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我意识的影响

2010-06-15王树珍王成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分值人格量表

王树珍 王成东 李 莹

抑郁症患者具有明显的自我评价偏差,低自尊,自我接纳差,自我不和谐等特点[1],自我意识存在不良习惯,这也是导致患者病情易反复的主要因素之一[2],如何使抑郁症患者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自我意识方面的调控,发现心理护理干预是否有利于患者提高应对生活事件及增强自信的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来自于 2006年 7月~ 2007年 10月我院临床心理科患者,全部符合中国精神疾病 (心理障碍 )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抑郁发作诊断,采用标准为单纯抑郁发作,排除双向情感障碍,器质性精神疾病及由躯体疾病所致情感障碍,其中有复发住院患者,均自入院开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长期门诊随诊,对符合条件的患者根据先后顺序依次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干预组患者预先得到对方及家属同意,入组患者共 99例,研究过程中部分患者因不能坚持等而脱落的 19例。80例有效案例,其中干预组40例 ,对照组 40例 ,干预组 ,男 18例 ,女 22例 ,农民 5例 ,工人 15例,学生 14例,干部 2例,自由职业 4例;年龄 17~45岁 ,平均 32岁。对照组,男 16例,女 24例 ,农民 6例 ,工人 16例 ,学生 12例 ,干部 1例 ,自由职业 5例;年龄 16~ 46岁 ,平均 33岁。两组受教育程度均在初中文化水平以上,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干预者均接受统一心理培训,并共同参与制订个体心理护理干预计划 在精神科医生实施药物治疗同时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以三环类抗抑郁药及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为主,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药物类型及剂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2 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 对住院期间的抑郁症患者心理干预每次 40分钟,每周 1次,两月后每月 2次,随诊 1年。干预形式为单独晤谈,主要运用人本主义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其他方法为辅 ,分为 3阶段:第 1阶段,干预者与抑郁症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深入讨论促使抑郁的经历,自我的需求愿望,自我的认知模式,自我的人际互动模式,自我的情感体验及表达方式,自我存在的价值及意义。第 2阶段,集中讨论具体问题,首先以客观科学态度接纳抑郁情绪是一种常见心理疾病,纠正不恰当的自我认知,认识自我情绪的来源,例如比较性的思维习惯容易失去自我,区分他人投射性的负性情绪,充分理解接纳内在的情感和需求,承认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并且肯定自我的价值 ,积极的表达自我的需求、愿望及情感体验,使表里如一,放弃自我的防御机制,可以通过对人表达、对物表达、绘画表达、运动表达等。对患者的优势资源进行积极的评价、支持、鼓励等。第 3阶段,重塑阶段,充分欣赏自我,认可自我,并敢于承担责任 ,平等对待自我及他人,强化自我意识,掌控自我的命运,做回自己。最终达到自我体验与表达的统一,建立自信。

1.2.3 评定方法 对 80例抑郁症患者分别于入组前及心理护理干预 1年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自我和谐量表(SCCS)、自尊量表 (SES)测定。

1.3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0.0软件统计进行 t检验。

2 结 果

2.1 对照组及干预组成员 入组前进行 HRSD、SCCS、SES评分显示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心理护理干预 1年后,干预组成员在抑郁分值,自我和谐分值及自尊量表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表 1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 HRSD、SCCS、SES评分比较(±s)

表 1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 HRSD、SCCS、SES评分比较(±s)

干 预 前干 预 后量 表 对照组(n=40) 干预组(n=40) t P 对照组(n=40) 干预组(n=40) t P HRSD 33.75±2.60 33.50± 2.50 0.41 0.68 27.65± 2.21 25.28± 2.55 4.05 < 0.01 SCCS 117.48± 4.71 116.95± 4.37 0.49 0.63 118.45± 3.78 107.16± 3.95 11.92 < 0.01 SES 33.40±1.77 32.33± 1.93 0.21 0.83 32.70± 2.03 21.63± 1.75 24.50 < 0.01

2.2 对照组入组时与 1年后 HR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CCS与 S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入组时与1年后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

表 2 对照组与干预组 1年后 HRSD、SCCS、SESG各分值比较(±s)

表 2 对照组与干预组 1年后 HRSD、SCCS、SESG各分值比较(±s)

对 照 组干 预 组量 表 入组时 1年后 t P 入组时 1年后 t P HRSD 33.75±2.60 27.65±2.21 15.31 < 0.01 33.50±2.50 25.26±2.55 16.96 <0.01 SCCS 117.48± 4.71 118.45± 3.78 1.74 0.09 116.95± 4.37 107.18± 3.95 11.42 < 0.01 SES 32.40±1.77 32.70± 2.03 0.86 0.40 32.33± 1.93 21.63± 1.7530.00 < 0.01

3 讨 论

研究指出,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提高自我意识的水平、改变不良认知、生物反馈中自我控制、治疗精神障碍 4方面强调了自我意识在心理卫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3部分组成,是个体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1]。自我和谐量表及自尊量表显示,抑郁症患者具有明显的自我评价偏差,无能感 ,觉得不如别人,低自尊,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接纳差,对不良生活事件往往归咎于自身,同时自我情感表达障碍,如不与他人交流等,同时患者多不能对自己和客观世界进行调控。

已有研究指出单纯药物治疗抑郁症仅能缩短、缓解病情[3],而很难改变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理念和人格特点[4]。因为药物治疗的抑郁患者中大多数存在认知偏差和不良自我意识习惯,而这些症状与抑郁症的复燃又有密切的关系[2],心理护理干预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完善和回归有良好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对长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经过积极培养他们新的自我认知模式,树立新的客观的疾病观念,了解自我的需求愿望及自我存在的价值及意义,学会如何表达自我的负性情感,在与医护人员长期互动交流中学会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增强信心,从而适应和回归社会,患者在自我和谐及自尊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变,同时也增加服药的依从性。

本结果还可发现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一年后虽然在抑郁情绪方面有改善(HRSDP<0.01),但自我和谐量表分值与自尊量表分值,平均分反而有所升高,可能是患者对自身患有抑郁症疾病更加自卑,觉得可能不被社会所接纳有关,当然这一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来明确。

也有研究已经指出自我意识在人格发展中起重要作用[5],反过来讲,人格的健全和良好的认知也可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患者自我意识的完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1]崔吉俊,吴任钢,董春,等.自我意识及其在心理卫生保健中的应用[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2):126-128

[2]孙敏,朱金富.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复发因素的影响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36-139

[3]郭克锋,王秉康,杨文清,等.抑郁症的心理加药物疗法和单纯药物治疗的随访分析对照 [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00-1901

[4]杨丰,杨冰霞.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24(4):437-438

[5]彭运石.自我意识在人格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6(26):115-118

猜你喜欢

分值人格量表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