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迪注射液对鼻咽癌放疗增效减毒作用临床分析

2010-07-16张海明

中外医疗 2010年32期
关键词:艾迪鼻咽毒副

张海明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1)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其生长在鼻腔后方的鼻咽部、其位置较隐蔽,临床表现为头疼、复视、面麻,给患者带来了痛苦。目前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方式是放射治疗,但放射治疗引起的鼻粘膜、口、咽、皮肤放射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可导致治疗中断,进而影响疗效[1]。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药与放疗配合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我院将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80例鼻炎癌患者中的40例采用艾迪注射液配合放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80例,均为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理类型:低分化鳞癌65例,未分化癌12例,泡状核细胞癌3例。全组卡氏评分(KPS)≥70分以上,TNM分期按1992年福州鼻咽癌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其中Ⅱ期12例,Ⅲ期50例,Ⅳ18例。临床表现为头疼、鼻塞、耳鸣、听力下降、颈淋巴结肿大等。治疗前均无心、肺、肝、肾、造血功能障碍,无放疗禁忌证,白细胞计数均在4×109/L以上。将该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期、组织学类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直线加速器6Mv X线或电子线,前程加速分割,先适型面颈联合野DT36Gy,然后面颈分野,照射野包括鼻咽、颅底和颈部。每天照射2次,每次1.2Gy,每周5d,鼻咽部照射总量65~78Gy/6周。根据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照射总量60~70Gy/6~7周;颈部及锁骨上预防剂量50~55Gy/5~5.5周。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放疗的基础上,从放疗第1d采用静脉滴入加入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500mL的艾迪注射液50mL,1次/d,连用30d。艾迪注射液由黄芪、人参、刺五加、斑蝥等中药组成,每毫升含生药0.3g。

1.3 疗效观察

治疗期间每周检查血常规,记录颈淋巴结、鼻咽变化。治疗前、中、后检测T细胞亚群、肝肾功能、外周血NK细胞活性检查。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参照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2],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和进展(PD),有效率为CR+PR;毒副反应按WHO、RTOG、EORTC药物急性、急性放射反应和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分级标准评价。生活质量评价标准以Karnofsky计分标准为依据,Karnofsky评分增加>10,并维持>4周为好转;无明显变化为稳定:减少>10,持续>4周为恶化。

表1 2组毒副反应比较(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l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后3个月复查,治疗组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4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5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82.5%。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存质量评分情况

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提高者29例,稳定10例,下降1例;对照组Karnofsky评分提高21例,稳定12例,下降7例。2组相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

2.3 2组毒副反应比较(表1)

由表1可知,经过治疗组经过艾迪注射液配合放疗后,各毒副反应,头疼,鼻塞,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口干,白细胞下降要显著轻于对照组,呈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粘膜的恶性肿瘤。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为多发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大多为中年人,亦有青少年患病者。病因与种族易感性(黄种人较白种人患病多)、遗传因素及EB病毒感染等有关,鼻咽癌恶性程度较高,早期即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研究表明,EBV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大部分角化鳞状细胞癌和几乎所有未分化的鳞状细胞癌都有EBV的存在。全世界大部分人在儿童时期均感染过EBV,但只有少部分人成年后有鼻咽癌的发生。EBV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机体免疫系统对EBV感染的控制作用及EBV逃避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是研究的重点。机体免疫系统对EBV感染的控制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免疫来实现,近几年研究表明,EBV不仅能感染B淋巴细胞,还能感染T和/或NK细胞,并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2]。

放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其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不强,但全身毒性较大,它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细胞,对机体免疫功能起到全面抑制作用。艾迪注射液是多种抗癌中药的复方制剂,由刺五加、黄芪、人参和去甲斑蝥素精制而成。药理研究表明,刺五加、黄芪、人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成分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升高白细胞作用,提高机体对诸如辐射、缺氧、疲劳、应激、中毒等非特异性损害的适应能力[3]。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有效率要高(87.5%>82.5%),但2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在减轻毒副反应方面有很明显的作用,在减轻口干、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及白细胞下降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呈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艾迪注射液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可以增强疗效,减轻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陈森.艾迪注射液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05,13(6):830~831.

[2]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25.

[3]孔飞.鼻咽癌放化疗配合艾迪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的观察[J].海南医学,2004,15(7):112~113.

猜你喜欢

艾迪鼻咽毒副
不语似无愁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策略
艾迪的困惑
艾迪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85例
参芪扶正注射液在预防化疗毒副反应中的作用分析
益气养阴方减轻肺癌放射治疗毒副反应疗效观察
益气解毒方对癌前病变鼻咽黏膜超微病理组织的逆转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