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的执行力建设研究
2010-07-14王群生
王群生
(海南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一、何谓执行力
对执行力的定义有人作出以下几种表述:
执行力就是把一件事情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
执行力就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
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过程。
我认为,执行力是任务执行者领会和贯彻上级意图,圆满完成预定任务目标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高校的学生干部来讲,就是要做到清晰地领会学校或学院交办的某项任务或组织某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并把这项工作层层分解,按照一种合理规范的流程顺利完成,最终实现预期的效果。这本身对学生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把学生干部培养成具有高效执行力的人,才能保证各项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高校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团学干部、各社团学生干部、各班级学生干部及学生党支部的负责人,他们是广大学生和老师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核心力量,是高校学生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因此提升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有着以下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听过的事情我们会忘记,看到过的事情我们会记住,而只有亲自做过的事情我们才真正明白。”特别是对于刚进入学生干部队伍的学生来说,他们面对一项活动时会有很多的想法,但实际的可操作性却不强,所以只有在实际的事务处理和活动组织中不断地锻炼他们,他们的执行力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2.有利于增强学生活动开展的广泛性和参与性。
一个学生活动开展得如何,有没有其他同学广泛的参与,最后能不能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组织者即学生干部的组织水平。包括开展活动的前期调查、周密准备、统筹规划、人员调配及对活动进程的把握,这每一个环节只有执行到位,才能保证活动顺利地开展。
3.有利于减轻指导老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拥有一支高执行力的学生干部队伍,辅导员、班主任等指导老师在工作指导上就会减轻许多的压力,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去。这对于学生干部和老师来讲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4.有利于在广大学生中凸显榜样和表率的作用。
大部分的学生干部在当初竞选的时候,都是抱着一个锻炼自己、服务同学的目的进入这个队伍中来的。事实证明,在做学生干部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交际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不但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成就感,而且更好地在广大学生中凸显了其作为学生干部、学生领导者的魅力,同时也为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同学充实这支干部队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有利于学生干部在走向社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学生干部的工作看起来虽小,但对其个人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做学生干部时培养的协调各种复杂关系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对学生干部来说都是极大的收获,可以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会注明,在学校担任过学生干部者优先。对于做过学生干部,特别是做过主要学生干部的学生来说,他们在面对一项上级交代的工作时,可以做到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完成,而这也是企业所看重的快速上手能力。
三、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不到位的影响及原因
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不到位会造成活动组织开展不利、同学抱怨、老师不满、自己伤心的结果。
首先,在某项活动中由于学生干部不能有效地执行预先的计划,会造成活动程序混乱,甚至场面失控的局面,导致学生的参与变得盲目,引起大家的抱怨和反感。这势必影响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造成学生集体缺乏凝聚力,学生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其次,对于老师来说,要花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这些过失,这不但不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反而会增加老师的工作压力,使老师对学生干部的能力和表现产生疑问和不满。
再次,对于个人来说,工作执行不到位会让自己感到周围的舆论压力,得不到别人的认同,自己也会因此产生挫败感,降低或失去原来的工作热情,甚至会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最后,执行力不到位还会影响到学生干部的形象,会在学生中留下缺乏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印象,这势必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校风学风的建设。
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不到位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多不良的影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责任意识不强。
有些学生干部没有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学生干部应有的责任,淡忘了作为学生干部应为广大同学服务的意识,于是在工作中偷懒、懈怠,对老师布置的工作进行推拖或敷衍了事。
2.竞选目的功利化。
少数学生干部在当初竞选的时候就没有抱着为集体服务、为同学服务的目的,而是认为当干部能获得不少好处和实惠,比如评优、评定奖学金及入党等方面能有某些优惠条件,表现出较强的功利色彩。怀着这样不端正的动机做事,在工作中执行力不到位也便不足为奇了。
3.意愿与能力的不一致。
意愿即愿意投入工作的态度;能力即完成任务的条件。从两者的关系来看主要有下列五种情况: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意愿与能力不一致的是B和D,B是有意愿无能力,D是有能力无意愿,意愿和能力的错位直接导致了执行力差。至于C,既无能力又无意愿,最好能把它转化成B或D,进而向A转化,实在不行就合理淘汰。
4.所布置的任务操作性不强。
对于辅导员或班主任来说,在给学生干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该项任务的实际可操作性,有明确的步骤,有客观的标准,有量化的细节,这样学生干部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头脑中才有清晰的思路,即便遇到疑难,也方便老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5.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项任务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除了需要学生干部自身的努力外,还要考虑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天气的变化、场地的变更、人员的更替等,只有当内外条件都满足的时候,执行力才能产生最大化的效果。
四、提高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的主要途径
针对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不到位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本着“积极锻炼、提高素质、服务学生”的原则,从现实的情况出发,努力探索出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措施和办法。
1.提高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实际上就是有责任感,有责任心。责任心不仅是一种心理品格,而且是一种道德素质和能力要素,它往往外化为对某一负担的承认和对某一任务的积极行为。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动之中见素质,小事之中看品格。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一个人做好工作的前提,不具备这一条,即使是简单的工作也做不好。每个人天生都有责任心,只是在后天受环境、教育等影响,责任心的强弱各不相同。
学生干部要提高责任意识,首先就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指导老师应像对待朋友那样用诚恳的态度告诉他们,如果工作做得不到位将会给班级或学院后面的整体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以此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其次,在布置工作的时候,要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把这项工作交给他们做是出于对他们的信任,也是对他们能力的肯定,以此来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感。再次,在平时和学生干部的相处中,不断地告诫他们作为学生干部要从小事做起,抓住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处事的应变能力。
2.加强培训和教育。
在企业管理中强调这样一句话,“好的员工是教育出来的”,对于高校的学生干部来说同样如此。培训和教育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集中的培训和教育;二是日常的管理和教育。
对于刚进入学生干部队伍的学生来说,集中的学习和培训有助于让他们熟悉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树立学生干部的角色意识,了解学生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法。通过业务培训,他们会掌握文件通知、策划方案、总结、汇报等基本文书的写作要求,以及学会和团委、学工部门的老师打交道的办事程序和基本礼仪。
除了必要的集中培训学习,在日常管理和教育中给予学生干部正确的帮助和指导更为重要。因为学生干部执行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他们需要在平时的实践锻炼中,在老师持续不断的帮助和指导下逐步提升。这就要求辅导员和班主任做到随时随地地对学生干部进行教育,在平时工作中发现了学生干部的不足或做事方法的不正确,就当场提出来,并给予现场的指导和建议,这样更能较快地促进学生干部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3.做到因材施“工”。
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对待学生的教育上提出了因材施教,德国管理界也有这样的说法:“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人才。”学生干部的能力和所擅长的方面不尽相同,为了提高他们的执行力,就要针对每个学生干部的特点用其所长。比如有的学生干部文笔很好,可以让他负责宣传或新闻稿件的采编工作;有的思维很细密,可以让他负责活动的设计流程;而有的口才很好,可以让他负责活动的主持。从宏观的用人角度上来说,没有不能用的人,只有用错了地方的人。
4.增强工作目标的具体性。
老师给学生干部布置的任务,有时候是带有弹性的,这需要学生干部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工作做好。但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干部对一项具体的工作做到完整地执行,因此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不能简单笼统地描述工作任务,以免造成两种后果:一是让学生干部,特别是刚做学生干部不久的学生感到迷茫,面对一项老师交办的任务不知从何处下手。二是对于做事比较积极的学生干部来说,他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做,对其他的影响因素考虑较少,常常会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给后续的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在给学生干部布置工作的时候,要增强工作目标的具体性,告诉他们这项工作要实现的具体目标,要完成这样一个目标需要哪几个具体步骤,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等等。只有让他们充分了解活动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他们在一种高执行力的作用下实现既定目标。
5.完善激励措施。
人只有被不断地激励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对于学生干部来说,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适当的激励,能够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提升他们的执行能力。
(1)口头表扬。一种为私下的口头表扬,包括面对面的交谈、电话交谈和发短信交谈等。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干部体会到老师和他们之间距离的缩短,体会到老师对他们自身表现的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同时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他们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做好以后的工作。另外一种是当众表扬,即在公共场合对一些做出成绩的学生干部进行表扬。这会让他们感到自己作为榜样所拥有的力量,更加能够发挥他们的热情,在这种鼓励下他们会认真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执行力。
(2)书面奖励。指给做出一定成绩的学生干部发放荣誉证书、奖状或奖章。这是给予学生干部奖励最正式的证明,是对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的肯定和认可,同时也可作为他们将来就业时在校实践能力的证明。
(3)物质奖励。指给予学生干部一定奖金或奖品的激励方式。这种激励方式不能单一频繁地使用,要和其他的激励方式结合起来,而且在使用的时候应坚持物质奖励为辅、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否则会让学生干部产生只要自己当了干部就要得到报酬的错误思想,同时也降低他们在广大学生中的威信。
其他的激励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情感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等,只有将这些方式综合运用,才能对学生干部起到有效的激励,使其执行力得到切实提高。
总之,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执行力建设要多管齐下,只有拥有一支执行力高的学生干部队伍,才能保证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
[1]肖玲君,宋魁.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缺失现象探析[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65-67.
[2]王保安.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2):46-47.
[3]蒋毅.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