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试剂带法与单克隆金标法测定粪便隐血试验的评价

2010-07-09刘亮周清

当代医学 2010年20期
关键词:化学试剂单克隆消化道

刘亮 周清

742200 甘肃省礼县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刘亮 周清)

粪便隐血主要是指消化道出血量少,肉眼不见得血色,而且少量红细胞又被消化分解,以至显微镜下也无从发现的出血状况而言,粪便隐血试验已被临床视为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检测指标[1],其检测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为化学法和免疫学法两大类,以前是以化学法为主,近年来为了此项目试验准确性和特异性,免疫学法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因此本文对化学试剂带法与单克隆金标法在临床上进行了试验对比,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1.1.1 化学试剂带法 由广州市越秀东方科技研究所提供批号,Q/19G2DF01—1997。

1.1.2 单克隆金标法 由万华普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速而准)批号,(1998)京万S~01号。

1.2 粪便隐血的操作法

1.2.1 化学试剂带的操作方法见试剂盒的说明。

1.2.2 单克隆金标粪便隐血一步检验法,操作方法见试剂说明书。

1.3 标本来源 150例粪便标本为西安市第一医院住院病人送检标本,特异性试验的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悬液均由人、猪、牛、鸡、兔、鱼的血液及肌肉制成。

2 结果

2.1 敏感性对比试验 用化学试剂带法与单克隆金标法同时检测150例病人粪便标本结果见表1。

化学试剂带法的粪便隐血阳性总数为58例,占39%,单克隆金标法阳性总数35例,占23%。

统计学处理:U=2.87>2.58(P<0.01)P<0.01,两种方法测定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2.2 准确性与特异性的试验对比 取人及5种动物各3份(表2)分别用其血液及肌肉组织制成含有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的悬液按其规定的方法同时进行试剂带法和单克隆金标法的血隐实际测定,结果见表2。

表1 两种方法测定粪便隐血试验结果比较

表2 化学试剂带法与单克隆金标法粪便隐血试剂敏感性及特异性的比较

3 讨论

粪便隐血检查对消化道出血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在消化道溃疡时阳性率为40%~70%,消化道癌症时阳性率可达95%,粪便隐血试验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此外在流行性出血热的粪便中,其隐血试验阳性率占84%,也是该病的重要凭证,所以粪便隐血试验作为常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从而能使其得到早期的诊断与治疗。

化学试剂带法:是基于联苯胺的方法使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促使H2O2分解,释放出新生态氧,方法简便但缺乏特异性及准确性,此外有不稳定的缺点,久置后可使反应减弱,出现假阳性,近年来已逐渐被淘汰。

单克隆金标法:它是近年来为解决粪便隐血试验的一种免疫学方法,所采用的抗体有两种,一种是抗人血红蛋白抗体,另一种是红细胞基质抗体,是检测消化道出血的一种较理想的检测方法[3]。

本文采用粪便隐血试验单克隆抗体为抗人血红蛋白抗体,能特异性与人血红蛋白抗原结合,而不能与其他种类的血红蛋白抗原结合(如猪、羊、鸡、兔、鱼等),所以粪便中含有人血红蛋白时才能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出现阳性,其他则为阴性,用此方法做粪便隐血试检测时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病人在做此项检查时,无需3天前禁肉类和含有过氧化物酶的蔬菜,也无需限制服用维生素C、铁剂等药物,比较之后从中可以看出试剂带法特异性很差,它不仅是人的血红蛋白隐血试验为阳性,而且使5种动物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试验均为阳性,这就说明了化学试剂带法试验的假阳性高于单克隆金标法的根本所在。

本文结果表明:粪便隐血单克隆金标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其中有3例标本为柏油便临床确为消化道出血,单克隆金标法测试均为阴性,考虑病人是否出血量过多,抗原量过剩的原因所致而出现的前带现象,之后将标本进行了稀释,重做为阳性。

免疫学隐血试验主要是检测下消化道出血,有部分下消化道出血不能检出,原因:①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经过消化酶降解变性或消化殆尽已不具有原来的免疫原性。②过量的大出血而致反应体系中的抗原过剩出现前带现象。③病人的血红蛋白抗原与抗体不匹配。

[1] 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27-235.

[2]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42-143.

[3] 丛玉隆,马俊龙,秦晓玲.当代体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95-299.

猜你喜欢

化学试剂单克隆消化道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化学试剂与耗材的管理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高校实验室化学试剂准备与管理模式研究*
在学校误服化学试剂,究竟谁的错?
钢铁企业化验室化学试剂管理分析
猪的消化道营养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TSH受体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