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服务山西兴水战略:访山西省水利厅副厅长郭正义
2010-07-12蔡媛媛,唐瑾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一直困扰和制约着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山西省委、省政府着眼长远发展,于2007年初做出了“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兴水战略”的重大部署。3年来,山西全省上下特别是水利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实施兴水战略,尤其是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做了大量工作。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山西省水利厅副厅长郭正义。
中国水利:山西的水资源状况如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郭正义:山西是全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之一,水资源紧张一直影响和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我省围绕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改善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保障了生产和生活需求。但是,从总体情况看,山西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全省年均水资源总量仅123.8亿m3,为全国的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81 m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城市居民人均生活供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供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全省有1 800万亩(120万hm2)有效灌溉面积,年实际灌溉面积仅1 400万亩(93.3万hm2),2009年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灌溉面积达到1 600万亩(106.7万hm2)。其中多数农田每年只能浇一两次水,很多工业项目因水资源短缺不能上马。另外,地下水超采情况严重,水污染和水土流失情况令人担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和自然环境变化,需水量还会继续增加,山西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坚持科学发展,创新水资源管理模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是山西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从供水管理转变为需水管理模式,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积极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是解决山西水资源严重短缺和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缓解水污染形势和水环境压力、保障山西城乡生活供水水源安全的迫切要求。
中国水利:近年,山西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
郭正义:山西在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有着优良传统。早在1982年,我们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并于1994年、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订。1997年,又颁布了《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对全省19个岩溶大泉水资源进行重点保护。2003年,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山西省用水定额(试行)》,这是全国第一家由省政府发布实施的用水定额,该定额于2008年进行了修订和补充。2008年年底,山西省物价局、财政厅、水利厅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节约用水调整我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通知》,大幅提高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通过经济手段和价格杠杆来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效果显著。特别是2007年实施兴水战略以来,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更是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以取水许可管理为中心,全面加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管理,区分做好地表水、地下水、城市中水、矿坑水的分级配置和合理调配工作,实行优水优用;二是以水功能区管理为载体,划定泉域范围和重点保护区,通过建设一批应急水源工程,实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置换,逐步实现地下水超采区的止降回升,改善水生态环境;三是围绕用水效率红线,通过运用经济手段和定额管理,全面促进节约用水工作。
中国水利:在实施取水许可管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山西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郭正义:在取水许可管理方面,我们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全面加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管理,统筹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优先开发利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省里已将地下水列为全省战略储备资源,优先用于城乡居民生活。工业用水优先使用城市中水和矿坑水,其次是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二是严格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防止破坏水资源。建设项目未开展水资源论证一律不予办理取水审批手续;在泉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以及在重要水源地和泉域开采矿藏或者建设地下工程,必须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三是实施严格的凿井审批、监督和验收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验收制度,要求建设方提供有关勘探、施工记录和抽水试验以及化验资料,并现场查验,合格后方可发放取水许可证。所有地下水取水工程在取水许可批准后,还得进行备案方可开始凿井施工。四是开展取水许可清理专项行动。2009年,我们对全省所有取水工程和水源进行了排查,摸清了家底,合理核定了取水许可水量,对存在的各种违法取水问题依法进行了处理整改,建立了规范、有序的取水秩序。五是积极探索和开展水权制度建设,推动建立总量控制指标。对我省跨市岩溶大泉进行了水权分配试点,提出了岩溶泉域取水控制指标,实行总量控制;运用水权理论解决我省工业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的供水水源问题,工业项目可通过投资农业节水项目,从农业灌溉用水中节约部分水量用于工业企业用水。
中国水利:划分水功能区管理对于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山西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郭正义: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划分水功能区管理方面,主要开展了五项工作。一是强化以水功能区管理为载体的水资源保护工作。经省政府批准发布了水功能区划,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汾河水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能力研究工作;编制了《山西省水生态修复规划报告》,开展了水生态修复工作;严格实施入河排污口的审批登记工作,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二是加强岩溶大泉水资源保护工作。岩溶大泉是我省重要供水水源。为加强泉域水资源保护,我省依据水质、水量、泉源分类划定了泉域范围和重点保护区,进一步扩大保护范围,对泉口出露带和泉域重点区域实施了工程和生态等综合整治工程,切实将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三是组织开展了全省取水井普查工作和水文地质分区划分工作。对全省13万余眼机井实行 “一井、一证、一牌、一卡、一档、一表”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全省地下水机井数据库,制定了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方案,为下一步水权分配和实施总量控制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全力以赴实施地下水“关井压采”,实现地表水对地下水的置换,逐步缓解地下水严重超采局面。仅太原市就关闭了373眼自备水源井,压缩地下水开采量34.5万m3/d。五是建立地下水监控和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地下水自动监测网络系统建设,设立了800余处地下水自动观测井,对全省地下水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建设地下水取水监控系统,逐步实现对全省所有工业和生活取水井的地下水取水实施远程监控,基本形成完整的取水监控网络体系。此外,山西将地下水年升降变化情况纳入了省政府对各地市、县区的社会经济指标考核体系,严格奖惩。
中国水利:山西省积极尝试通过经济手段和定额管理促进节约用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郭正义:一是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在太原市清徐县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试点。二是完善用水定额,构建双控体系,实行以供定需。为了适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当前管理工作的需要,我省在《山西省用水定额》的基础上又组织编制了《山西省农业用水定额》,严格实行计划用水、计量用水制度,科学核定取水户年度用水计划,实行总量控制,对超计划取水户实施处罚,有力地遏制了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三是建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经济价格调整体系。一方面,大幅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同时采取各种保障措施加大征收力度。另一方面,出台了灌溉电价水价补贴政策,通过经济价格政策鼓励农民放弃井灌使用地表水,减少农业灌溉地下水用水量。
中国水利:山西今后在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方面还将有哪些新举措?
郭正义: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今后我们要继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一是以总量控制和取水许可管理为抓手,把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关。明确岩溶大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监管体系,加强泉域水资源保护;在国家批准我省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基础上,尽快完成市、县(区)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工作,探索推进水权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水资源论证和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资源管理保护政策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严格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发证、验收,强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水资源论证确立的用水、节约和排水监管措施;继续加大水源置换和关井压采力度,加强对地下水凿井及施工队伍的监督管理。二是强化用水效率控制,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启动《山西省节约用水条例》立法工作,积极开展各地区、主要行业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研究工作,探索建立用水效率考核制度;酝酿出台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政策,积极培育省级试点,带动全省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要提高全社会水忧患、水环境和水法制意识,使大家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生产生活方式。三是以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为重点,加强水资源保护。要抓紧划定我省主要江河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入河排污口,严格实行审批管理制度;开展重点水源地水质水量调查和评价,建立水源地水质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项监督管理措施,做好重点水源地保护工作;要完成岩溶大泉保护区划界立碑工作,采取工程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加快泉域重点保护区综合整治,做好泉域水资源监测与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污染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完善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各项监管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强化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保障。加快出台《山西省水资源费稽察办法》,规范水资源费征收程序,确保水资源费合理安全使用。继续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取水计量远程监控系统,加快建设和完善取水许可、机井工程、水资源费征收、水资源论证、重点水源、入河排污口等数据库及其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依法规范水资源管理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