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评价

2010-06-19崔英

中外医疗 2010年19期
关键词:鸟氨酸血氨肝性

崔英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消化科 上海 201700)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的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发生严重影响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门冬氨酸鸟氨酸和乳果糖是目前临床上运用较多的药物,两者联用起到协同作用;而谷氨酸钾、谷氨酸钠则为临床上较早用于肝性脑病的药物,我们将其作为对照,与门冬氨酸鸟氨酸和乳果糖联用组对肝性脑病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因肝硬化住院的患者56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组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38~70岁,平均(49±11)岁;对照组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5~72岁,平均(55±18)岁。根据Child-Push分级标准,其中治疗组中A级5例,B级7例,C级16例;对照组中A级4例,B级10例,C级14例。根据肝性脑病分期,治疗组中I期4例,II期10例,III期8例,IV期6例;对照组中I期5例,II期9例,III期10例,IV期4例;所有患者的诊断根据2000年9月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为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严重的心肺疾病,心理、精神疾病,近期服用镇静剂,酒精中毒者。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肝性脑病分级等无差异。

表1 2组疗效比较 [n=28,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给予限制蛋白摄入、抑制胃酸分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2支(瑞甘,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2.5g/支)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乳果糖口服溶液,每日3次,每次10mL,共14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谷氨酸钾1支和谷氨酸钠1支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所有患者治疗前进行血氨、肝功能检查,治疗14d后再次复查。

1.3 疗效判定

参照既往报道标准[2]。显效:6h内安静、清醒,10d内无肝昏迷发作;有效:48h内安静、清醒,10d内再次肝昏迷发作;无效:48h内清醒或4h后转清醒,但10d内多次发作或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双侧检验,P<0.05判断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患者各肝功能分级组治疗前后血氨水平比较(±s,umol/L)

表2 2组患者各肝功能分级组治疗前后血氨水平比较(±s,u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比较(±s,d)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86%(24/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15/2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1)。

2.2 2组患者各肝功能分级组治疗前后血氨水平的比较

2组治疗后血氨水平各肝功能分级组结果并不一致,治疗组内ChildA级和ChildB级组与对照组血氨下降水平比较P<0.05,而ChildC级在2组中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

治疗后治疗组TBIL、ALT、A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3。

3 讨论

肝性脑病是晚期肝硬化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并发症,也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预后差,死亡率高。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血氨升高、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例失调和假性神经递质等方面,其中最为主要的为氨中毒学说,因此临床上通过各种方法降低血氨以期达到治疗肝性脑病的作用。

门冬氨酸鸟氨酸是L鸟氨酸-L门冬氨酸复合物,直接参加尿素循环,鸟氨酸是尿素循环中的起始底物,是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的活化剂,与血液循环中氨等有毒代谢物结合,促进尿素合成,加速体内有毒物质特别是氨的排除。天门冬氨酸则参与肝细胞内谷氨酰胺和核酸的合成,既可促进肝脏内谷氨酰胺合成,又间接参与三梭酸循环合成,并提供能量代谢的中间产物,增加肝脏的功能,达到肝脏双重解毒,加速肝细胞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过程,从而能迅速降低体内异常升高的血氨浓度,促进肝性脑病患者神智恢复,扑翼样震颤消失[3]。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双糖,在小肠内不被吸收,结肠内乳果糖被结肠菌群酵解,能增加大便次数,从而减少氨负荷,降低血氨水平。2种药物单独运用在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并取得满意的效果[4~6],但两者联用的报道较少,而临床上又较多使用。因此,本文通过对56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发现门冬氨酸鸟氨酸与乳果糖联用与传统的谷氨酸钾、谷氨酸钠相比在减轻昏迷程度及降低血氨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能迅速降低患者血清TBIL、ALT和AST水平。另外,研究发现对于ChildA级和ChildB级患者门冬氨酸鸟氨酸与乳果糖联用组的降血氨作用较为突出,但对于ChildC级患者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纠其原因可能与ChildC级患者病情较重,其发病原因并不单纯为氨中毒,尚有其他如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比例失调和假性神经递质等病因存在,也可能是本研究病例过少或用药时间较短所致,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讨。

总之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门冬氨酸鸟氨酸联用乳果糖能明显降低血氨、改善肝功能,显著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运用安全,不良反应少,是临床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方法,并已在临床中实施。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肝脏,2000,5(4):257~263.

[2]杨海平,康艳丽.雅博司治疗肝性脑病4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4,45(17):61.

[3]刘俊杰.门冬氨酸鸟氨酸在肝硬化并肝性脑病中的应用观察[J].肝脏,2005,18(6):203~204.

[4]丁一娟,于皆平,罗和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并肝性脑病及肝功能异常[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7):656~657.

[5]李睿,郭绿云,余利荣.乳果糖及微生态制剂对轻微肝性脑病治疗作用的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17(1):14~15.

[6]Ahmad I,Khan AA,Alam A.L-ornithine-L-aspartate infusion efficacy in hepatic encephalopathy[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08,18(11):684~687.

猜你喜欢

鸟氨酸血氨肝性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鸟氨酸苯乙酸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氨水平的影响
肝硬化患者合并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时间
瑞甘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研究
血氨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依氟鸟氨酸治疗1例非洲锥虫病的不良反应分析
外源鸟氨酸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抗镉胁迫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