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0-07-30胡玲燕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1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

胡玲燕

《基础会计》课程是经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一门主干课,也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搞好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对于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改进后续课程(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有重要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原来的教学内容难以适应变化了的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在教学中存在内容交叉重复、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僵化、理论脱离实际、考试形式单一、忽视各专业之间的区别等问题。为提高该课程教学的质量,必须对原有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进行优化重组,以保证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前瞻性,并使课程教学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

一、现状分析:

(一)传统的会计教育的特点与不足

首先,偏重于教育会计理论知识。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理论课程来完成,这些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一半左右。其他课程不但课时数少,而且经常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其次,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再次,当前高职学校普遍采用的是以教科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基础会计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参与,虽然多年来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长期的思维定势冲破不了禁锢多年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能以课程为依据,只用“灌输”的方式,将书本内容讲授给学生,学生也只能机械地把中心“要点”、“难点”记录下来,以应付考试。

(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效果不佳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学习之前,对会计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但几乎所有教材都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等内容集中安排在第一章,这对于刚接触该门课的学生来讲过于抽象。再如关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核算形式四部分内容,绝大多数教材都安排了较多的篇幅,而且安排在课程的后半部分。事实上,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的学习,如果能充分利用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实物进行现场教学并提到前面讲授,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会好得多;而会计核算形式这一章内容篇幅虽然很多,但学生学习以后却不一定能真正掌握,与其耗时费力事倍功半,不如精简其内容,讲其概要。

(三)忽视了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不同专业可以开设相同的课程,我院的商务英语、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物流等专业均开设了《基础会计》这门课,针对不同的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现在的问题是忽视了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不同专业教大致相同的内容,采用相同的教法,难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缺乏必要的见习等社会实践

学生学习《会计基础》之前,应当到有关单位了解会计的工作的流程,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初步的全面了解,增加其感性认识,对将来更好地学习会计理论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一般单位是不愿接纳学生到单位参观学习,学生缺少了必要的见习等社会实践。

上述分析说明,《基础会计》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己经不能适应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加快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改革内容

基于上述的原因,我院在电子商务、商务英语、旅游服务与管理、物流等专业,进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主要的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新确定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一般都是在入校第一学期开设的。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因此,教学的目标确定也就决定了教学效果。而传统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掌握会计的目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复式记账的原理、会计处理程序等理论知识为目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针对目前高职学校的学生现状,应以理论以够用为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掌握会计知识、掌握实践操作能力为教学目标。

(二)精选会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高职选用的《基础会计》教材,基本上是注重理论阐述,要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由此产生了实践知识的缺乏,趣味性的内容很少。依据高职教育新观念,我们应从学习方法,实践操作等角度精选教学内容,把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使《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即将现有的教材内容,按会计核算过程重新整合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会计总论,会计的对象、任务、会计核算前提与一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第二部分审核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意义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第三部分填制记账凭证,会计要素、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等;第四部分登记会计账簿,账簿的意义和种类,账簿设置与登记,账簿使用的规则、结账、对账,财产清查;第五部分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形式,会计报表种类、编制要求,财务评价指标及其计算。并将每一部分的内容分成三类,即重点掌握内容,熟悉内容和了解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精练性、实用性。

(三)突出《基础会计》课程特点,注意拓宽理论面,重点解决打基础问题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该门课程主要是学习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注意拓宽理论基础,不能就知识讲知识。同时,为避免与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内容重复,减少会计核算部分内容的介绍,充实对会计各要素确认、计量的理论和方法,重点讲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根据各专业特点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讲解重点

根据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物流、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均开设《基础会计》课程,但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基础会计》课程的任务是为学生掌握会计核算、会计分析能力打基础。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基础会计》课程,其培养目标不是会计人才,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因此,其教学内容不是重点强调会计核算方法,而是侧重于会计与经济管理活动的联系及其影响。物流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其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懂得会计的原理及会计处理过程,学生会查账是其教学的目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会计》,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五)注意与有关后继课程内容的衔接

主要是处理好与后继课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内容的划分。财务会计主要是讲实务,要依赖于本课程的原理和方法,《基础会计》也讲方法,讲核算,但主要是讲原理。本课程的原理介绍,应是最基本的原理,较高深的理论应是在学习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后讲述。

三、改革方法

(一)调整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点

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原来偏重于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并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到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和学习会计专业的能力。这是基础会计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为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会计思维的养成训练,培养学生学会用会计的方式反映经济业务的能力。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更为适用的教材,以避免现在因教材内容大而全导致的教学内容把握的不当。

(二)注重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会计学原理》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操作技能,将来很难适应实际工作。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者不会进行会计实际操作的尴尬事情。因此,应对过去重理论而轻实验的教学计划进行改革。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良好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巩固所学知识,也为今后走向社会尽快胜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深入社会实际,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深入实际,接触社会,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到工厂、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主动地适应社会,适应会计工作。

(四)改革考核模式,使考核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成绩应能客观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应改变单一的考核模式,运用多种考核形式,应将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避免学生平时不重视学习和知识积累,考试突击复习、猜题等习惯,即使通过了本门课的考试,但由于没有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很容易遗忘,课程结束后收效甚微。平时考核成绩应占总成绩的30%以上,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课程作业、课程专题研究、案例分析等;期末考试可采用闭卷或开卷方式,考题应灵活多样,即考核学生对《基础会计》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又应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考题中应有开放性试题,尽量避免死记硬背。有条件的学校应当建立题库,实行考教分离,任课教师统一阅卷,通过考试应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