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热的耐心

2010-07-04徐鲁

读者 2010年3期
关键词:巴勃罗聂鲁达马里奥

徐鲁

智利不仅拥有长长的海岸线、白雪皑皑的南方大地和美丽的艾尔基山谷,还拥有一位伟大诗人:巴勃罗·聂鲁达。

聂鲁达的家在一个海岬上,那个地方叫黑岛。他的窗户外面,就是浩瀚的太平洋。1971年,聂鲁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斯德哥尔摩的颁奖盛典上,聂鲁达发表了激动人心的受奖演说。

他说:“……我的诗是地区性的、痛苦的,像雨水一样流淌。然而,我对人类一向充满信心,从未失去希望。”他在演说中还引用了法国诗人兰波的诗句,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世界、对整个人类的美好信念:“只要我们怀着火热的耐心,到黎明时分,我们定能进入那座壮丽的城池……”

聂鲁达的激情演说,曾经令无数智利同胞泪如泉涌。他火热的诗句和他对祖国、对人类的“火热的耐心”,也深深地感动了当时的青年作家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

是的,当斯卡尔梅达还是一名文学青年的时候,他最崇拜的人就是写过《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的诗人聂鲁达。他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聂鲁达那样伟大的诗人。但他的文学梦想一次次遭到了现实生活的扼杀。

斯卡尔梅达从智利师范学院毕业后,在一家小报找到了一个做文化编辑的职位。说是文化编辑,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娱乐记者”。因为他的上司十分明确地要求他“要想尽一切办法进入那些不入流的演出公司,接触那些女明星,报道她们的绯闻逸事”。

为此,斯卡尔梅达十分苦恼。眼看着与自己同龄的一些文友,都在国内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有的甚至得到了国外的文学大奖,斯卡尔梅达十分羡慕,也受到了强烈的刺激。

“不,这样下去可不行!这就像一盆盆冷水不断地浇过来……”他想,“无论如何,我该下定决心写一部小说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上司交给他一桩差事:去海边组一次稿,组稿的对象就是大诗人巴勃罗·聂鲁达。上司说:“你去那里,一定要为我们小报的读者搞到诗人的‘全方位情史,要让诗人以最生动的语言讲出他背后那些女人的故事。”

这是一次难得的出差机会。不过,斯卡尔梅达心里另有自己的打算。

他很快就住到了聂鲁达居住的黑岛上的一个小旅馆里。白天,他出去追踪各种线索,像那些职业狗仔队一样,去寻找聂鲁达所谓的“情爱生活”素材;晚上回到旅馆,听着大海的涛声,他开始着手创作自己构思已久的小说。

“我设想能通过这次机会,让巴勃罗·聂鲁达给我的小说写序,带着这个伟大的战利品,我将叩开智利最有名的出版社的大门……”多年之后他回忆说。

带着写一部小说的愿望,斯卡尔梅达在黑岛停留了很长时间。他几乎天天都到聂鲁达的住处附近转悠,顺便结识了在那所著名的别墅附近转悠的另外一些人,其中很多人成了他正在构思的小说的主人公。

斯卡尔梅达就是在那时结识聂鲁达的。智利文坛曾经流传过这么一段逸闻:斯卡尔梅达最初拿着自己写的几十页小说手稿向诗人请教,诗人匆匆地翻了几页,然后一边提裤子一边说道:“很好,年轻人,两个星期后我会把我的意见告诉你。”

两个星期后,斯卡尔梅达又敲开了诗人在黑岛上的别墅的大门。诗人走了出来。

“对不起,诗人先生,是我。”

“我看到了。”

“请问,您读过了吗?”

“读过了。”

“那您觉得怎样呢?”

“很好啊。”诗人说,“不过,那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您知道,在智利,所有的作家的第一本书,都写得非常出色。”

“那您愿意为我正在写的书作一篇序吗?”

“好吧,等您写完这本书,我非常高兴为它作序。”

诗人说完,就把这个成名心切的年轻人堵到了门外边。

但这并没有使斯卡尔梅达气馁。在后来漫长的文学道路上,伟大的诗人巴勃罗·聂鲁达成了斯卡尔梅达一生的精神导师和朋友。斯卡尔梅达始终以一个学生和文学继任者的身份,用自己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向他心目中的大师致敬、致谢。巴勃罗·聂鲁达也悉心指导着这个文学青年,亲手把他送上了拉丁美洲文坛。

斯卡尔梅达在黑岛上就开始构思和创作的那部小说,直到14年后的1983年,即聂鲁达逝世10周年之际,才得以完成。当时,已经在文坛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斯卡尔梅达,向智利的作家们发出了一个倡议:每位作家都创作一部作品,作为纪念巴勃罗·聂鲁达逝世10周年的献礼。

斯卡尔梅达创作的小说,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完成的。这部小说的名字叫《邮差》(又译为《聂鲁达的邮递员》)。

小说讲述的是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从小在海边长大的青年渔民马里奥·赫梅内斯,偶然得到了一份邮递员的差事,可是他的服务对象只有一位:住在黑岛上的大诗人聂鲁达……

马里奥虽然只读过几年书,但他有一颗细腻、聪慧的心。在一次次的送信过程中,他赢得了诗人的欣赏和信任,和诗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他甚至在诗人的启发和引导下,渐渐迷上了诗歌,感受到了诗歌所蕴涵的真理的力量,以及诗歌本身的魅力……

聂鲁达还帮助马里奥凭借诗歌的魅力,赢得了未婚妻的芳心。聂鲁达甚至亲自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在聂鲁达受命担任智利驻法国大使期间,从来都是给别人送信的马里奥,平生第一次收到了一封信和一个包裹——里面有诗人聂鲁达从巴黎寄来的一台小录音机,诗人请马里奥为他录下智利海岬上的风声、海涛声,以及黄昏时分海鸥的欢唱……

忠诚的马里奥满足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诗人的愿望。马里奥还把自己悄悄写出的诗歌,连同他录下的家乡的声音一起寄给了聂鲁达……

聂鲁达获得举世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后,马里奥和他的乡亲们一起收听了诗人激动人心的受奖演说……

两年后,智利发生了军事政变,已经回国定居的诗人遭到了敌人的监控和政治迫害。但马里奥一点也不惧怕此时与诗人保持来往可能导致的后果。他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诗人的居所,把一些国家、政府和文化名人发来的声援电报和慰问信,读给诗人听。

聂鲁达这时已经病得很严重,他让马里奥搀着自己站在临海的窗边,他想再看看阳光、大海、山谷和祖国长长的海岸线……

1973年9月,聂鲁达与世长辞。随后,马里奥也被军政府的逮捕。

不过,几年之后,智利诗坛又升起了一颗新星,他就是当年的青年渔民、曾经做过聂鲁达邮递员的马里奥·赫梅内斯……

《邮差》虽然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却亦真亦幻、有迹可循。美丽的故事里,饱含着作者斯卡尔梅达、智利人民以及全世界的读者对聂鲁达的热爱和敬仰。

这部小说在1985年出版后,短短几年内,就被翻译成近30种语言,受到全世界读者的热捧,并被欧洲和拉美许多国家选入大、中学的文学教科书。小说里讲述的这个感人的故事,也被改编成了话剧、电视剧和广播剧。1998年,《邮差》的中文版以《聂鲁达的邮递员》(李红琴译)为书名,首次在中国的《当代外国文学》杂志发表。

围绕着《邮差》所发生的故事还在继续……

《邮差》出版后,斯卡尔梅达又亲自执笔,把这部小说改编成了电影剧本,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迈克尔·拉德福执导拍摄。在剧中饰演主角邮递员的,是意大利家喻户晓的著名喜剧演员马西莫·特洛伊西。

马西莫一直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可是,当他读完斯卡尔梅达改编的剧本之后,激动地对导演说:“到哪里去找如此动人的故事呢?毫无疑问,这将是我今生出演的最成功的角色!”

导演却心存顾虑:“……可是,兄弟,这个时候您更需要的是疗养!”

“不!没有什么比遇上一个好剧本、好角色更重要的事情!”

导演仍然几次提醒他:“为了一部电影,值得搭上您的性命吗?”

“是的,这部电影就是我的生命。”

就像小说里的马里奥全身心地忠诚于他心中的诗人聂鲁达一样,马西莫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部电影和这个角色的创作与塑造之中。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以超乎寻常的敬业精神和顽强意志,把自己和剧中的马里奥融为一体。

等到电影全部镜头拍摄完成,进入后期录音阶段时,马西莫的身体已经变得十分虚弱和糟糕。有时候,虚弱的身体只能允许他工作两个小时,但他咬紧牙关,坚持到了封镜那一刻。

在电影停机后十二个小时,当摄制组的同行们在酒吧里庆祝拍摄完成的时候,马西莫才应约前去医院准备手术。然而,就在他躺上手术台那天,他还没有来得及看到他所塑造的角色的巨大成功,还没有来得及收到人们祝贺的鲜花,便永远告别了人世……

马西莫和他饰演的马里奥的故事,无疑又为这个真实的故事,平添了更加美丽的色彩:“这部电影就是我的生命。”

小说里写到过这样一个细节:当智利国家电视台宣布,将要转播诗人聂鲁达在斯德哥尔摩发表诺贝尔奖受奖演说时,马里奥和他的乡亲们甚至全智利的人民都激动万分!

“……我必须对善良的人们、对劳动者、对诗人们说兰波说过的那句话:只要我们怀着火热的耐心,到黎明时分,我们定能进入那座壮丽的城池……”

正是因为这句话,斯卡尔梅达一开始就把他的小说定名为“火热的耐心”。

是的,对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你要永远去热爱;对整个人类、世界和未来,你要永远怀着火热的耐心!

诗人聂鲁达就是这样做的。

他的学生、他的文学事业的继承人斯卡尔梅达也是这样做的。

斯卡尔梅达小说里的主人公、诗人聂鲁达的邮递员马里奥,也是这样做的。

因为扮演诗人聂鲁达的邮递员而献出生命的伟大的喜剧演员马西莫,也是这样做的。

“只要我们怀着火热的耐心,到黎明时分,我们定能进入那座壮丽的城池……”这是回响在智利的海岬上、山谷间的一个永远伟大而不朽的声音。

猜你喜欢

巴勃罗聂鲁达马里奥
“Forever Young”
新批评视角下聂鲁达情诗解读
马里奥闯世界
希梅内斯诗学观念下聂鲁达的诗歌研究
为了遇见
职业杀手
超贱小幺鸡
超贱的小幺鸡
英 雄
巴勃罗·毕加索:不安分的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