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物理课堂教学节奏的几点感受

2010-07-25乔万兴

物理教师 2010年6期
关键词:节奏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乔万兴

(浙江嘉兴一中实验学校,浙江嘉兴 314000)

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是课堂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课堂教学行进的快慢、强弱、动静等.教学节奏的形成是以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对学科专业的热爱和对教育的理解为基础,是教师教学情感的表现.它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内涵,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新课程下的和谐课堂.

1 对课堂教学节奏价值的感受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具有自己的节奏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繁简、教学方法的转换以及教与学、导与读、讲解和议论、理解与练习等所构成的轻与重、缓与急、长与短、张与弛的有规律变化的现象,都是教学节奏的表现.要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感染力,教师不能不注意教学的节奏.

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学节奏是必要的.就每节课来说都有重点、难点之分,重点怎样突出、难点如何突破?要做到有放有收,详略得当,有层次、有主次,在时间和情感上都不能平均分配.在教学中,需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强烈的求知欲,还要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节拍,声要阴阳顿挫,神要庄重典雅,使声神融会.重点处,要加强语气声调,满腔韵致激情;难点处,要缓和语气声调,言词准确清晰;结论处要语气铿锵有力,声情并茂.总之,教学内容是课堂的内在因素,教学节奏是课堂的外在形式表现.形式承载了内容.

从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上看,教学节奏是必要的.学生不可能一节课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呈现鲜明节奏,就要寻求有效的刺激.逻辑上环环相扣,形态上富有动感,紧张与松弛交替出现,使学生持续保持最佳的思维态势,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演示实验时把学生注意力引向观察现象,思维处于低潮,而实验成功,揭示结论时思维上升到高潮,归纳小结时留有停顿,学生做笔记,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时应放慢速度,动态节奏可以促进思维节奏的发展.

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上看,教学节奏是必要的.极富变化的课堂教学节奏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的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突出主体地位,使其在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全面的发展.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最能突出情韵,当教师以强烈的情感讲课时,当学生受到强烈感染时,当课堂上流动着师生热烈、活跃、生动的情韵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会被激活,使他们在情感上与教师的教学达到共鸣,进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发生.

从教学艺术的美感上看,教学节奏是必要的.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有的人不会唱歌,但常常被音乐的节奏所吸引.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主旋律,语言抑扬顿挫,信息量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于是就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学生的关注,还会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

教学节奏的必要性决定了教学节奏的价值所在.合理的教学节奏能够体现明显的教学意图和清晰的教学思路,使教学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相结合起来,是每位教师教学实践中所追求的教学艺术表现.

2 课堂教学节奏的表现形式及其实现

节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起伏感和富于动态变化,课堂教学中的节奏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逐次组织、授课时序和教学信息传播速度快慢等诸多方面.

2.1 张弛错落有度

“张”就是紧张、急促;“弛”就是轻松、舒缓.如果一味地张,会造成学生紧张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课堂教学一味地弛,学生们就会精神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课堂上的“张”,一是指教学内容的“展”、教学节奏的“快”,课堂教学处于一种精彩生动、情绪饱满的状态;二是指学生积极思考,或议或练,或思考练习,或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处于一种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紧张而有序的状态.“弛”是指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节奏加快、教学高潮过后的一段相当“缓冲”的阶段,也指学生思想放松,课堂气氛活跃的一种活泼愉快的状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张还是弛,都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统筹安排,精心考虑.一味“张”或一味“弛”,都是没有节奏的表现.“张”“弛”失度,则又是节奏不和谐的表现,虽然有节奏,但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审美心理的要求.学生心理和审美与精神状态的张弛,可以形成课堂气氛的起与伏,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使课堂气氛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形成教学节奏的和谐.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运用课堂竞赛、辩论和教师紧张、急促的语言等造成紧张的课堂气氛,也要运用故事、游戏和活泼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心理轻松、愉快,通过“张”与“弛”的互相错落,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韵味美.当然,“张”“弛”起伏必然要有自然而流畅的过渡,才会和谐.它们的互相转化是一个自然的发展积累过程.“张”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吸引其注意力,从而转化为自然的“张”;“张”到一定时,就要适当化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和情绪,又转化为自然的“弛”.这样,一“张”一“弛”就自然和谐了.值得注意的是,“张”“弛”转化的频率要适度.过于频繁,也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紧张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2.2 动静交替有序

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热烈讨论、争辩等.所谓“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如学生静心听课,深入思考等.如果一堂课一直处于动态,以致于学生兴奋过度,造成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或自始至终寂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抑制学生的思维,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里所谓“动”和“静”是就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而言的.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动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等教学的双边活动,按照科学顺序有机组合、搭配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在学生答问、讨论之后,教师来一个总结,提醒学生记录要点,课堂气氛就由“动”转为“静”.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讨论问题的理解,把讨论的问题条理化,提到理论高度来认识,达到“动”“静”相成、“动”“静”相生的好效果.例如,“楞次定律”一课的动静交替程序可包括:实验探究(“动”)—思考规 律(“静”)—交流 结论(“动”)—讲解定律(“静”)—应用练习(“动”).

2.3 疏密合理有间

课堂教学要随时间分配多少与信息交流的快慢使课堂节奏疏密有间隔变化.课堂教学既要有“密”,也要有“疏”,如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应放慢教学速度,使学生有深思熟虑的时间.“密”而不“疏”,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容易疲劳;“疏”而不“密”,学生情绪则会过于松弛,注意力就难以集中.所谓“疏”和“密”是就教学活动信息的密度而言的.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好地接受教学信息,教师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也应注意“疏”“密”相间.因为构成教学节奏的“疏”和“密”,将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以徐缓、轻松的感觉;“密”则给人以急促、紧张的感觉.人的认知心理的基础是有效记忆.一节课,学生接受信息的量度,最终还是看他可以记忆、贮存多少新的知识.按照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人的短时记忆均值为7±2个组块,但组块又是因人而异的相对单位.“疏”“密”相间,则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保持旺盛的精力.

2.4 快慢适宜得当

这里的“快”和“慢”是就教学进程的速度而言的.教学速度的快、慢安排,既包括对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活动各步骤的时间分配比率,更强调对教学进程中时间消耗速率的有效控制和灵活调节.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有重点与非重点,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节奏时,切忌平均用力,这就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安排得错落有致,时间的分配大体要适当.重点要突出,则反覆地讲;难点要分散,则缓慢地讲;一般内容要交代,则简明地讲;新课引入宜快,时间不能拖得太长;需要学生记笔记的地方,则应适当放慢速度;学生易懂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学生难懂的问题则要“重锤敲打”;两个小步骤之间的过渡可以快些,而两个大步骤之间的过渡就需要慢些.怎样才算教学艺术节奏快慢得宜呢?节奏快时,学生的思路能跟上教学的进度,不出现中差生掉队的现象;节奏慢时,不会使学生觉得无事可做、注意力涣散;课堂教学中“快”、“慢”节奏的交替出现和自然转换,使教学组织结构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有时留点时间,跟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有时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等等.如区分惯性与速度、作用力与平衡力、磁通量与磁通量的变化量以及磁通量的变化率等概念时,就要有所停顿,给学生静思和讨论的时间.通过掌控教学进程的快慢,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心理是较容易承受的,在这种状态里的学习也将是最为有效的.

2.5 起伏跌宕有致

潮有涨落,山有峰谷,事物运动的过程往往呈现波浪式状态.“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最活跃,师生情感交流最灵通的高潮状态;“伏”是指学生情绪相对平稳,兴奋稍微退落的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一“起”一“伏”的节奏,将学生带入起伏跌宕、波澜起伏的教学艺术情景中去,使学生享受到教育艺术的美.教学过程贵在曲折起伏、跌宕有致,才能富于变化、引人入胜.如果只是一味地平铺直叙,那就乏味了.前苏联的教学调查研究曾表明:45 min的一节课当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 min注意力不稳定,学生处于思维适应状态.其后的30 min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之前的7~10 min,注意力又开始逐渐地趋于衰退.这研究为我们设置教学起伏划定了大致的区域.设计教学起伏时应注意时间阈限,要精心安排教学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使整个教学过程有“起”有“伏”、形成节奏.在一堂课的黄金时间里出现高潮,在高潮之前要有几个小浪头作铺垫.

2.6 语言抑扬顿挫

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是指教学语言中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变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可明显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富有激情的课堂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地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则是打破这种单调的催眠刺激、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上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为了适应这种课程改革的需要,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可引起学生心理的内摹仿,又会引起他们精神、情绪上的变化.通过调整课堂教学节奏,构建和谐课堂.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 45 min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

3 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环节分析及教学节奏的构建

教无定法,课堂教学节奏也不存在固定的模式,这与教师的年龄、性格、语言特点有关,有时还可能是教师的即兴发挥所成.构成节奏有两个重要因素,即时间因素和力的因素.作为在特定时空中进行的课堂教学,就不同的物理课堂教学内容来看,存在一些大致相同的教学环节,针对每个环节的目的、要求进行分析,从而来考虑相应的教学节奏.

3.1 典型物理课的课堂教学环节分析

3.1.1 物理现象课的教学

物理现象是形成物理概念的感知基础,是得出物理规律的根据,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思维起点和思考问题的依托.像“电磁感应现象”、“机械波的产生”、“光的色散”等节课,此类以物理现象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环节也大致相同,如图1所示.

图1

在相对应的教学节奏中,动手观察时要慢,以便培养兴趣、启发问题;分析现象本质时宜慢,求得认同;得出结论时要快节奏,在语气上给予强调,然后略有停顿,使学生从结论出发联想起更多的相关现象;最后及时进行练习,以深化结论的理解和运用.

3.1.2 物理概念课的教学

对于“电场强度”、“电动势”等节课,其教学环节一般应由图2环节组成.

图2

在相对应的教学节奏中,提出问题时,应激发思维的批判性,提高学习的关注程度;分析时宜慢、以便渗透物理科学思想;归纳特征时,应加以强调,促使形成课堂高潮.数学表达、命名概念时,有水到渠成的感觉;辨别运用时则构成课堂静态,而整节课堂的教学内容浑然一体.

3.1.3 物理规律课的教学

进行“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节课教学时,都需要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其课堂教学环节一般如图3所示.

图3

此类课的整体节奏可以是先“慢”后“快”,先“动”后“静”.课堂教学中,应先使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认知,为规律的掌握做好充分准备;得出规律时应为课堂教学的高潮所在;高潮之后应加以新的情景刺激,使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条件、范围等问题进行反思.

3.1.4 物理复习课的教学

复习课一般信息容量较大,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要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注意信息疏密相间、讲练结合、动静相生,重视知识单元的系统性和内容、方法的针对性.

3.2 物理课教学节奏构建概述

一堂高质量的物理课,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详略、教学速度的快慢、教学内容的难易、教学语调的起伏,使整堂课从导入到结束大体呈现一种高低起伏的波浪式的节奏,而有时节奏又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一般而言,一堂课主要由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学习新内容、巩固新知识和作业布置等5个阶段组成.应按一定时序连接,使每一个教学环节均能体现出明显的强弱节奏变化.

另外,笔者认为课堂中的停顿也十分必要.当学生对某种知识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就不能按照原有的教学层次反反复复,而应有一个极短暂的休整,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内驱力,然后把教学推向一个新的层次,这就是停顿感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作适当的停顿(非标点性停顿),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以回味的余地.它如同音乐中的休止符,能给演唱者一个瞬间换气的机会,在心理上起到良好的调适作用,为后面的动情演唱做好准备.

在物理课堂上,不仅要有教学内容的节奏,还要有学生思维的节奏,同时教师还通过自己的声音有规律的变化组成多种声音的节奏形式,并把这些节奏组合起来,让其形成各自的节奏段,再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更为丰富的节奏形态.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都要从时序和环节上认真分析,写出教学流程,巧妙安排,使课堂各个元素搭配合理,衔接有序,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当然,课堂教学的节奏形态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其形态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反馈来实时掌控.

物理课堂教学节奏的和谐美,集中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绪状态之中.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节奏及表现形式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内涵,构建了新课程下的和谐课堂,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它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然而,在践行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形成和把握这种课堂教学节奏,个人感受也有不同,还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总结和探索.

1 孙菊如,陈春荣,谢云,等.课堂教学艺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苏明义.中学物理教学建模.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3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节奏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YOUNG·节奏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