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访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主任刘红
2010-07-12韦凤年
为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保障首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市的节水工作紧密结合北京水情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以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坚持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坚持统筹城乡,构建循环水务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大胆创新,连续多年实现年节水1亿m3。在初步建成节水型城市之后,继续开展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2009年,万元GDP水耗由2008年的35.7 m3下降到33.06 m3。在实践中,北京市采取了很多富有成效的节水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就北京市如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主任刘红。
中国水利: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水资源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作用更为突出。北京提出了坚持“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在实践探索中最有效的举措有哪些?成效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红:一是整体筹划,节水规划指明整体发展思路。北京一直十分重视规划在节水工作中的引导作用,重规划,更重规划的实际操作性。《北京市节水2010年规划》与《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对北京市的节水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04年以后,北京市完成了《北京市节约用水规划研究(2006—2020年)》,为今后很长时期的节水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主要规划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有些指标现状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规划目标。2005年编制的《北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出到2010年,北京市万元GDP用水量将比“十五”时期末降低3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降到34 m3以下,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到95%;工业用水复用率(规模以上)达到93%;城镇居民节水器具基本普及。现在该规划目标已基本实现,目前已开始了“十二五”期间节水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试点引路,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序铺开。北京市有两个区被列入全国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这两个区的试点成功经验为全市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极佳的示范作用。
2006年,海淀区被列入“十一五”期间第二批节水型社会试点。2007、2008年两年,政府投入19.76亿元,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海淀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2009年通过了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中期评估。
2008年,大兴区被列入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试点期为2009—2011年共3年,以发展农业节水和再生水利用为重点。
怀柔区正在争取成为第四批试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申报书》已经编制完成并报到水利部,目前正在评审过程中。
三是科技支撑,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规模效益凸现。从2004年北京就将再生水纳入全年度水资源配置计划中,确定了再生水在工业、城市河湖和市政杂用等方面的利用方向,利用量逐年加大,利用范围也逐步扩展。
2009年,全市9座热电厂的生产冷却用水全部用再生水替代。全市10余处湖泊、公园以及70%以上的城市河道均将再生水作为主要补水源。城市再生水浇灌绿地面积1 200万m2。全市宾馆饭店、机关、小区建设中水设施400处,年处理回用中水2 000万m3。全年共用再生水、中水6.5亿m3,再生水使用量已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8%。
雨水是城市中十分宝贵的资源。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可将城区雨水加以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北京市在雨水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1年北京开始建设雨水示范工程,并将雨水设施建设作为“十五”时期节水技术推广的重点加以扶持。坚持机关单位带头,广泛动员社会,明确任务责任,联动机制保障,优惠政策鼓励,奖励资金支持,技术咨询服务,组织推动结合的原则,在公园、学校、机关办公楼、居民区及公共绿化区域广泛采用透水铺装、绿地渗蓄、修建蓄水池等措施,最大限度就地截留雨水,补给地下水;在上游山区结合小流域治理,因地制宜利用山坡、沟谷等建设小型设施集雨工程。
2007年前,城区共建成155项雨水利用工程,经过2007—2009年的集中建设,到2009年全市已完成了1 350项雨水利用工程,蓄水能力2 853万m3,累计集蓄利用雨洪水 7 500万 m3。
四是稳步推进,定额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北京用水定额的制定一直与计划用水指标制定工作相结合,现在用水定额已成为年度用水计划指标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北京市用水定额管理与研究工作起步之初,就坚持紧密结合节水工作实际。1988年和1989年制定的机关、医院、部队、建材行业、市政公用事业、制造业等十几个行业的用水定额,为北京市新、改、扩建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提供了依据。
2003年开始开展了公共生活用水定额管理研究,包括机关、写字楼、宾馆等10个行业。此次研究确定了北京市公共生活综合取水定额管理体系,为北京市公共生活用水行业实施用水定额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又开展了针对十大主要工业行业的用水定额研究工作,确定了北京市主要工业行业综合取水定额管理体系。涉及的行业包括:乳品、饮料、化工、生物制药、钢铁、机电、电子信息、电力、建材和汽车。
2006年后,在实施定额管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用水定额管理力度,北京市逐步将公共生活定额上升到地方标准,以规范用水单位的用水行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北京市公共生活取水定额》中宾馆、学校和医院部分已作为北京市地方标准开始实施,机关、洗车部分也将进行报批。用水定额地方标准的制定必将进一步提高北京市节水水平,促进北京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宣传教育,全社会树立良好节水意识。宣传教育是做好节水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大力开展节水的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增强对水资源的危机感和节约用水的紧迫感,使全社会形成人人节水,处处节水的社会氛围,让节水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共同为创建节水型社会而努力。北京的节水宣传工作一直坚持社会公众主动参与的做法,这些做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都以各种方式向节水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议案。
在节水宣传中,首先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将节水内容纳入中小学课本、评选百户节水家庭、组织观摩节水工程等方式,以及通过设立节水教育基地、开展节水短信大赛、节水之星评比等多种宣传教育活动,使节水成为北京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益行为,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节水活动中来。不但加深了市民对缺水这一北京基本市情的认知和理解,更倡导了一种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了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的建立,初步形成了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节水文化,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节水的良好氛围。
其次10多年来一直坚持节水型单位、小区的创建工作,到2009年全市已创建节水型单位小区9 000余个,并从中涌现出诸多节水典型。还在农村开展了节水示范村的试点建设工作。
中国水利:新时期北京市节水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刘红:在今后一段时期,北京的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挖掘节水潜力,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型器具,鼓励再生水的利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各项节水措施将逐次开展。2010年北京市将着重开展以下一些工作:
一要严格控制计划用水执行情况。大幅度压缩全市用水计划指标,且用水指标一经下达,非特殊情况将不予调整。
二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与政府各有关部门协商联动,分解节水任务。依靠各自优势推动节水工作的开展,加强行业用水管理。
三要修改 《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出台洗车管理规定。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修改完成2004年颁布实施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在已出台的高尔夫球场、滑雪场节水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发布洗车行业节水管理规定。
四要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设备。继续大力推广再生水、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公共场所的水龙头要安装使用限流减压装置,公交、地铁车场洗车必须使用循环水设施,优先使用再生水或雨水。
五要发挥党政机关带头垂范作用。市、区两级政府机关要全面开展节水型单位的创建工作,提高机关、单位的用水效率。
六要加快再生水利用步伐。要继续扩大再生水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增加再生水生产能力,提速再生水厂建设及部分再生水厂的升级改造。鼓励社会单位使用再生水。
七要发挥共青团节水志愿者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拓展节水宣传的范围,发挥共青团等团体的积极作用,提升公众节水意识。
八要推进城乡一体化节水工作进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标准中增加有关节水的内容。统筹城乡一体化,在有条件的村庄推进改变用水方式,推广节水器具,倡导节约用水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