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葙子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2010-06-20张丽丽孙广振胡洪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4期
关键词:花柱果壳黑色

张丽丽 孙广振 刘 丹 胡洪峰

1.河北以岭医药集团;2.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35

青葙子是较常见的中药,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功效清肝泻火,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目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1]。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或栽培[2]。常见误用品有同属植物鸡冠花Celosia civistata L.的干燥成熟种子,苋属Amaranthus的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及繁穗苋Amaranthus paniculat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3]。古本草[5]认为鸡冠花和青葙子是功效不同的两种中药,其中鸡冠花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另外还发现青葙子中掺有苦地丁子(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1]的干燥成熟种子)及商陆子(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 或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1]的干燥成熟种子),其中商陆子有毒[2]。对青葙子及其混淆品的鉴别已有报道[7-12],但药材性状不够直观,由于基层实验条件所限,在药材市场购销中,鉴别较困难,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通过对外观性状的研究发现,其形状、大小、种脐的位置、残留果壳的形状及花柱的长度,就能较准确、快速的识别其真伪。

1.青葙子 2.鸡冠花子3.繁穗苋子 4.反枝苋子5.苦地丁子6.商陆子

1.青葙 2.鸡冠花 3.繁穗苋 4.反枝苋

1 青葙子 呈扁圆形,少数圆肾形,直径1~1.5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可见细网状花纹,中间微隆起。侧边中央微凹处有一突起的种脐,有的稍偏。种皮薄而脆。有时残存黄白色帽状果壳,其顶端有一丝状花柱,长4~6mm。气微,味淡[1][5]。

2 鸡冠花子 呈三角状圆形或肾形, 直径1~1.7mm, 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具网状纹理。侧边微凹处有一柄状凸起的种脐并偏向一端。残留的果壳帽状,顶端花柱丝状,长2~3mm。气微,味淡[5][6]。

3 繁穗苋子 呈卵圆形,一端稍尖,中央隆起,长约1.2 mm,宽约1mm。表面棕黄色或褐色。在扩大镜下观察,近边缘处可见明显的环状棱线。种脐位于尖端凹陷处,残留的果壳呈三角状漏斗形,花柱短小,多3裂、稀2裂。气微,味淡[5]。

4 反枝苋子 呈略扁的球形或卵形,一端稍尖,两面凸,直径1~1.2mm。表面红棕色或棕黑色。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近边缘处隐约可见多列环状棱线,边缘钝刃状。残留的果壳略呈漏斗形,柱头3,有时2,呈锥刺状。气微,味淡。

5 苦地丁子 扁心形,直径1.5~2mm,黑色,有光泽。在扩大镜下观察,边缘具4~5列小凹点,种阜鳞片状,长1.5~1.8mm,远离[3]。气微,味苦。

6 商陆子 扁圆肾形或肾圆形,直径约3mm[3],种脐位于凹陷处,有时开裂呈嘴状,黑色,味苦,有毒[2]。

[1] 中国药典,200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委会.中华本草.

[3] 中国植物志,25.

[4] 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第二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 南京军区后勤部药品检验所.青葙子及其六种混淆品的鉴别[J].中药材,1995.

猜你喜欢

花柱果壳黑色
丢失的花柱
山竹果壳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空果壳
黑色食品为什么受欢迎
黑色
漆黑一片
身陷果壳,心游宇宙
赤霉素对亚高温胁迫下番茄花柱外露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暴打“媒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