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肌胞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2010-07-04来春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9期
关键词:疱疹口病干扰素

来春梅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澜石医院(528000)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故通称为手足口病[1]。而聚肌胞注射液是一种高效干扰素诱导剂,其具有广谱抗病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佛山市禅城区澜石医院自2007年8月至2008年9月收治手足口病患者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手足口病患儿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均同期就诊。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两组在年龄、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手掌足底疱疹,并有口腔黏膜的疱疹,与手足部疱疹同时或先后出现[2]。

1.2 辅助检查

血常规、脑脊液、脑电图、病毒检测等。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病毒唑静脉滴注(病毒唑用量为:1mg/kg,加入5%葡萄糖液体中1次/d,病毒唑与液体量的比为1mg∶100mL,聚肌胞肌内注射(聚肌胞用量为:0.025mg/kg,1次/2d)。对照组在静脉滴注病毒唑的基础上(用法用量同治疗组),加用导赤散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两组均治疗3d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显效:2d内体温恢复正常,疱疹明显减少,3d内不流涎,食欲明显改善;有效:3d内体温正常,疱疹减少,5d内不流涎,食欲有所改善;无效:治疗4d仍发热,疱疹没有减少反而增多,持续流涎,食欲减退,口腔内黏膜充血,疱疹破溃[3]。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8例,有效率60%;两组总有效率80%。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446,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手足口病由于其传染性强、流行快、夏秋季发病率高,并且常伴有突然高烧、咽痛、流涎、拒食等症状,其治疗起来难度较大。有些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认识不够,仅觉得就是“感冒”而已,随便到药店买点消炎药和感冒药给小孩吃,经过几天的胡乱“治疗”,无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重,便急匆匆到医院就诊。由于人们对药物大都缺乏正确的认识,滥用抗生素,给合理安全用药带来极大隐患,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危机生命。近年来国内临床上运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而聚肌胞通过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而起到抗病毒作用,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干扰素在临床上的应用相当广泛,所以对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的研究和利用值得探讨;聚肌胞价格便宜,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肠道病惟一的宿主,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均具有较强传染性。此类病毒主要经粪便及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黏膜疱疹破裂流出的黏液进行传播。在于手足口病的预防方面应养成勤洗手、勤通风的习惯,不要让儿童喝自来水,远离患儿;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消毒;避免带儿童到人口密度高、空气流通差的场所,病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勤晒衣被;儿童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到医疗机构就诊。病症如果较轻则无需住院治疗,注意多休息、注意饮食卫生既可。到目前为止本病尚无针对此疾病的特效疫苗,在病症的治疗上主要还是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临床上对于没有一定的儿科工作经验的医师很难发现病情危重患儿的四肢抽动而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及早发现重症病例与尽早救治是防止病情的近一步恶化的关键所在[4]。

在手足口病的护理方面应做到: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工作,因患者家属对本病情况缺乏了解,精神过于紧张、焦虑,此时应耐心地向其说明病情以缓解其情绪;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定期测量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并及时报告给医师,针对性地做好处理方法;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定期换洗患儿衣物、被褥并保持干燥,患儿衣服应宽大、柔软,禁止留长指甲,以防止抓破皮疹而引起并发感染;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病房内的交叉感染;避免患儿剧烈活动,多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预防营养不良。适当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5]。

[1] 陈小玲,蔡永琴.手足口病的症状及个人预防措施国外医学[J].基层医学论坛,2009,11(22):1030.

[2] 陈烈,李明桂,张发梁.手足口病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6):79-80.

[3] 王惺惺,冯建科,李宗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20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9,5(6):21-22.

[4] 钱月梅,李贵才,谢鹤.379例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10):610-611.

[5] 王春香.聚肌胞治疗带状疱疹4例报告[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0):2401.

猜你喜欢

疱疹口病干扰素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的疗效分析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