠夺性利用造成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社区村民为了采集高大乔木上的果实、蜂蛹、蜂蜜和珍贵寄生药材,常以砍倒大树来获取所需产品,对野生蔬菜、药材和花卉的过度采集以及频繁的人为活动,也使植物的天然更新和林分环境带来破坏[2]。在云南思茅地区,如思茅松脂采割面过大,严重影响树木生长,树势衰弱。过度采笋,使竹林老化,自然更新能力弱,面积锐减且质量衰退。为剥树皮,许多余甘子和毛杨梅灌丛因此成片死亡[3]。在云南景东,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对杜仲的采集是从根到头的剥树皮,或者直接把树砍倒;采集火莲菜、砍大血藤、烧蜂、养木耳、采石斛等活动大多把树砍倒,造成资源的破坏;在小树上采集松脂直接影响小树的生长发育[4]。

1.2 过度利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

旺盛市场需求所致的掠夺式采集和利用,使许多非木材林产品呈非持续性状况,造成一些物种濒临灭绝,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威胁。在高黎贡山地区,珠子参、竹叶菜、各种兰花、石斛、燕窝等高经济价值植物过度利用普遍。以兰科资源为例,人们对滇兰产品的狂热需求及兰花商人一次又一次不遗余力的商业炒作,在高黎贡山及广泛的周边地区引发了大规模的采集兰花活动,兰花种类和种群急剧减少,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濒临灭绝。在云南思茅,石斛中药用价值最高的黑节草是濒危的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粗放式开发利用几乎导致该物种的灭绝。在景东,因过度采集石斛、斗玲、草乌、重楼、大红菌等,使这些资源逐年减少。

1.3 过度利用危及野生动物栖息地

村民利用的非木材林产品中,很大一部分是野生动物的食物来源。例如竹笋、蜂蛹和蜂蜜,都是黑熊主要和喜爱的食物;被当作饲料采集的植物如楼梯草、冷水花等均为鹿科动物的食用对象。非木材林产品的过度利用所致的食物减少和栖息地破坏,已经危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动物的生存,由于食物的缺乏,野生动物偷食农作物及伤害家畜的事件频繁发生。从高黎贡山保护局保山和腾冲管理所每年的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统计资料中可看出,野生动物的肇事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非木材林产品利用过度不无关系。

1.4 对非木材林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导致资源开采过度,影响其更新能力

受利益的驱使,人们开采非木材林产品由过去的按需利用到现在的最大限度、最长时间的利用。由于资源开发过度,导致非木材林产品更新能力严重破坏。20世纪70年代,北Gujarat的印度乳香(Boswellia serrata)每年可开采4 000 kg,到20世纪90年代末,印度乳香每年开采量下降到1 500 kg。印度乳香树从100株/hm2降至38株/hm2。刺激苹婆(Sterculia urens)也遭到同样的厄运。20世纪70年代,北Gujarat采集的苹婆胶每年有2 000~3 000 kg,目前几乎没有这种胶可采,有经济产出的树基本灭绝。印度中部为了采集紫荆木的花瓣,反复火烧,抑制了新树生长,专家预计在2200年前该树种将灭绝[5]。日本松茸历史最高产量曾高达12 000 t,现今每年产量仅为50~60 t,云南松茸产量也因掠夺性采集以5%的速度下降,以前每三年出现的丰产期已经无规律可循。

2 非木材林产品不完全信息导致的市场失灵问题

非木材林产品作为无污染的生态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向往和推崇,但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柠檬”市场问题和委托代理问题,严重阻碍了非木材林产品终端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也影响了非木材林产品应有价格的实现。

2.1 “柠檬”市场问题

卖方拥有非木材林产品质量的充分信息,而对买方来说,质量却是不确定的,不对称信息使柠檬市场可能产生,买方对市场上非木材林产品的平均质量预期降低,使低质量产品驱逐高质量产品。如图2所示,如果非木材林产品的质量是确定的,高质量产品获得较高价格,低质量产品获得较低价格。而在现实市场中,尤其是对于终端消费者而言,在购买时很难判定其品质,只会将它确定在“中等”质量,即使是高质量的产品也只能获得中等价格,因此投入市场的高质量产品减少。当消费者开始明白,大多数售出的非木材林产品是低质量的时,需求曲线进一步向左移动,使非木材林产品组合进一步转向低质量。当不同质量的产品在购买者或出售者买卖时没有充分的信息来确定产品的真实质量,从而不同质量的产品以近似单一价格出售时,逆淘汰就出现了。结果是市场上就有太多的低质量非木材林产品和太少的高质量产品出售。

2.2 委托代理问题

非木材林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消费者总是希望非木材林产品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是货真价实的产品。同时无法对购买的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也因过高的成本没法对产品质量进行可信检验。而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总有以次充好、掺假的动机,加之“柠檬”市场问题的存在,生产者的高质量产品也很难以较高的价格卖出去。这就导致了非木材林产品市场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结果,消费者不愿以较高的合理价格购买非木材林产品,而非木材林产品的销售价格降低了,销售数量也减少了。

3 非木材林产品市场失灵问题的纠正及政府干预

3.1 加强市场体系和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解决不均衡的市场结构问题

总的来说,当前非木材林产品市场是非正式的、非组织的,规模小且分散,仅占据着“夹缝”市场,因当地群众很难获得有关潜在市场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较难控制产品价格,个体生产者获得的利润仅占非木材林产品全部利润的很小比例。建立完善的相关业者充分参与的市场体系,可为非木材林产品交易提供有效的平台,促进充分竞争,又可提供及时透明的供求和价格信息,使市场主体交易活动顺利进行和市场客体自由流动。

另外,小生产者缺乏其他人 (如中间商或出口商)可能拥有的信息,即使是那些在森林资源收获或产品制作方面已成为专家的生产者,在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也是有限的,甚至不知道如何获得和利用信息,对产品类型、销售渠道和销售时间做出正确决策,最终无法从辛苦劳作中获取最大的收益。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人们获取非木材林产品的市场营销信息以及培训使用系统,尤其是为小生产者提高市场透明度,从而使他们能够提高在市场上竞争的能力,以促进自然资源的有序持续利用和经营者获得最大化收益。

3.2 加强产业化开发,解决过度采集问题

只靠自然赐予的资源进行原始型产业开发是没有前途的。生物质非木质林产品生物资源的培育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变野生为家植,建立人工繁殖场或栽培园,形成种植、养殖基地;二是进行森林的立体经营,根据不同森林分类制,因地制宜地对林分中的乔、灌、草、菌等,从空间到地面,从地面到土壤,选择、建立适宜生态结构,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和经营。通过建立商业性的种植园,让消费者、商家、国家财政部门和跨国公司等均与非木质林产品的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非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重要的是应该把这类产品销售收入的相当部分投入到再生中,从源头抓起,不断地改进与创新,进行该类产品的资源培育和新产品研制。另外还应该投入一部分用于确保林地及相关资源的安全以及当地社区的利益。

3.3 开展质量认证,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消费者(主要是北美和欧洲的消费者)对认证非木材林产品的强大需求动力,使森林认证开始向非木材林产品扩散,但全球范围内已通过认证的非木材林产品还不多。它促使森林的经营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采取有益生态的措施,制定长期的经营管理计划,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同时促使零售商与制造商从认证的林分中去寻找可利用的非木材林产品。更重要的是,完善的质量认证体系可有效解决非木材林产品的“柠檬”市场问题和委托代理问题,增强消费者对购买非木材林产品的信心,有助于扩大销售量,提高价格,在有充分质量信息的情况下,消费者是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更多非木材林产品的。这与“柠檬”市场问题形成的机理刚好相反,在有充分认证的情况下,即便消费者最初认为某种非木材林产品是“中等”质量的甚至是“低等”质量的,但购买经验会改善他们对市场中的产品质量预期,从而可促进经过认证的优质非木材林产品销售。同时有充分认证的监督,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也就有效地解决了。

3.4 明确产权,使外部性内部化

对非木材林产品的共有资源问题,有一个相对简单的解决办法——让一个产权所有者管理资源,即明晰非木材林产品产权。所有者将确定使用该资源的费用,它等于耗竭非木材林产品的边际成本,以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由于可以对非木材林产品采集收费,从而可使培育、管理、保护非木材林产品产生的外部收益内部化。

3.5 政府积极干预,促进非木材林产品资源的可持续性

①加强对非木材林产品开采者的培训。

非木材林产品不论对山区居民还是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虽然当地人民对它们所使用的非木材林产品种类、分布、生长环境、生长规律等具有非常丰富的乡土知识,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森林资源的生态学特性及其合理的管理办法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在对非木材林产品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更要在农村社区强调非木材林产品的可持续利用这一概念,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农村培训方法和工具,使当地人建立起深刻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促进社区群众对非木材林产品的持续采集利用。

②非木材林产品种类的评估和分类。

从社区开始,由农户根据非木材林产品的重要性和市场价格排序出所利用的非木材林产品的种类。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这些物种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评价其天然更新的能力及数量的变化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程度,并将这些非木材林产品按再生能力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③制定非木材林产品的采伐标准和管理规章。

在对非木材林产品评估和分类的基础上,先同农户一起对整个社区的范围规划作图,划分出各种森林类型和相应的资源利用方式;再针对不同的非木材林产品种类制定出其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最合理的利用范围、数量、年龄和时间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天然种群丰富,天然更新能力强,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影响弱的种类,如多数野生食用菌类,可放宽限制标准;反之,如多年生植物、乔木树种及动物资源等,则应严格采集标准以限制过度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避免造成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退化。最后,建立社区共管制度,协助社区制定出合理的村规民约以规范当地非木材林产品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④非木材林产品人工繁育和引种技术的研究。

当某些市场需求量大并具有高经济收益的非木材林产品恰好是天然分布有限,天然更新能力弱,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影响大,出现供需矛盾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应用现代生物繁育和引种栽培技术加速物种的繁殖、生长速度,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建立人工栽培基地。如无量山自然保护区景东管理局借助FCCD项目在景东的实施机遇,在无量山6个管理站和部分自然村开展了石斛的试验性种植,现在已初步获得成功,为在社区大量推广石斛种植奠定了技术和理论基础;同时,管理局社区服务中心加紧对重楼、草乌等的试验性种植,努力为社区开展非木材林产品引种种植提供服务。

⑤有关管理部门加强对非木材林产品的调查研究和管理。

村民对非木材林产品的利用行为很不规范,基本属于掠夺性利用,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大,有关管理部门有必要对非木材林产品的利用行为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使非木材林产品得到永续利用。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有关非木材林产品的开采手续时要加强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有些本身对社区居民收益不是很多,但对生态环境破坏却比较大的资源在办理有关手续时应再谨慎一些,如砍大血藤、剥杜仲皮等。同时,工商管理部门和林业部门应更多地加强合作,对非法采集和收购非木材林产品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

[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林向群.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非木材林产品保护与利用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6):94-98.

[3]樊则郁,樊国盛,邓莉兰.思茅市翠云区主要非木材林产品资源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6(3):66-68.

[4]张启良,左小云.景东县岔河村非木材林产品采集利用的调查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6(3):51-54.

[5]张耀启,施昆山.亚太地区非木材林产品生产和利用现状及前景[J].世界林业研究,1992(3):9-14.

猜你喜欢

林产品木材利用
RCEP对甘肃省林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Paper Excellence 收购Resolute 林产品公司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我国林产品贸易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