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2010-07-28林惠泉蔡海明付思源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肌钙蛋白轮状病毒心肌炎

林惠泉,蔡海明,付思源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儿科,福建漳州 363000)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疾病,以秋冬季为主,高峰发生在10、11、12月份及次年1月份,称“秋季腹泻”。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并形成毒血症,造成神经和循环系统的损害。近年来发现该病伴心肌损害的病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为探讨该病对心肌的影响,了解该病患儿在腹泻急性期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35例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的患儿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住院的急性腹泻患者315例,其中符合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2]的共135例,男 78例,女 57例;年龄<1岁者 98例,1~3岁者 26例,>3岁者11例,平均(9±5)个月。全部患儿均急性起病,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伴或不伴发热、呕吐,无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均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粪便未检出轮状病毒的患儿180例,其中男108例,女72例;平均年龄(9±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病情分类[2],观察组无脱水18例,轻度脱水86例,中度脱水28例,重度脱水3例;代谢性酸中毒57例,低钠血症48例,低钾血症35例,低钙血症12例,低镁血症3例,合并惊厥3例。

1.2 方法

315例患儿入院当日取粪标本送检大便常规、大便培养,做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电解质;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Olympus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心肌酶谱即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测定,所有病例均在入院后2 h内做床边12导体表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和心电图异常者治疗1周后复查。

1.3 心肌损害诊断标准

既往无心脏疾病,发病后心肌酶异常,伴有或不伴有心电图、心脏彩超异常者诊断为心肌损害。其中具有以下5条之一者被称为重度心肌损害:①全部心肌酶均升高;②心肌酶部分升高,但CK-MB升高2倍以上;③心肌酶异常合并心电图异常;④心肌酶异常合并心脏彩超有2个以上瓣膜关闭不全,心脏大小正常,经治疗瓣膜关闭情况好转;⑤符合《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3]者。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测定结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心肌酶及同工酶均升高62例(45.92%),以LDH及CK-MB增高明显,肌钙蛋白升高42例(31.11%);对照组心肌酶升高12例(6.67%),肌钙蛋白升高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改变35例,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25例,其次是ST-T改变6例,偶发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各2例,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改变15例均为窦性心动过速。根据心肌损害诊断标准,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肌酶活性测定比较,心肌损害发生率分别为77.03%(104例)和8.33%(15例),两组心肌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和心电图异常者治疗1周后复查,均恢复正常值。

表1 两组心肌酶谱(U/L)和肌钙蛋白(ng/ml)测定结果比较()Tab.1 Results comparison of cardiac muscle-zymogram(U/L)and Troponin(ng/ml)between two groups()

表1 两组心肌酶谱(U/L)和肌钙蛋白(ng/ml)测定结果比较()Tab.1 Results comparison of cardiac muscle-zymogram(U/L)and Troponin(ng/ml)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好发于秋冬季节,主要发生在每年10、11、12月份及次年1月份,培养不出病原菌。我国于1978年在北京首先对秋季腹泻患儿粪便采用电镜及免疫电镜检出轮状病毒,检出率达83.8%,证实这是我国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4-5]。轮状病毒除肠道感染外,可累及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心肌也可同时受损[6]。有报道称轮状病毒感染造成心肌酶谱改变占95.7%,推测为病毒血症之结果[7]。国外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RT-PCR方法,从2例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死亡患儿的心肌组织中获得RV感染的直接证据[8]。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是监测心肌损害的最重要指标,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了解心肌受损状况。其中CK是一种器官特异性很强的酶,其同工酶CK-MB几乎只存在于心肌细胞,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平时血清中含量甚微,心肌损伤时CK-MB上升快,其升高往往提示近期心肌有特异性损伤,肌钙蛋白是唯一仅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一种单链多肽物质,心肌受损后,血中浓度急骤上升,无假阳性或假阴性,在血中的含量与心肌受损程度成正比,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轮状病毒致心肌损害可能涉及诸多因素,一方面可能由病毒及其毒素直接侵犯心肌细胞所致,另一方面也可能为脱水致体内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使心肌缺血、低氧,OFR生成增多,其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加重。临床上以潜在性或亚临床型为主,极少数出现严重的心肌损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早期大部分患儿即出现心肌受损的表现,但心脏症状不明显,达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者更少见,大多数表现为潜在性或亚临床型心肌损害,主要是心肌酶异常,少数有心电图轻微异常表现[9-10]。本观察组135例病例中,心肌酶异常达62例,肌钙蛋白升高42例,心肌损害发生率高达77.03%。国内资料显示,轮状病毒致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改变比例介于20%~90%,多数在50%左右。本观察组心肌损害发生率与之相符。本观察结果表明,轮状病毒肠炎确实存在心肌损害,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常规行心肌酶学及心电图检查,及早发现心肌损害并给予营养保护心肌治疗,以免因心肌损害加重病情。本组病例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和心电图异常者治疗1周后复查,基本恢复正常,提示轮状病毒致心肌损害预后良好。

[1]沈惠青.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1):29.

[2]方鹤松,魏承毓,段恕诚,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3]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2):75-76.

[4]李秀珍,龚四堂,区文玑.轮状病毒感染致肝损害和心肌损害342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杂志,2001,32(5):282-283.

[5]郑凤莲,霍开明.心肌酶谱测定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脏损害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3):932.

[6]董丽娟,申芳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肠外病变[J].北京医学,2002,24(3):194.

[7]罗燕芬,关德华,王丽霞.187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观察[J].北京医学,2001,23(5):298-300.

[8]Morrison C,Gilson T,Nuovo GJ.Histologic distribution of fatal rotaviral infection:An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 situ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J].Human Pathology,2001,32(2):216-221.

[9]钱芳,潘惠妮.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45例心肌酶检测与分析[J].中华医药杂志,2003,3(9):805-806.

[10]周开宇,谢晓丽,袁岚.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3,23(5):508-509.

猜你喜欢

肌钙蛋白轮状病毒心肌炎
一个小感染,怎么就变成心肌炎了?这些症状一定要重视
肌钙蛋白升高也有可能是这些疾病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