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产道血肿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10-07-09张小娟
张小娟
71600 陕西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 (张小娟)
产道血肿是指产时产道血管损伤或断裂而皮肤或黏膜相对完整血液在局部积聚并形成血肿[1]。它主要表现为内出血,严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若处理不当可致产后出血、继发性贫血、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预防和早期发现产道血肿、减少阴道分娩并发症,对产道血肿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4623例产中,发生产道血肿45例,发病率为0.97%。其中初产妇36例(80.00%),经产妇9例(20.00%)。最大年龄41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30岁。
1.2 产道血肿形成原因分析
1.2.1 产道血肿多见于初产妇,由于初产妇会阴较紧,产时急剧扩张易致深层组织的血管断裂形成血肿。
1.2.2 分娩异常 如急产、滞产、第二产程延长、胎头位置异常、巨大儿、催产素使用不当,第二产程中外加腹压或手术助产等使先露部通过软产道时损伤组织和血管形成血肿。
1.2.3 助产操作技术不当 会阴、阴道伤口缝合不佳。阴道自然分娩或手术助产修补时止血不良,侧切伤口未缝到顶端,阴道连续缝合时肠线未拉紧或缝针穿过较大静脉时都不可避免阴道血肿的发生。
1.2.4 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血液病和肝功能损害的产妇易并发外阴及阴道血肿,因其扩张性差,血管脆性增加血液凝固功能降低,临产后若发生组织损伤易发生阴道血肿。
1.2.5 患者合并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生殖道静脉曲张、肥胖等亦是形成产道血肿常见的诱发因素。
2 结果
2.1 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与产道血肿发生的情况 见表1。
2.2 产道血肿发生的时间及类型 产时血肿33例,产后血肿12例。外阴血肿5例,外阴阴道血肿34例,阴道旁和直肠旁血肿4例,阔韧带血肿1例.
3 处理原则
对表面黏膜完整≤4cm的小血肿用0号肠线在血肿根部做“8”字缝合;对>4cm的血肿原则上充分切开血肿清除凝血块查找出血点,及时给予结扎止血[2]。
表1 新生儿体重、分娩方式与产道血肿发生的关系比较
4 产道血肿的护理干预
4.1 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做好产前检查,孕期进行高危妊娠的健康教育,积极防治妊高征、肝病、血液病等血凝障碍性疾病,此类病人临产后常规肌注维生素K10mg,对有明显出血倾向的产妇在分娩前给予止血芳酸0.3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脉滴注。防止产道血肿的发生。
4.2 妥善处理第一、二产程,严格掌握阴道助产指征 使用催产素时要严密监护。防止宫缩过强,胎头娩出过快致软产道损伤血管撕裂。避免滞产或第二产程延长,若产程过快,嘱产妇不要用力屏气,及时行会阴侧切助娩,但仍须注意保护会阴,协助胎头俯屈,以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时娩出。在第二产程中若需助产者外加腹压时,应适度控制所施压力,腹压过大可致胎头娩出过速过猛引起阴道血肿又造成软产道损伤危及母婴安全,临床慎用。
4.3 正确规范缝合会阴伤口 对高危产妇更应重视,对会阴及阴道裂伤者止血一定要彻底,对阴道撕裂伤一定要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不留死腔。凡创面遇有明显搏动性小动脉出血时要用丝线结扎止血,首针一定要超过顶端0.5~1cm缝合完毕再次检查产道及伤口有无渗血常规肛查。若创面有出血点无法寻找或者组织损伤缝合后有多处渗血,应在阴道内放纱布卷压迫止血密切观察。24h无异常方可取出,并且常规给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3]。
4.4 加强产后护理 产妇分娩后在产房观察2h送回病房仍应继续观察,每30分钟巡回病房一次,观察产妇会阴伤口疼痛情况,肛门有无坠胀及便意感并且密切观察产妇精神状况、监测血压、脉搏等变化。保持会阴清洁,大便后清洁会阴,勤换护垫。用0.5%碘伏擦洗会阴,每日2次。会阴水肿者用50%硫酸镁热敷,24h后切口仍红肿者采用红外线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30min。并指导产妇健侧卧位,避免恶露感染。
要减少产道血肿的发生,首先做好各项产前检查,预计胎儿体重,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胎位不正应高度重视。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预防急产,重视难产。助产士要规范操作步骤,对难产、胎位不正、巨大儿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产时及产后24h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产道血肿,针对不同情况的血肿做出正确的处理,进一步提高助产操作技能,确保母婴安全,提高产科质量。
[1]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
[2] 马润玖,陈卓.产道血肿的诊治[J].妇产科杂志,2003,19(5):267.
[3] 许茜,陈立波,李晓梅.108例软产道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8):939-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