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拾建筑的地域性设计策略

2010-07-17

山西建筑 2010年14期
关键词:建筑创作建筑师环境

尹 航

1 概述

北欧著名的地域主义建筑师马里奥◦博塔曾言:“我们不能忘记一个地域的地表特征,它描述着其地理、自然和领土,他通常也是一种映像,一个有无数故事的孩子。这里有一个历史的范畴,一个记忆的范畴,一个文化的范畴……”

当马里奥◦博塔、阿尔法◦阿尔托等地域建筑师执着于建筑的地域性特征时,当隈研吾等日本建筑师坚持利用环境特征进行建筑创作,并随着环境特征的变化而变换建筑形态的地域建筑佳作震撼我们的心灵时……反观我国建筑市场,岭南学派和探索实验型建筑师等亦埋头于地域性建筑的研究和创作,但也不乏奇怪现象:中国建筑创作市场成了某些外国建筑师的灵感试验场,建筑创作变为某些建筑师的玩物,标新立异,求奇求怪的“作品”充斥市场,而另一方面又是“千城一面”,垃圾“作品”到处可见……所以呼唤“回归”,即建筑创作回归理性,回归自然,回归本体和回归本土,最终回归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回归到中国建筑创作道路上来。建筑的地域性作为建筑的本质属性之一,不仅是建筑师可供把玩的艺术趣味,更是解决建筑设计回归的具体策略和手段。

笔者有机会主持设计了具有充分地域文化特质的上海枫泾古镇主入口广场项目,荣幸之余自我警示反思:如何体现古镇的深厚底蕴特质,如何创作回归自然的建筑,感到深入了解古镇历史文化、人文情怀、民情民俗,采用地域性设计策略是设计好项目的唯一选择。心怀敬畏——因为古镇是“有无数故事的孩子”,是“历史的,记忆的,文化的……”

2 建筑的地域性

广义讲,建筑本来就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根植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基本点。正因为受地理气候、区域的影响,建筑对日照、通风、遮阳、隔热等的处理在南北方有较大的差异,而导致不同地域的城市肌理的不同。例如绝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崇尚建筑南向采光,注重建筑保温、隔热、日照和季节性通风,加之国家将某些条文纳入规范,所以城市肌理偏向行列式布局,建筑风格厚重沉稳;而南方的炎热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气候,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四季常青,所以人们崇尚自然,喜好室外活动,建筑处理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城市肌理多变,建筑风格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自然。

狭义讲,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指建筑地段的具体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环境。这是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平剖面设计和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

地域主义的建筑观在倡导建筑全面发展的同时,自觉寻求与人类心智、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技术和艺术上的地方智慧的内在结合;体现文化传统的真实延续;强调技术发展与人类心灵的协调,使人类的建筑在超越地域条件限制的同时,在精神上为人类心灵的安详构筑一个具有根源感的场所。建筑本来就是地域的建筑,世界建筑史就是一部广义地域建筑的发展史。

3 设计实例

3.1 芬兰罗凡米涅市图书馆、Lappia大厅和市政厅(阿尔法◦阿尔托)

阿尔托所做的图书馆、Lappia大厅和市政厅三座建筑位于罗凡涅米市的东南隅,沿地块南侧呈东西向排列布置,在中部围合出一个朝向市中心的公共广场,东西长约150 m,南北进深约60 m。建筑群向城区展开,限定地块的东西边界,便于市民识别和进入。白色调的运用与对光的追求显示芬兰文化的纯粹性以及纯粹形态的组织,城市与建筑注重建筑物的白色调同城市环境之间互补、相容的关系。罗凡涅米市的这组公共建筑,虽然不属于阿尔托的代表作和名品,其外观和形式甚至不出奇不够动人,更由于城市远在北极地带而未被很多人知晓,但是我们完全能够从其中感受到阿尔托在其“第二白色时期”的建筑设计思想,即:将地方主义与现代主义相互融合,产生一种能够从地方化的生活需要出发的本土风格或者说人情化风格,而这种风格经受了半个多世纪的现代建筑运动和发展的考验,并不断地影响着世界建筑领域。

3.2 瑞士提契诺的圣维塔莱河的独家住宅(马里奥◦博塔)

这所房子位于圣维塔莱河畔,坐落在一个山坡上,面对着卢加诺湖,一个长长的颜色鲜红的铁桥将它与白雪覆顶的圣乔治山相连。房屋本身是一个朴素的立方体,厚重的角柱用特大型的水泥砖组成。几乎在这正方形平面的中心,是一个正方形的楼梯,内部则是曲折的秘密空间。墙面上特大的开口就像是一个宏大的纪念碑。通过彰显自身,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建立了独立的关系。它扎根于风景中,融入了自然,却又在自然的美丽中脱颖而出。这一独家住宅给博塔提供了一个机会,即考虑人的主要需要和居住地留下的根源所折射出的地域情感(见图1)。

3.3 深圳万科第五园

深圳万科第五园见图2。

深圳万科第五园在规划设计阶段便设定了符合地域特征的宜居住区的创新性课题,排除了单纯的、形式化表现传统建筑的方式,基于对华南地区传统聚落的构成要素和空间组合等的理性解析和辩证判读,例如对岭南传统聚落空间进行分类,并将构成要素进行类型化分析,根据传统空间的形态特征、功能和使用条件等分析提出可运用的对象及其利用方式,初步得出“跨越传统的现代”或“现代中式”的答案。

建筑布局吸取粤中——广府地区传统聚落以“梳式”布局建筑群落当中的冷巷为聚落空间组合的基本元素。竹筒屋类的住宅群体具有平行拼接和多套组合等空间构成方式,第五园汲取了此类型住宅的特点,采取了双合式、四合式及六合式等空间组织形式;同时紧凑的建筑布局使得邻里空间状态大体平衡,增强了社区环境的亲和力,使聚落融入到社会空间。既切合本地区的传统型住宅因地制宜、节约实用的特征,也符合当代居住模式,满足不同的居住需要。

4 地域性建筑设计策略的层级

1)承袭文脉(CONTEXT)。建筑作为一个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文化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思想息息相关,各种观念无时不在制约着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发展。从建筑创作的角度来看,一个设计首先要融合城市和自然环境,表达这个建筑项目的性质和文化特征。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有丰富深远的文化哲理,思维上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等深厚历史底蕴是建筑创作的追溯之源。建筑师只有自觉继承博大精深的地方建筑文化传统,吸收精华,弃其糟粕,承袭其文脉,才能够创作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并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2)更新理念(CONCEPT)。建筑并非普通产品,不可随意迁徙。建筑有各自的环境和根基,与环境的关系是它们的灵魂之一。好的建筑应当尊重当地传统、地形以及气候要素,合理使用当地材料,发掘当地建造工艺的诸多可能。建筑形式固然要包含对过去的记忆,但更重要的是以现代主义的敏感,唤醒地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并展开一幅具有当地情怀的新画卷。

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国重新唤起“适用、经济、美观”建筑基本点的驱使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下,对建筑地域性的关注,是一种文化选择,也是建造的必然。建筑的全球化现象表现出的矛盾:由于全球信息的文化传播,使各地区的生活方式充满着类似的文化内容,无历史感和场所感的建筑产品蜂拥而现;但人们对地域和民族的建筑文化仍心怀眷恋:建筑师纷纷摒弃无场所感的建筑方式,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特点,运用地方材料,立足于地理气候和环境的特点进行建筑设计。

3)适当建造(CONSTRUCTION)。我们认为不需要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去建造建筑,建筑作为一门综合的科目,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涉及到各方面的科学领域,我们应该把这些领域的知识更加系统地运用到建筑当中。把建筑当成环境中的一部分,让建筑也在自然界中生长,也参与生态系统的运作。这样建筑就不再是为了破坏自然而存在,而是对自然起到良好的作用。我们用人类发明的技术去创造出优秀的建筑和供人类享受的空间,同时要让这些建筑对环境起到有意义的作用。建筑为了环境而建造,建筑为了环境而发展,建筑与环境共生,这就是建筑在环境问题中的策略作用。

探讨建筑的地域性,本质上是追求其建筑的“真实性”。建筑不仅是人遮风挡雨的庇护所,也是人与环境之间的调节器。地理与气候因素,既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制约建筑的形式。

真实的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对传统的学习,对实际问题的冷静分析,是建筑创新的基础,并不意味着“个性”的丧失。现代建造方式,在上述方面有着天然的不足,因此,谦虚的学习地域知识,谨慎且必要的创新,适宜的选择技术,尤为重要。

5 结语

当下急需关注和探讨的,是一种能在建筑创造过程中有意义的、反思性的、现代的地域观念。在技术与全球文化魅惑之下,如何立足本土,踏踏实实地造房子,也许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

[1] [美]Kenneth Frampton.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张钦楠,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 [英]凯瑟琳◦斯莱塞.地域风格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0.

[3] 沈克宁.批判的地域主义[J].建筑师,2004,111(5):45-55.

[4] 吴振垠.中国城市建筑地域文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30):46-47.

猜你喜欢

建筑创作建筑师环境
胖胖的“建筑师”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设计手稿在建筑设计创作中的运用探讨
浅论建筑创作思维的培养
当建筑师
浅析阿里巴巴总部办公楼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应用
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