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CI对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

2010-06-15陈志刚李红军黄陆力张永春

重庆医学 2010年18期
关键词:室早传导心电图

陈志刚,李红军,黄陆力,张永春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南新乡453100)

冠心病是由于心肌缺血所致的一种疾病,有的患者合并不同种类的心律失常,造成患者心悸、胸闷甚至晕厥等症状,本文对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36例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了观察,以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e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an,PCI)对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5年7月至2009年6月间136例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者。入院后所有患者经动态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确诊为冠心病,至少有一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大于75%。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66例,心肌缺血型改变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8例,年龄30~84岁,症状有胸痛、胸闷、心悸、烧心、晕厥等,病程10 d至6年。PCI干预共104例患者(男78例,女26例)作为治疗组,因经济原因或个人因素未干预者32例(男23例,女9例)按冠心病进行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入院行12导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及血液生化检查,应用硝酸酯类、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入院1周后按标准方法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为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及裸支架,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7 d,术后复查12导联心电图,监护24 h,术后1周复查动态心电图。部分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未植入支架者继续按冠心病药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及动态心电图分析QT离散度(QTd)。

1.3 疗效判定及统计学处理 症状消失、减轻,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消失或发作频率较前减少75%为有效,以靶病变残余狭窄小于或等于10%、血流TIMI3级为PCI成功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 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病变程度等无明显差别。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为频发室性早搏(频发室早)、多源室性早搏(多源发室早)、频发室早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间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或心室颤动。治疗组104例患者全部介入治疗成功,植入支架1~5枚/例,其中1例支架近端出现夹层,补充1个支架后管腔与血流正常,1例出现冠状动脉破裂,经心包穿刺及局部球囊压迫后造影剂不再外溢。104例患者术后1周有效73例,总有效率70.2%,未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对照组32例,继续药物治疗1周,有效16例,总有效率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QTd治疗前(85.1±34.9)ms,术后(58.6±18.6)ms,对照组治疗前(84.3±30.9)ms,治疗后(70.2±22.7)ms,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治疗组具体心律失常情况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及QTd比较

表2 治疗组PCI干预前后心律失常情况对比(n)

3 讨 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造成心肌缺血而引发临床症状。心律失常的机制与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传导异常等有关,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泵功能受到影响,细胞电位改变,使得部分细胞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如自律性增高等,而一些细胞传导功能发生异常,从而产生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室速、室颤[1]。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心律失常的比例更高[2-3]。心脏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脏供血,缺血的改善有助于心肌细胞正常功能的恢复,可消除缺血性电风暴的病理基础,有效防治心脏性猝死[4]。

本组选取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并观察PCI对心律失常短期内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有时并不理想,PCI可有效缓解部分患者症状,明显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PCI对冠心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早、多源室早、频发室早伴短阵室速等效果较好,能明显减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提示在这些患者中心肌缺血对心律失常的产生有较大影响。2例间歇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2例室颤患者效果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病例数少有关,有待进一步观察。对房性心律失常及室内传导阻滞短期内效果不明显,可能与这些心律失常的形成机制不同有关。

资料显示,心肌缺血可以引起QTd增大[5-7],是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PCI后QTd减小,心律失常减少,与文献[8-9]报道一致,提示PCI后缺血心肌得到了较好的血液供应,复极均一性有所恢复,减少了折返的形成,可能是心律失常减少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证实,冠心病并发的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有着较大的联系,改善心肌供血有助于心律失常的控制。提示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首先解决心肌缺血问题,适合 PCI的患者应该进行 PCI治疗,以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对于部分胸痛、胸闷等冠心病症状不明显的心律失常患者应注意有无冠心病存在的可能性。

[1]郭成军,吕树铮,王天松.希氏-蒲肯野系统电冲动与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5):369.

[2]汪天美.12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1):93.

[3]王俐.老年人心律失常368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3):247.

[4]郭成军,吕树铮,阎方明,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防治冠心病无心肌梗死患者的电风暴[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9):806.

[5]Stoickov V,Ilic S,Deljanin-Ilic M.Relation between QT dispersion,left ventricle systolic function and frequency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coronary patients[J].Srp Arh Celok Lek,2007,135(7-8):395.

[6]Kilic H,Atalar E,Necla O,et al.QT interval dispersion changes according to the vessel involved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angioplasty[J].J Natl Med Assoc,2007,99(8):914.

[7]Tandogan I,Aslan H,Aksoy Y,et al.Impact of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on QT disper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oron Artery Dis,2006,17(7):623.

[8]Aydinlar A,Sentürk T,Ozdemïr B,et al.Effect of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on QT dispersion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parameters[J].Cardiovasc J Afr,2009,20(4):240.

[9]Jiménez-Candil J,Herná ndez Herná ndez J,Aguero VL,et al.Early reduction of QT dispersion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in 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Cardiology,2009,113(3):172.

猜你喜欢

室早传导心电图
这种室早或不需治疗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