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弥漫教育哲学的宏大世界——访著名教育家魏书生

2010-06-25肖昌斌

湖北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魏书生常识教育

◎/本刊记者 肖昌斌

夜深人静,喧闹的云梦县城已渐渐沉睡。魏书生在下榻的酒店送走最后一批来访者之后,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与魏书生比邻而坐,丝毫感觉不到他是一位大家,倒像一位至善的长者、一位至心的朋友。面对采访,他谦谨而又专注,随着语意和节奏,自然而轻微地做着手势。他说话像他写文章,喜欢用句号而不用感叹号,阐述观点娓娓道来。

“处天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魏书生用前半句话鞭策自己把大事看小,出得来,放得下,输得起;用后半句要求自己不小看自己,每个人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要尽到生存的责任,享受生存的乐趣。

魏书生是一个令人敬慕的宏大世界,虔诚地走进这个世界,发现他的教育思想中蕴涵着朴素的哲学,满眼的教育智慧和人生感悟足以让所有的来访者惊奇、痴迷;不舍地走出这个世界,一种无形的力量则催人奋进和思考,世人眼中平淡的教育原来还会如此精彩。“发展”“创新”“质量”“幸福”是采访的主题。他将一个个常识组成严密的逻辑链,时而和着韵律,时而踏着节拍,用幽默的语言给这些抽象的词汇赋予了感情、色彩和温度。

发展需要守住常识,计算成本

魏书生说,教育需要坚守的就是大多数人民群众认可的、大多数师生愿意接受的常识,这些常识常常就是符合规律、科学的人间大道。对这些常识,一定要坚守、坚守、再坚守,决不动摇,教育事业就一定能科学发展。

首先,坚守民族的传统常识。先贤先哲说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古代如此,现在亦然,再过一万年都用不着改变。其次,坚守新中国师生们耳熟能详的常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三有一守、注重实践、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第三,就是要坚守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坚守自身做得对的事情,绝不动摇。

回忆12年来局长兼书记的工作经历,魏书生说,他真的没提出什么新的理念,无非就是帮助机关干部、师生员工们反复温习这些常识。

盘锦市一直不办重点小学初中,一直均衡发展,老百姓一直不交择校费。这在魏书生看来,就是坚守了服务人民、尊重规律的常识。一届一届教育局领导班子无非就是按老百姓和领导的要求,一点一点地把均衡发展落到实处。少来锦上添花,多去雪中送炭。以校舍为例,大洼县农村校舍比县一中强,大洼、盘山两县农村校舍整体好于城区,这就出现了新的不平衡。以后盘锦要改善城区的校舍,使其不低于农村,或略高于农村的标准。目标定了,就不动摇,每年减少一些。今后盘锦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的布局调整,还是要守住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老百姓需求这些基本常识。

盘锦市连续15年把重点高中公费招生名额的100%分配到城区初中的做法,是学习山东招远的经验,学习后,大家感觉符合教育规律。搞教育的人都明白这样的常识:如果政府不极端偏心,故意集中人力财力,办几所显示政绩、供人参观的窗口学校,而是大致主持公道,校长、教师、生源大致公平分配,每所初中、小学谁比谁都强不了多少。其实哪一所学校宣传自己比人家强很多,那一定是掩盖了许多真相的炒作。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有钱了才能办。很多不需要钱的事情或者成本很低的事情我们做好了,也是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我在1997年10月任教育局局长,就职演说时提出‘五个一分钟’(家务劳动一分钟,写日记一分钟,唱军歌、唱校园歌曲、唱好歌一分钟,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一分钟,练注意力一分钟),后来又增加了一分钟读名著、一分钟演讲,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新意,都是人生成长发展的常识。我读了几百位好人、伟人的传记,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终生爱一项劳动、爱一项体育活动、爱一项文艺活动、爱写日记、爱读书、爱助人的习惯,都有良好的注意力。‘七个一分钟’既然是公认的常识,有利于每一位学生,有利于国家,时间成本不算高,经济成本又很低,教育行政部门就有责任帮助师生守住不动摇。”

魏书生说,会议叠加、文件打架、制度碰撞不是科学发展。守住了常识,遵循了规律,才是科学发展,才能找到幸福的感觉。所以不能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党中央的要求,当作一时的工作任务,而要当作一生追求幸福的需要。

创新并非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有的人喜欢标新立异,认为只有自立门派,推出“某某教育”才叫教育创新。当前的中国教育,并不缺少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缺少的是坚守。魏书生说,什么是“素质教育”,就有50多种复杂的解释,其实不管怎么解释,大家都明白,就是说了几十年的“老老实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他对把“这是一堆萝卜”说成“此乃若干萝卜之组合也”的“创新派”颇有微词。

在魏书生眼中,创新的含义就是在坚守常识的基础上,往深处扎根,向高处发展。民族传统常识根植于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土壤;新中国师生的经验根植于6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土壤;自己的优点长处根植于自己心灵真善美的土壤。坚守这些常识,根基深了,充满生命活力,再广泛吸收国内外有利于自己抽新枝、长新叶的理论和经验。把人家的理论和经验当成自己的营养和水分去吸收,既守住、发展了自己,又赞扬、肯定了别人。

他说:“创新不是遍地挖坑,今天挖一个坑,明天再换一个挖,一年挖几百个新坑,哪个都不深。基础教育的那点事儿,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只管往深处做就是了。”

他认为,学习新理论,要防止陷入概念的折腾之中。学习外国经验,不能一阵子凯洛夫,一阵子赞可夫,一阵子布鲁姆,一阵子布鲁纳;刚学了半年芬兰,又忙着模仿丹麦;刚照搬一点德国职业教育的皮毛,没来得及深研,又忙着考察日本的技能培训……似乎在不断创新,实质在来回折腾,浪费时间,消耗成本,不仅难有收获,而且贻误工作。学习外地、外校经验,不能离开自己的实际,全盘照搬。照搬的结果,会成为一轮又一轮的折腾。既伤害了自己,又给先进经验抹了黑。

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创新。魏书生说:“单讲一个大课间,除了统一的广播体操外,我们要求各校再自编一套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12年来,有的学校编秧歌,有的学校编武术,有的跳竹竿,有的跳皮筋,有的舞彩圈,有的甩红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校立足自己的项目,学习人家的长处,微调自己的动作,现在越做越好,越做越精,这就是创新。”

质量源于民主管理,科学治教

魏书生繁重的工作任务、社会活动丝毫没有影响他教学、治校和治教的质量。魏书生没有分身术,但他有比分身术更高明的智慧——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

魏书生说:“我这些工作加在一块在外人来看,应该说比较忙,但是不管怎么忙,我真的是感觉很轻闲。以1998年为例,我教一个班的语文,同时任浙江书生中学的校长,办校初期还是挺费事的;在刚成立的盘锦市职业技术学院,我是院长;在教育局,我是书记、局长。都是实实在在的活,没法逃避的活,但我仍然没有忙的感觉。处理书生中学的事,周六、周日去,这边的事我就全放下,到那儿不慌不忙,有几件事,办几件事,周一回来照样给学生上课。8点钟赶到教育局,领着教育局机关的员工做操,我做操可能是最认真、最规范的。做完操到职院去看看有什么事需要解决。忙只能增加心理负担,增加焦虑的情绪,还导致智力低下。自己要想清楚,哪个是不做不行的,哪个是副职、助手能做的,哪个是再拖两天没问题的,还有的事你再拖一个月没准儿就自动解决了。不是分身有术,而是我强调民主和科学。民主,是为大家办事,靠大家的力量;科学,实际就是重视建立计划、制度、规矩、程序。”

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的基本立场是“以人为本”。在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管理中,校长要让教师成为管理的主人。魏书生说:“教与学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理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的平等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这种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决策,即“教什么”“怎么教”等重大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扬民主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施。

科学治教就是依法治教、依法治班、依法治校。魏书生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以提高效率为目的,建立起教育教学三大管理系统:计划执行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三大系统环环相扣,实现由传统的他律、他控转向自律、自控。

快乐来自学习工作,松静匀乐

魏书生说:“我只要往课堂上一站,高兴劲儿全上来,精气神全来了。所以我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教书。坚守‘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幸福观,就能茅屋住得,高楼居得;高官做得,百姓当得;顺境处得,逆境受得;表扬禁得,批评听得。在人生任何一个位置上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制定学习的目标,在为祖国、为人民尽到责任的同时,享受到做人的幸福感、自豪感、尊严感。有人问我如何守住平常心,就是四个字:松、静、匀、乐。”

魏书生风趣地解读“松静匀乐”:

什么松,身体松。学生来到学校无非就是看看书、写写字、算算题、想想事,哪有一件是让你绷紧肌肉的?越绷紧肌肉,心情越紧张,思路越不流畅,效率越低。把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放松,让二百六十块骨头都放松,让一百四十亿个大脑细胞,全身五十多万亿个细胞全都松下来。

本刊记者采访魏书生

什么静,心灵静。守住心灵的宁静,想自己心灵世界里有一汪湖泊,您站在湖泊的边上,想人是什么。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发展的、变化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算是全校倒数第一、倒数第二的同学也绝不允许瞧不起自己,因为你是一个极其宏大的世界。守住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善美,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真谛,坚守、坚守、再坚守,拓展、拓展、再拓展,你就能找到你自己发展的空间,能找到你尽到生存责任的阵地,你就活得有价值,也容易快乐起来。守住内心深处那汪宁静的湖泊,对现代社会的人而言,尤其需要守住心灵深处宁静的能力。现在有一句挺好听的话是“力争超常规发展”。大家想一想,超常规发展翻译过来是什么?是不正常发展!不正常的阶段必然会伤害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东西,破坏本不应该破坏的文明,伤害本不应该伤害的传统。所以,许多人在这个历史阶段感到灵魂流浪、心情飘忽、思想没有家园。于是浮躁成为社会流行病。那怎么办呢?只能训练自己闹中求静、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以我心应万物,还世界以本来面目,守住心灵的宁静,让自己心灵的湖泊平静得不仅没有波澜,而且没有一丝涟漪。这是现代人生存的必备本领之一,这样你就找准了自己应该坚守的阵地,风吹浪打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

什么匀,呼吸匀。人世间对生命来说最宝贵的是什么?有人说是权力。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都处于没有权力的位置,但他们却活得非常快乐。我敢保证一万年以后,还是老百姓多,当官的少;小官多,大官少。那是金钱吗?过去是,但现在不是了。因为社会保障体系更健全,最穷的人家都有社会救济了。去年年底,咱们已经人均两千美元了。所以,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那么接下来,最宝贵的是什么呢?我说是两个字——呼吸。呼吸是最要紧、最宝贵,也是最廉价的。当你感觉到一呼一吸得来不易的时候,当你怀着感恩之心对待一呼一吸的时候,你天天都生活在感恩之中、快乐之中。深吸一口气,感受它给自己的心肝脾胃带来的欢愉,你是何等的幸福。学生走进考场,心情紧张,惴惴不安时,静下心来,深呼吸五口,紧张情绪保证缓解。两个学生吵架,使你心情不愉快,深呼吸五口,火气顿消。

什么乐,情绪乐。何谓乐观主义,不是一个人一辈子一帆风顺、不断发财、经常升官。真正的乐观主义者在面对人生的挫折、磨难、打击时,面对别人的误会、指责、毁谤时,能够坚守住内心深处追真向美的阵地,坚定不移、乐观进取。晚年的释迦牟尼拿着碗到四面八方化缘,但他仍然快乐。他的一个弟子想把他害死,取而代之,便在他讲经的路上,从山上推下大石头,佛祖早已预知,轻松化解,一笑置之,不慎、不怒、不怨、不恨。后来,这个弟子又在他讲经的路上安排一头大象,想把他踩踏至死,佛祖又轻松地化解,仍然一笑置之,不慎、不怒、不怨、不恨。坚守住这样乐观进取、积极向上、追真向善求美的阵地,一辈子哪里还有不快乐的时候呢?哪里还有不笑的时候呢?

当人在“松静匀乐”的状态时,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人们从早到晚,行走坐卧都不离这个“松静匀乐”。老师们在写备课笔记时,多支付了许多无效的成本,许多都是无效劳动,为什么呢?因为你一边写一边生气,这篇课文有什么写的,都不知道写了多少遍,不写还不行,校长要检查,糊弄糊弄也不行,抄袭也不好,于是就一边写、一边恨,一边写、一边烦,这样会有效吗?反过来,如果用“松静匀乐”的态度去写,你就会想,这是多便宜的事呀,在和平的环境里,用公家时间练字,用公家时间搞科研,用公家时间研究学生,用公家时间提高自己写作的素质。这么想,不就是占便宜了吗?这就是有效思维,这就是有益思维。

45分钟的课堂像一个宏大的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择业”、主动“创业”、主动“就业”,千万不要“待业”。教师板书有新设计,语言有新节奏,写字有新突破,教案有新改进。这样的一堂课,师生都会在发展中享受创新的幸福。全中国每一位老师都曾经上过成功的课,都享受过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发展的幸福。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坚守住成功的阵地,决不懈怠,一点一点、一寸一寸地拓展成功的阵地。一个老师如果不和学生在一起,上课了夹着书本来,下课了夹着书本走,哪有幸福可言。只有做一名教学爱好者,感到课堂像自己的精神家园,才可能享受教师的幸福。

“全市干部、教师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这句话是盘锦市教育局12年来每年工作计划中不变的结束语。或许,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是打开魏书生教育哲学之门的钥匙。

猜你喜欢

魏书生常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靠不住的常识
魏书生:为“教书”而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魏书生:改革最重要的是守住常识
挑重担才是“占便宜”
挑重担才是“占便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