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荣×大×杜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010-06-29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周晓容杨飞云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周晓容 杨飞云 肖 融 江 山 汪 超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迅猛发展,畜禽生产规模 不断扩大,集约化、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业废弃物污染越来越严重,粪尿中大量的氮被降解成挥发性氨和胺类化合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多种不良影响。然而氮的排泄量与氮在机体中的利用效率存在密切联系,如何通过日粮调控减少氮的排泄,对于提高畜禽生产效率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诸多研究均表明,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IPAAP)为评价饲料蛋白质品质、确定猪氨基酸需要量、利用合成氨基酸和饲料氨基酸特性配制氨基酸平衡日粮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Chung 和 Baker,1992;Wang 和 Fuller,1989)。 本试验探讨了氨基酸平衡模式下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荣×大×杜生长猪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以期寻找出荣×大×杜生长猪的适宜蛋白质水平,为配制生长猪低氮日粮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试验选用体重为25 kg左右的荣×大×杜三元土杂猪90头,按体重相近、公母一致的原则随机分到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三个组均为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加合成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6%、15%、14%,除粗蛋白质水平外,各组其余营养成分大致相同,试验期为54 d。试验从体重25 kg开始,65 kg左右结束,测定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以及养分消化率。
1.2 时间及地点 2008年4月至2008年6月在重庆市荣昌县路孔镇久光养猪合作社进行。
1.3 饲粮配制及营养水平 采用真可消化氨基酸及氨基酸平衡模式[Lys∶(Met+Cys)∶Thr∶Trp=100∶61∶64∶18]并参考 NRC(1998)猪饲养标准配制,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1.4 饲养管理 试验过程中各组采用湿拌料饲喂,每天饲喂3次,保证每次喂饱后料槽内略有剩余,自由饮水。在同一栋猪舍地面饲养,各组环境条件一致。每天认真观察猪只采食、活动、粪尿情况。按常规程序和方法进行驱虫、免疫及饲养管理。
表1 各组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
1.5 测定指标和方法
1.5.1 生产性能指标 于试验开始、试验结束时空腹称重,以圈为单位计算日采食量、日增重及料重比。
1.5.2 养分表观消化率 采用4N盐酸不溶灰分内源指示剂法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前4 d开始于每天早晨9∶00、下午3∶00左右收集部分新鲜粪样,以圈为单位每次收粪为(300±50)g,连续收集4 d。每天收集新鲜粪样后,按每100 g粪样加5 mL 10%硫酸固氮和少量甲苯防腐。将4 d的粪样混匀,在60~65℃条件下烘干,置室温条件下回潮24 h,称重、记录、粉碎,分装于样品袋中备用。日粮和粪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测定参照杨胜(1993)方法进行。
1.5.3 经济效益分析 以当时物价为基准,计算各组经济效益。
1.6 数据统计 采用SPSS软件11.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 试验结果
2.1 试验猪生产性能 结果见表2。
表2 试验猪的生产性能
由表2可知,各组日采食量基本接近,而日增重各试验组均较对照组高,其中试验1组最高,比对照组高44.2 g/d,试验2组与对照组相近,各试验组日增重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试验1组料重比较对照组低4.3%,试验2组与对照组相近,各组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
2.2 试验猪养分表观消化率 结果见表3。
表3 试验猪的养分表观消化率 %
从表3可知,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试验2组比对照组高1.31%(P<0.05),处理1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各组间基本接近,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钙表观消化率,处理1、2组分别比对照组高13.7%(P<0.05)和 9.03%(P>0.05);磷、粗灰分表观消化率,各组间基本接近,未达到显著差异。
2.3 不同处理试验组经济效益比较 见表4。
表4 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4可知,试验1组每千克增重成本较对照组少0.42元,试验2组每千克增重成本较对照组少0.23元。试验1组降低幅度最大,而试验2组的降低水平也较理想。
3 分析与讨论
3.1 氨基酸平衡条件下,不同蛋白质日粮处理试验猪的生产性能比较 Kerr等(1995)将仔猪、生长猪和肥育猪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由19%、16%和14%降至15%、12%和11%,在未补充合成氨基酸的情况下,猪的生产性能下降,补充合成氨基酸后,则猪的生产性能不受影响。Canh等(1998)研究了不同粗蛋白质水平(16.5%、14.5%和l2.5%)的日粮对生长肥育猪(50~100 kg)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猪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无显著影响。邓敦等(2006)研究表明,在体重为60 kg左右的生长猪日粮中添加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和苏氨酸 (Thr),可使肥育猪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从16.1%降低到13.3%,且大幅度降低氮排泄量而不影响其生产性能。本试验中试验1组和2组生产性能与对照组比较,日采食量基本接近,而日增重、饲料利用效率试验1组均较对照组高,试验2组与对照组接近。试验1组比对照组高44.2 g/d,料重比对照组低4.3%,但均无显著差异 (P>0.05)。综合生产性能指标可以看出,试验1组的生产性能优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本试验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通过氨基酸平衡氨基酸技术将传统日粮的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2个百分点配制的低蛋白质日粮,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无负面影响。
3.2 低蛋白质日粮对生长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氮和磷是畜禽粪便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物质,Lenis和 Jongbloed(1999)报道,猪食入氮的 20%左右通过粪便排出,50%左右通过尿液排出。减少氮排出量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保持日粮氨基酸满足动物需要的前提下,降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而氨基酸平衡是影响日粮蛋白质利用的重要因素,日粮氨基酸组成越接近动物维持和生长的理想蛋白需要,动物需要的有效蛋白质越少,尿中排出的氮就越少,因此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平衡日粮氨基酸,提高蛋白质利用率是降低氮排放的有效途径。
本试验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将生长猪日粮蛋白质水平从16%降至15%和14%,各组间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平衡日粮氨基酸主要影响氮代谢,降低尿氮排放有关。这与梁福广等 (2006)报道一致。梁福广等(2006)研究发现,日粮蛋白质水平主要影响尿氮的排出,若从氮排出量的绝对值来看,总氮排出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尿氮排出显著降低引起的;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间氮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中,通过平衡氨基酸降低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干物质、钙表观消化率有提高趋势,而对磷、灰分表观消化率影响不大。这与Han(1995)、Jin 等(1999)在仔猪上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这可能与试验条件、试验对象有关。Han(1995)以9.5 kg的仔猪为试验对象,发现16%CP+Lys与高蛋白质组相比,显著改善了干物质、粗灰分、碳水化合物及能量的消化率(P<0.05),而对粗蛋白质、粗脂肪(EE)和各种必需氨基酸(EAA)无显著影响。Jin等(1999)向赖氨酸强化的仔猪低蛋白质日粮(15%CP)中,添加 Met、Thr或添加Met、Thr及 Trp与对照组相比 (18%CP)均极显著改善了DM消化率(P<0.01),显著改善了氮的消化率(P<0.05),而对粗脂肪、磷、粗灰分及总能的影响不显著(P>0.05)。
3.3 不同处理试验猪的经济效益分析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体重25~65kg阶段生长猪蛋白质水平从16%降低到15%、14%,试验1、2组每千克增重所需饲料成本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0.42元和0.23元。有相关研究表明,低蛋白质日粮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闫祥洲等,2008;吴信等,2006;乔建国等,2002)。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添加限制性氨基酸配制低蛋白质日粮不仅可节约大量的蛋白质饲料,一定程度上缓解日趋紧张的蛋白质资源,同时也可以减少猪氮、磷的排放,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还有利于降低单位增重成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4 结论
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来平衡氨基酸,将荣×大×杜三元土杂猪的生长猪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至15%或14%,不仅不影响其生产性能,还可提高日增重,降低单位增重饲料成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综合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以及经济效益指标,日粮氨基酸平衡条件下,荣×大×杜生长猪的适宜蛋白质水平为15%。
[1]邓敦,李铁军,黄瑞林,等.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肥育猪氮排放量和生产性能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21(增刊):166 ~ 171.
[2]梁福广,何欣,马秋刚,等.不同蛋白质水平条件下氨基酸平衡日粮对生长猪氮、磷及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3):23 ~ 26.
[3]乔建国,闫素梅,杨玉芬,等.使用赖氨酸和蛋氨酸强化低蛋白日粮对于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2,23(4):32~33.
[4]吴信,黄瑞林,印遇龙,等.低蛋白日粮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198 ~ 6200.
[5]闫祥洲,李忠建,赵彩艳,等.不同粗蛋白和能蛋比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8,1:33 ~ 35.
[6]杨胜.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7]Canh T T,Aaminka J A,Schutte J B,et al.Dietary protein affects nitrogen excretion and ammonia emission from slurry of growing-finishing pigs[J].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1998,56:181 ~ 191.
[8]Chung T K,Baker D H.Ideal amino acid pattern for 10-kilogram pig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2,70:3102 ~ 3111.
[9]Han JK.Protein sparing effectand amino acid digestibilitiesof supplemental lysline and methionine in weaning pigs[J].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l995,8 (41):393.
[10]Jin C F,Kimi H,Hank,et al.Effects of supplemental synthetic amino acids to the low die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growing pigs[J].Asian-Aus J Anim Sci,1999,11:1 ~ 7.
[11]Kerr B J,Mckeith F K,Easter R A.Effect of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characteristics of nursery to finisher pigs fed reduced crude protein,amino acid supplemented diets[J].J Anim Sci,1995,73:433 ~ 440.
[12]Lenis N P,Jongbloed A W.New technologies in low pollution swine diets:diet manipulation and use of synthetic amino acids[J].Asian-Austral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9,12:305 ~ 327.
[13]NRC.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Swine.Tenth revised edition[M].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8.
[14]Wang T C,Fuller M F.The optimum dietary amino acid pattern for growing pigs.1.Experiments by amino acid deletion [J].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1989,62:77 ~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