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统一版)的一体化特色分析

2010-07-18刘玉绵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

图书馆建设 2010年8期
关键词:分则旧版书目

罗 翀 刘玉绵(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简称ISBD)是由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简称IFLA)主持制订的一套关于文献著录的国际标准,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世界范围的书目控制,促进国际书目情报交流。ISBD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近半个世纪以来,IFLA为了适应目录用户的新需求,在保持ISBD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改进,使其从由多个专门规则组成的标准簇逐步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

1 ISBD一体化的历程

1.1 诞生

ISBD是1961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编目原则会议”及会议上颁布的《原则声明》精神的倡导下诞生的[1]。在国际编目界统一著录标准的呼声下,1969年IFLA在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编目专家会议,通过了一项名为“世界书目控制”的决议,并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以负责拟订文献信息著录的国际标准。

1971年12月,《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专著)》(即ISBD(M))作为ISBD家族的第一个新生儿诞生了。英、德、法等国家纷纷予以采用。在ISBD(M)获得成功的鼓舞下,IFLA于1971-1977年间相继推出了《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连续出版物)》(即ISBD(S))、《国际标准书目著录(非书资料)》(即ISBD(NBM))和《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测绘资料)》(即ISBD(CM))。但是这几个分则的著录内容与ISBD(M)不尽相同。这时,《英美编目条例》修订指导委员会建议起草一个适用于大多数图书馆资源的国际书目著录通用标准,《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总则)》(即ISBD(G))应运而生,并于1977年正式出版。在随后的十几年间,IFLA又陆续推出了《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古籍)》(即ISBD(A))、《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印刷型乐谱)》(即ISBD(PM))、《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析出文献)》(即ISBD(CP))和《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计算机文件)》(即ISBD(CF))。

1.2 ISBD的两次全面修订

ISBD(G)的出版使得先期出版的ISBD各分则需要根据总则进行修订,并最终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为此,IFLA于1981年成立了“ISBD评估组”,负责对ISBD(M)、ISBD(S)、ISBD(NBM)和ISBD(CM)进行全面评估和修订。经过近十年的修订,ISBD各分则纷纷推出第2版,并根据新需要产生了一些新的ISBD分则,包括适用于计算机文件的ISBD(CF)、适用于古籍的ISBD(A)和适用于乐谱的ISBD(PM)。为了适应新的变化,ISBD(CF)又很快被用于著录电子资源的ISBD(ER)所替代。第2版ISBD各分则的产生标志着ISBD进入了更加成熟、稳定的体系化时代。随着ISBD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国际著录标准化的构想终于从理想迈入现实。

1998年,《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 Records,简称FRBR)正式出版。为保证ISBD条款与FRBR中“基本级国家书目记录”数据要求保持一致,评估组对ISBD进行了第二次全面修订,如将ISBD(S)修订为适合于连续性资源的ISBD(CR),将ISBD(M)和ISBD(G)修订后重新出版。截至2007年,ISBD第二次全面修订计划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对所有资源类型著录的要求已经与FRBR保持一致并进行了更新,这也为ISBD(统一版)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ISBD(统一版)的问世

ISBD(统一版)的问世出于两方面的原因:(1)ISBD有1个总则和7个专门规则,虽都经过了多次修订,但在新版本中对所有ISBD都有影响的变化无法在旧的版本中体现出来。例如,根据FRBR的要求,ISBD中的某些数据元素应为必备元素,该要求尽管适用于所有ISBD,但只体现在2002年出版的ISBD(M)和ISBD(CR)以及2004年出版的ISBD(G)中。(2)具有一种以上形式特征的出版物需要采用不同的ISBD进行著录,而各ISBD的某些条款之间存在着矛盾,以致保持ISBD生命期的修订过程落后于出版物类型的发展对新的研究和规则变化的要求[2]。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03年ISBD评估组成立ISBD未来方向研究组(Study Group on Future Directions of the ISBDs),来筹划ISBD(统一版)的制订工作。其目标是:①将各个ISBD专门规则进行统一,以满足书目信息用户需求;②为各种类型资源的著录制订统一的规定,对于特殊类型的资源按不同需要制订特殊的规定[3]。经过几年的酝酿和筹划,2007年8月,ISBD(统一版)出版,它对ISBD的1个总则和7个专门规则进行了有机融合,体现出一体化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2 ISBD(统一版)一体化特色分析

2.1 一体化方式

ISBD(统一版)在总体结构上保持了原ISBD总则和分则(以下简称旧版ISBD)的结构模式,即除导言外包括概述、著录元素说明和附录3个部分。ISBD(统一版)实现了1个总则和7个分则真正意义上的合并,将总则和分则的内容进行了有机组织,并使其尽可能涵盖旧版ISBD的近期修订内容。一体化方式可概括为:①抽取旧版ISBD中总则和分则条款内容的共性特征,提炼为适用于所有资料类型的通则,以避免各通用规则之间的交叉冗赘;②归纳旧版ISBD中各条款内容的特性特征,提炼为仅适用于某一或某几个资料类型文献的特则,以避免特殊规则的遗漏丢失;③将通用规则和特殊规则按照八大项的顺序以相关性为依据重新进行组织归类,使其成为符合科学“总—分”规律的有机整体,即强调通用规则,但在通用规则下罗列特殊规则和例外情况;④充分利用概述和附录部分体现一体化特色。

2.2 “导言”部分的一体化

主要体现在如下4个方面:①“导言”开宗明义地指出ISBD(统一版)的产生原因是为了“解决现今编目实践中的问题”[3],为所有类型出版资源的著录提供权威性的规则,为具有多种资料类型特征的文献编目提供便利,同时使ISBD的更新与维护工作更加统一、协调、便捷,以改变每个分则都要不断修订且互相之间难以统一的不利局面;②“导言”强调了ISBD(统一版)所遵循的“统一”和“兼容”的原则,既要为国际书目著录提供统一的标准,以促进书目记录的国际交换,同时还要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为不同类型图书馆提供其所需要的著录级别;③“导言”介绍了ISBD(统一版)的修订方法,即以最近修订的ISBD各分则为基础,在新的结构中配置旧版ISBD每一专门规则的相关规则,使通用规则、特定规则及例外情况有机组合起来;④“导言”突出了一般资料标识(General Material Designations,简称GMD)的重要性,强调了下一步的目标是提高GMD的地位并使其从第1项题名与责任说明项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唯一的、高层的”[3]数据元素。

2.3 “概述”部分的一体化

ISBD(统一版)的“概述”部分在总体上保持了原ISBD(总则)中11个条款的结构,但对其进行了重新组织,使内容更通用,彰显了一体化特色。

表1 旧版 ISBD与ISBD(统一版)“概述”部分的对比

2.3.1 包容各分则的特殊性

旧版ISBD的各分则是按照ISBD(G)的模式制定的,因此多数分则的“概述”与总则的“概述”相同,包括11个条款的内容。但是有些分则由于资料类型的特性,ISBD评估组在11个条款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条款,并将这些特性按照适宜的处理方法包含到ISBD(统一版)中。例如,原ISBD(A)的“概述”中除了包含11个条款之外还包括对残缺本著录的规定,而ISBD(统一版)将其收纳在0.11条款之下;原ISBD(CR)的“概述”中除了包含11个条款之外还包括对是否需要创建新记录的若干规定,而ISBD(统一版)则将其收入到0.2条款中的0.2.4和0.2.5(见下页表2)。

表2 旧版 ISBD“概述”部分的特殊条款在ISBD(统一版)中的体现

2.3.2 在通用规则下列举各资料类型的特例

在通用规则下列举各资料类型的特例是ISBD(统一版)全篇惯用的风格。

例如:0.3.2.8能被用于所有或大多数著录项的两种标识符:

(1)……

(2)省略号,即3个点(…),表示一个元素的某些部分省略。省略号前后都有空格。

连续性资源:

当某一卷期的信息与其他卷期不同时,如年鉴题名中的年份、会议编号,若该信息出现在题名中间或末尾,则该信息由省略号替代。

由于在大多数资源的著录中,省略号表示对冗长内容(如正题名过长)的省略,而在连续性资源中,省略号表示卷期信息的动态变化,与大多数情况下省略号的含义不同,因此,ISBD(统一版)在通用规则下列举了个别资料类型的特殊情况。

2.3.3 将0.2条款的“定义”修订为“资源的处理”

旧版ISBD“概述”部分的0.2条款是对术语的“定义”,而术语在各ISBD分则中存在交叉重复出现的现象,如“Area”、“Title proper”、“General material designation”等在多个ISBD分则中重复出现,解释也相同。为了整合术语,ISBD(统一版)将旧版ISBD“概述”部分的“0.2定义”的内容合并、更新并按术语字顺编排,将其作为“附录E 词汇表”放置在ISBD(统一版)的最后。这样处理既避免了重复现象,又能够方便编目员查找术语。而且取而代之的“0.2资源的处理”简化了对在整体处理上无特殊性资料类型(如专著、乐谱、测绘资料等)的赘述,只对有特殊性的资料类型进行了说明。例如,对以不同类型和/或物理载体形式发行的资源创建书目记录的数量进行了规定,对连续性资源何时要求创建新著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2.3.4 将0.3和0.4条款合并为“0.3 ISBD概要及标识符”

旧版ISBD的0.3条款为“ISBD概要”或“ISBD(G)和ISBD各分则的概要对照表”,并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各著录元素的前置或外括规定标识符;0.4条款为标识符的一些具体规定。由于旧版ISBD的0.3条款与0.4条款之间关系紧密,故ISBD(统一版)将其合并为一项。此外,ISBD(统一版)希望保持旧版ISBD11个条款的结构或许也是其原因。

ISBD(统一版)0.3条款的变化主要有两个:(1)电子资源的著录标准中取消了第3著录项(资料或资源类型特殊项)。(2)在标识符的规定上有一些变化,如ISBD(统一版)规定,当元素或著录项以句点结尾且后面的元素或著录项的规定标识符又以句点开始时,两个句点都应著录(如旧版ISBD著录为“3rd ed. -”,ISBD(统一版)著录为“3rd ed..-”);再如,取自规定信息源以外的信息和著录中插入的信息应著录在方括号中,当同一著录项中连续元素均取自规定信息源之外,则每一元素放置在各自的方括号内(如旧版ISBD要求将元素仅置于一个方括号内,著录为“.-[S.l. : s.n.] ”, ISBD(统一版)著录为“.-[S.l.] : [s.n.] ”)。

2.3.5 整合对信息源的规定

旧版ISBD中多数分则的“概述”部分0.5条款中对信息源的规定包括两部分:一是信息源的优先次序,二是著录项的规定信息源。唯一例外的是ISBD(CR)中对连续性资源信息源的规定,除了上述两部分外,还包括 “著录的基础”。ISBD(统一版)将对“信息源”的规定提升为0.4条款,并在内容上加以整合:(1)著录的基础:对于所有资料类型,资源本身构成著录的基础。对于连续出版物和多部分专著资源,著录基础为第1卷期或部分,当缺少第1卷期或部分时,著录基础为最早可获得的卷期或部分;集成性资源著录的基础是当前的整个资源。(2)确定优先信息源:由于不同资料类型文献信息源的优先次序不同,所以应按资料类型分别进行归纳总结。(3)著录项目的规定信息源:该部分只是说明各著录项规定信息源的原则,没有具体列出八大著录项目的规定信息源,而是将其分别列出在“著录元素说明”部分。

2.4 “著录元素说明”部分的一体化

“著录元素说明”部分规定了著录项目的细则,是ISBD的主体组成部分。ISBD(统一版)延续了“著录八大项”(即题名和责任说明项、版本项、资料或资源类型特殊项、出版/生产/发行等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资源标识号和获得方式项)的结构,但个别项目名称发生了变化,如第3项“资料(或出版物类型)特殊细节项”更名为“资料或资源类型特殊项”,第4项“出版、发行等项”更名为“出版、生产、发行等项”。名称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ISBD(统一版)对不同资料类型文献著录的包容性。

2.4.1 在整体结构上新增“导言”部分,保持各著录元素说明的一致性。

旧版ISBD各分则的某些著录元素说明没有“导言”,如ISBD(M)的第1、2、5、7项以及ISBD(ER)的第1、2、7项均无导言,因为在旧版ISBD中,“导言”并非著录元素说明中的必备项。而在ISBD(统一版)中,每项著录元素说明都以“导言”作为入口,这既保证了各著录元素说明在结构上的一致,也体现了“导言”的必要性。ISBD(统一版)的“导言”不仅简明扼要地对本著录元素涉及的范围、内容等进行总括性说明,而且还包含对特殊资料类型的简短说明,使用户对复杂的包含各种资料类型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4.2 “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规律贯穿始终

ISBD(统一版)作为包容多种资料类型的著录规则,既要对共性特征进行归纳整合,又要对特性特征进行特殊说明。而著录元素说明恰恰就是通用规则和特殊规则按照相关性顺序重新组织归类的结果,处处体现了“总—分”的一般规律,既强调共性的通用规则,又在通用规则下尽可能详尽地罗列特殊规则和例外情况,做到了总分结合、全面具体。

2.4.3 在内容上通过合并同类项实现一体化

每项著录元素在旧版ISBD中的内容构成基本是一致的,而ISBD(统一版)则对这种相同或差异不大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同类项。以第1大项为例,ISBD(统一版)在推荐标识符部分合并了旧版ISBD中关于题名与责任说明项推荐标识符的内容,形成了A-J 10项规定(见表3)。

表3 ISBD(统一版)及旧版ISBD各分则第1著录项推荐标识符

如表3所示,A-G和I是旧版ISBD各分则共有的内容,除连续出版物以外其余各分则均包括H,J是连续出版物独有的标识符。以上各项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就形成了ISBD(统一版)中的A-J。

2.5 “附录”部分的一体化

“附录”部分是ISBD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针对实际应用,将文本中不便反映但却是各分则共性问题的内容以文末附件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旧版ISBD中,附录设置的情况见表4。

ISBD(统一版)的“附录”部分涵盖了旧版ISBD“附录”部分的内容,并将其重新组织为5个附录——“附录A多层次著录”、“附录B 双向记录”、“附录C 一般资料标识和特定资料标识”、“附录D 缩略语”、“附录E 术语表”。与旧版ISBD相比,ISBD(统一版)进行了如下变化:

2.5.1 暂时不包括附录“样例”

样例对于理解和实际应用ISBD至关重要,为此ISBD评估组于2006年专门成立了样例附录研究组(Study Group on Examples Supplement,SGES),来准备出版ISBD附录的“样例”部分。但是由于ISBD(统一版)出版时该项工作尚未完成,因此ISBD(统一版)附录中暂时不包括“样例”部分。

2.5.2 增加附录“术语表”

ISBD(统一版)的“概述”部分将“0.2定义”替换为“0.2资源的处理”,对旧版ISBD“定义”部分的术语重新进行统一定义、增加新术语,重新编排为“附录E 术语表”。目前,“附录E 术语表”包括224个术语,其中某些术语适用于所有资料类型,某些术语仅适用于某个或某几个资料类型,而且目前的数量尚不能满足实践工作的实际应用要求,对术语的修订工作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表4 旧版ISBD附录设置的情况

2.5.3 整合一般资料标识和特定资料标识

一般资料标识是ISBD(统一版)修订的重点,ISBD评估组为此成立了资料标识研究组(The Material Designations Study Group,简称MDSG),来对GMD的未来进行设计,包括GMD的术语及著录的位置问题。由于ISBD(统一版)出版时该项工作尚未完成,因此附录中暂时将旧版ISBD的一般资料标识和特定资料标识的内容整合为“附录C 一般资料标识和特定资料标识”。

3 ISBD(统一版)的最新进展

ISBD评估组在ISBD(统一版)出版之后,就开始对其未尽事宜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3.1 一般资料标识问题

当前,越来越多的资源同时具有多种载体形式特征,它们的出现对书目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解决ISBD中的一般资料标识和特殊资料标识的适应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在2003年的IFLA大会上,除了成立未来方向研究组之外,ISBD评估组还决定成立资料标识研究组(MDSG),探讨如何使ISBD满足多种文献形式出版物(如电子书或连续发行的地图等)著录的需要。MDSG的研究任务包括3个方面:①研究多种ISBD规则的使用和多种一般资料标识的使用;②处理多种格式元素的顺序;③规定多种文献形式出版物需要制作书目记录的数量。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GMD的术语及著录的位置问题。

MDSG在研究过程中对2003年法兰克福国际编目专家会议提出的问题给予了关注。加拿大国家图书馆编目专家汤姆·德尔塞在《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 Part I》中指出,GMD术语把物理格式、资料类型、载体形式和标记符号等混用在一起很是令人费解,而且GMD直接置于正题名之下打断了题名信息的逻辑次序和顺序[4]。MDSG对GMD的重要性和首要性达成了共识,认为应把其作为一个对目录用户的“预警装置”。2005年的IFLA会议上,MDSG提议在书目记录中设立一个单独、唯一、高级的记录成分,这个“content/carrier(内容/载体)”或“content/medium(内容/媒介)”标识应为必备项,并考虑将GMD创建为不带编号的ISBD的著录项目。因此,ISBD评估组责成MDSG起草一个该著录项的文本[5]。

2007年IFLA会议预备发布ISBD(统一版),但由于MDSG的工作尚未结束,为了不影响ISBD(统一版)的按时出版,评估组决定在ISBD(统一版)中保留GMD的原有处理方法,并仍将其作为第1项的一个子项著录。MDSG向评估组提交了“content/carrier”成分的草案,该草案参考了RDA/ONIX资源分类框架1.0版(Version 1.0 of the RDA/ONIX framework for resource categorization)(2006年8月发布)及其后的RDA草案[5]。

2009年12月,GMD作为ISBD第0项正式出版,并被命名为“内容形式和媒体类型项”(Content Form and Media Type Area)。该项包含3个数据元素:内容形式、内容限定和媒体类型。第0项的内容将被合并到即将在2010年出版的ISBD(统一版)第1修订版中,其著录基本格式为:内容形式(内容限定):媒体类型(见表5)。

表5 ISBD(统一版)第1修订版第0项术语列表

从3个数据元素所采用的术语来看,除个别元素尚存原有GMD的影子之外,多数元素在著录格式及著录内容上都较原有内容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由于旧版ISBD中GMD内容为可选项,所以书目记录中著录灵活性较大,以致书目记录在内容格式上往往不一致,多数书目记录中见不到资料标识的踪影。目前新添的第0项则是ISBD(统一版)最具有创新性的内容。由于其级别高、位置重要,不但能起到为目录用户预警提示的作用,同时使书目著录标准及格式达到了高度的一致。随着第0项的启用,沿用了半个世纪的“著录元素八大项”将成为历史,而被“著录元素九大项”所取代。

3.2 完整样例方面

2006年,ISBD评估组专门成立了样例附录研究组来收集ISBD的使用样例,并预备将其作为ISBD(统一版)的附录出版。在ISBD(统一版)出版之时,研究组已收到15种语言的样例,但它的工作还未完成。直至2009年10月,ISBD(统一版)的完全样例才正式出版。其收集了16种编目语言的样例[6],按照编目语言和GMD的英文字顺排列,展示了各编目语种八大著录项目的实践情况。随着ISBD第0项的发布,这些样例还将进行相应的修改,并在最新的ISBD(统一版)修订版中体现出来。

ISBD(统一版)的推出有利于应对出版物资料类型多样化、复杂化所带来的挑战,使编目工作更为统一、协调、便捷。随着ISBD(统一版)最新修订版的面世,ISBD将以更加崭新、完善、实用、兼容的面貌呈现于世。

[1]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Adop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taloguing Principles Paris[EB/OL] . [2009-12-31] .http://www.dnb.de/standardisierung/pdf/paris_principles_1961.pdf.

[2] 吴晓静.ISBD统一版的发展历程[EB/OL] .[2008-12-25] .http://www.ifla.org/IV/ifla73/papers/ 145-EscolanoRodriguez_McGarry-transzh.pdf.

[3]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IFLA Cataloguing Secti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ISBD)[M] . Consolidated Edition.Mü nchen : Saur, 2007.

[4] Delsey T.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Anglo-American Cataloging Rules: Part I[EB/OL] .[2009-12-30] .http://www.rda-jsc.org/docs/aacr.pdf.

[5] I 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 (ISBD) Area 0 Content Form and Media Type Area [EB/OL] .[2009-12-28] http://www.ifla.org/files/cataloguing/isbd/area-0_2009.pdf.

[6] Full ISBD Examples [EB/OL] . [2009-12-31] .http://www.ifla.org/files/cataloguing/isbd/isbd-examples_2009.pdf.

猜你喜欢

分则旧版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民法分则侵权责任编修订的主题问题及对策
论我国侵权责任法分则的体系及其完善
论我国侵权责任法分则的体系及其完善
刑法分则规定之明知:以表现犯为解释进路
本刊邮购书目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与旧版内容对照(关于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