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8年我院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
2010-07-29莫文先
莫文先
(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5)
随着精神疾病的增多,抗精神病药的应用也增加,如何合理应用,是临床应该重视的问题。作为广西最大的一家精神病医院,我院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调查分析了2006—2008年本院临床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状况,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计算机网络系统用药信息中抗精神病药的相关数据。统计2006—2008年我院各种抗精神病药的消耗数据,包括用量、金额等信息,并进行分类、排序、统计等处理。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分析方法,DDD值是为达到主要目的用于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因此在确定某药DDD值时,其重点是突出“主要治疗目的”、“成人”、“平均”等几个方面[1]。参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和第15版《新编药物学》中推荐的日剂量,文献未收载的以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日剂量[2]设定各药的DDD值。用药频度(DDDs)=药品总消耗量(规格×发出量)/相应的DDD值,用DDDs说明合理用药的程度。药品的日用药金额(DDDc)=药品消耗金额/该药的DDDs,以此可了解药物治疗费用的高低[3]。药物利用指数(DUI)=金额排序/DDDs排序。
2 结果
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2006—2008年我院抗精神病药用药情况统计
3 分析与讨论
各种抗精神病药的DDDc比较稳定,说明近3年来抗精神病药的价格波动不大。DDDc排序前8名中,除2个长效注射剂外,其余都是第2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因为我院使用的第2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除奥氮平2006年为进口,2007年后为国产外,均为国产,这使得大部分患者有能力选择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的药品。
2006—2008年我院抗精神病药年销售总金额每年呈上升趋势,年增长幅度分别为43.94%和44.67%。每年总金额排序前5名基本上都是第2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第1代中只有癸酸氟哌啶醇注射剂和氯氮平曾排在前5名。利培酮前两年排在第1位,后被阿立哌唑取代。阿立哌唑虽是后引进,但该药对D2受体和D3受体有较强的作用,对5-羟色胺(5-HT)受体具有部分激动和部分阻断作用,作用机制不同于其他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少有不良反应,故用量增长较快。经典口服抗精神病药总金额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而第2代口服抗精神病药总金额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这与第2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依从性好等有关。总金额中体现出口服制剂用量占绝大部分,而注射剂和口服液占少量。但近年较多长效注射剂和口服液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006—2008年我院抗精神病药的总DDDs分别为143.61万、145.82万、164.87万,年增长幅度分别为1.55%和13.06%。这与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疾病的治疗、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关。其中氯氮平片、舒必利片一直稳居前2位,其次是奋乃静片,说明我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比较稳定、合理。阿立哌唑持续增长,反映其为医生与患者普遍认同且用量稳定。经典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氟哌啶醇等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比,不良反应较多,特别是锥体外系反应、体位性低血压、静坐不能,服药后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难以融入社会,但价格便宜,品种较多。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仅对D2受体有较弱的作用,对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调节谷氨酸受体有较强的阻断作用,特别是对5-HT2A有很强的作用,所以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和认知功能都有较好作用,而锥体外系反应则明显减少,使得患者服药后在控制病情的同时能较好地融入社会。第2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患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更愿意选择。
DUI是反映购药金额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的指标,比值越接近1,说明二者的同步性越好、使用者越多。17种药品中,传统抗精神病药注射剂的DUI接近1,同步性较好,传统口服抗精神病药都大于1,其中又以氯氮平、舒必利的DUI较大,表明其日治疗费用较低。第2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DUI都小于1,表明其日均费用较高,因此临床上对这些高档抗精神病药的应用要综合考虑药物经济学和最佳疗效的关系,掌握适应证。
近年来精神病患者逐年增多,药品消费也随之增加。从药物治疗范围看,传统抗精神病药多改善精神病患者的阳性症状,而新型抗精神病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阳性或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认知障碍等。不论是经典还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都对D2受体有一定作用,只是程度不同。查阅文献发现[4-5],经典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阴性症状、双相障碍患者及认知功能甚至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都优于经典抗精神病药,特别是锥体外系反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比经典抗精神病药少得多。经典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长期治疗过程中都面临着患者的体重增加和血脂、血糖变化的代谢综合征,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这方面的发生率相对较少[6],因此,临床医生应做到合理选用抗精神病药,使精神病患者的用药更加合理、有效、安全、经济。
[1]邹 豪,邵元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 中国药房,1996,7(5):215.
[2]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36-274.
[3]颜文伟.临床精神药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0-121.
[4]马振武,李梅香,石玉中,等.喹硫平(35例)与氯丙嗪(34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比较[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5):273.
[5]路光辉,高丽红,任清涛.氯丙嗪与维思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7):1066.
[6]张 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疾病患者糖代谢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