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课表比较中澳中学课程计划与实施

2010-07-25侯海曼

物理教师 2010年10期
关键词:课程计划六中课程表

侯海曼

(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6)

1 中澳中学课程计划的特点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学校培养目标以及各学科科目的性质和作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对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作出全面安排,规定课程设置、课程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1]课程表作为课程计划的主要外部表现形式,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具体、最直接、最灵敏的信号之一,是实施课程计划的具体载体,直观体现课程计划的现状,也是研制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为此,笔者通过阐述中澳两所有代表性中学的课程表在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上的特点,比较其差异,分析目前我国课程计划中的利与弊,供国内读者了解、参考.

1.1 中澳代表性课程表

我国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的一代新人.澳大利亚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提供与社会、文化和国家经济需要有关的教育,发展学生识字、计算、解决问题与信息处理的能力,培养其在未来就业中所需要的最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技能,以便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和社会需要.两国不同的课程目标反映在课程表上的特点也各有不同.表1和表2是笔者搜集中澳两国颇具代表性的课程表.

表1 石家庄市六中十年级课程表

表2 澳大利亚悉尼chatswood high school十年级课程表

1.2 中澳中学课程计划的特点

为清晰体现两所中学在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上的特点,笔者特制如表3.

表3 中澳课程表的特点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两所中学在课程计划上确有不同,它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程设置上,我国的课程类型以分科课程为主,澳大利亚是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从课程数量上看,六中比悉尼中学多设两门,实则不然.澳大利亚的“科学”中包含了物理和化学,“商学”中包含了数学、经济与社会,“个人健康”中包含了生物与心理,因此从该角度上看,悉尼中学的课程数量要多于我国.我国将物理、化学分科进行教学,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清晰性与教学效率的高效性,但不利于突破学科间的界限,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澳大利亚的综合课程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贴近社会现实与实际生活,有利于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但忽略知识的系统学习,不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所学内容.

(2)在课时分配上,从课时总量上看,我国课时具有密集性,澳大利亚相对宽松.从课表上来看,六中上课时间为周一至周六,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约为9小时;澳大利亚上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约为7小时.受我国高考制度的长期影响,学校为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都采取了高密度的课时安排,导致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密集性的课时有利于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但由于其无暇放松身心,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澳大利亚由于采取平时成绩与最终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因此课时安排相对宽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依照自己的喜好参加不同的兴趣班.这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释放学生的天性,促进其特长的发展,但不利于保证学生的基本素质.从黄金课时段核心课比例上看,六中着重将核心课程安排在此时间,有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但不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阻碍了学生特长的发展,不利于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悉尼中学课时分配相对均衡,单周将黄金课时段全部分配给了发展性学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其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从课时特点上看,六中所开课程都为单课时,具有统一化的特点.有利于教学的安排与管理,但由于不同的课程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及特点,因而不利于学生学习不同的知识.悉尼中学对综合实践课程如科学、技术,对需要统整的课程如商学、英语采用了两节连排的大课时,富有弹性,有利于学生完整地学习研究,但需要学校较高的教学管理水平.

2 中澳中学课程的实施

课程实施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最终手段,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对课程实施的理解也不同.例如适应或改编取向认为,课程实施的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1]而忠诚实施的取向认为,课程实施主要是“忠实地“反映课程计划者的意图,以便能达到预定的课程目标.[1]因此,对于同一课程,不同的实施过程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学生最终所掌握的程度也会因此存在差异.以高中物理“匀变速运动规律”为例,笔者将中澳上述两所中学的教师对此内容的课堂教学情况整理叙述如下.

图1

六中教师对于此节课的教学过程整理如图2所示.

通过上述课堂教学案例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在课程实施上特点各有不同,他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在教学模式上,六中教师采用的是引导-发现式,以解决“匀变速运动规律”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此模式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概念,扎实地掌握知识,但无法较好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标准,不利于学生体会知识与社会的联系.Mark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模式,用“赛车比赛”展现生活情境,提供鲜明形象,用真实的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此模式有利于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意志力.

图2

(2)在教学原则上,六中教师注重循序渐进性、启发性与巩固性原则.教学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大量习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但忽略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易使学生感到抽象,造成学习上的困难.Mark教师侧重直观性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赛车比赛,清晰地感受赛车过程,丰富其感性认识,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理解知识,培养其发展认识能力及学以致用的能力,但不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3 结论

我国在经过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后,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如表3所示,课程类型多元化,兼具核心课程、发展性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时比重上核心课与发展性课程比例均衡.课程实施上改变传统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状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注重学生自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但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中学的课程计划与实施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进,如增设综合课程,课时分配上适当降低密集性、增强弹性,黄金课时段学科配比均衡等.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虽然澳大利亚在此方面也有缺憾,但他们在课程设置、课程分配与课程实施中的合理成分,恰恰是我们的缺憾.因此我们应该汲取它国所长、补我所短,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更切实际、更加完善.

注释:

①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31

②综合课程是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

③参见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35

④课时总量的计算方式为:六中一周共有53节课(排除班会),每节课 40分钟;悉尼中学为35节课,每节课40分钟.

⑤学科课时比重的计算方式为:六中核心课程数学、语文、英语每周共19节,课时总数为53节,所占比例为35.8%;悉尼中学核心课程数学、英语每周共10节,课时总数为35节,所占比例为28.6%.

⑥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和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关,一般规律为“早晨进校后,学生的大脑皮层往往存在一种惰性,工作能力并非最高.随后的学习能力会逐渐上升,到第二节课达到最高峰,第三节课由于课间操的调整,使得学习能力还能保持较高水平,以后便会显著下降.”[2]笔者将第二、三节课时段命名为黄金课时段.

⑦六中此段课时总数为12节,处于此课时段的核心课程数学、语文、英语总数为8节,比例为66.7%;依据相同方法计算得出悉尼中学核心课程数学、英语占此课时段的比例单周为 0%,双周为40%.

1 孙喜亭.教育原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蒋波.科学编排课程表的师生因素分析.教学与管理,2005(9):16.

3 王汉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澳大利亚物理课程教学见闻.物理教学探讨,2008(7).

猜你喜欢

课程计划六中课程表
沁园春·喜学“六中”公报
鹧鸪天·喜学“六中”决议
超萌小鹿课程表
摇号、陪读、拼高考
“孔子曰”之孔子的课程表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探讨
无缝隙 无漏洞 无死角
青年课程表
推动高校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措施探讨
黑马学院2015年下半年超级课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