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2010-06-15董海英

物流科技 2010年7期
关键词:四川省物流区域

董海英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4;2.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四川省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董海英1,2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4;2.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能够剔除多指标间存在相关性及信息重叠的特点,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四川省各区域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发展存在不均衡。

四川省;区域物流;主成分分析

0 引 言

区域物流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被认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客观、准确地分析与评价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对地区科学决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现代物流竞争力和推动整个区域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川省位居长江上游,地处西南内陆,是西部最大的工业基地、消费市场和物资集散地,处于我国西南物流中心显要位置。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初具规模,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重要基础。2008年底,全省各种运输线路总里程达到23.1万公里,全省货运周转量1 073.8亿吨公里,在西部排列第五,全省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20家,数量位居全国前五位。国内已有多位学者对四川整体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过研究,但是对于四川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研究的很少,不利于进行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也不利于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区域物流发展进行了研究。从区域物流研究内容来看,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物流布局、区域物流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区域物流结构优化以及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等方面。就区域评价指标而言,有学者分别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对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就区域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方法而言,孙军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中日韩区域物流合作进行了综合评价;王振锋利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汪波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天津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李玉民等利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聚类分析。不同的方法在评价权重的确定上具有自身的侧重点,难免造成评价结果与实际偏离,评价不够全面深入。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很多学者已经开始探索并应用更为客观、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定量模型,并对四川省各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1 区域物流综合评价

1.1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及数据来源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指标选取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全面性。各评价指标应当全面考虑影响地区物流水平的各个因素,要从宏微观、内外部等方面全方位地设计。②客观性。指标体系应客观真实地反映地区物流发展状况,数据来源要真实、可靠、准确。③科学性。各评价指标含义应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指标数据资料应来源于第一手资料或官方数据库。④可比性。为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所选取的指标在含义、统计口径和时空上要有可比性。

本文所用的评价资料均是来自2008年各种统计年鉴的数据。

1.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构建物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结合物流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在建立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首先考虑物流发展水平受到许多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设置了物流服务经济环境评价指标;其次,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应能反映物流自身的基本特征与本质,对此设置了物流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共设置6项二级评价指标,其下又设置23个指标,见表1。物流服务经济环境:①物流服务区域经济水平,综合反映了物流所在区域的经济水平,是区域物流发展的经济基础,包括GDP、人均GDP、GDP增长率;②物流服务需求,分别从生产、消费等角度反映了区域物流服务的需求状况和需求规模,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总产值、批发零售贸易业总额。物流发展能力:①物流经济,反映物流经济发展状况,包括物流业产值占GDP比重、物流业产值占第三产业比重、物流业产值、人均物流业产值、物流业增加值、物流业贸易额占地区GDP比重方面。②物流交通运输,反映了区域物流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总运输量、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运输网密度、货运量、货物周转量、运输工具总数等。③物流人员素质,反映了物流发展的人力资源状况,包括物流从业人员比例、物流从业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比例。④物流信息化,反映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投入、物流电子商务应用比例。

表1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针对上述构建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所选取的评价指标较多 (23个),进行综合评价时比较复杂。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原来较多的评价指标用较少的综合主成分指标来代替,综合指标保留了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且彼此互不相关,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因此,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1)构建原始样本矩阵

设有m个区域,n个指标,原始样本矩阵

(2)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样品指标值转换成标准化指标,将得到标准化评价矩阵X=(xij)m×n。

(3)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判定

计算标准化指标间相关系数矩阵Rm×n。

(4)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5)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第j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αj=λj p。

当累计方差贡献率α=Σαj达到一定数值 (一般不小于85%)时,取前q个主成分Y1,Y2,…,Yq,即认为这q个主成分就以较少的指标综合体现了原来n个评价指标的信息。

(6)用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线性加权求和得到综合评价函数

Zi即反映了第i个地区物流发展的综合实力,Zi值越高,说明该地区物流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2 四川省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研究对象包括2007年四川省共21个地区,包括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雅安、巴中、资阳、阿坝、甘孜和凉山等21个县市。限于篇幅,本文以说明方法为主,具体计算过程省略。各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见表2。

表2 各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

利用SPSS软件实现上述建立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得到综合评价函数:

进而得出四川省物流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见表3。

表3 2007年四川省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从表3可以发现,四川省物流发展综合水平较低,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后的发展阶段,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四川省经济实力较弱,地处西部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导致交通设施不够发达。根据表3,四川省21个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可以将其大致分为4个层次:第1层次 (综合得分大于1)为成都市、攀枝花、绵阳、泸州、广元、内江和宜宾,物流发展综合水平遥遥领先,其原因在于这几个区域经济能力较强,交通条件优越,成都市是西南地区的枢纽城市,经济实力全省第一,物流设施也较强,因此其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位于全省第一,泸州市利用地处长江主航道和川渝黔滇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出海快速通道和集装箱码头的强大功能;内江市依托成渝、内宜、隆泸高速公路和成渝、内昆铁路等交通干线,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仓储设施及商贸网点;攀枝花市利用连接川滇的区位条件,依托成昆铁路,形成主要为冶金工业服务的攀西地区物流枢纽,构建川西南物流圈;第2层次 (综合得分在[0,1]之间)为自贡、德阳和乐山,物流发展综合水平较高;第3层次 (综合得分[-1,0 ])为眉山和广安,物流发展综合水平较低;第4层次 (综合得分小于-1)为遂宁、南充、达州、雅安、巴中、阿坝、甘孜和凉山,物流发展综合水平极低,原因在于这些地区为偏远山区,经济水平落后,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物流发展明显滞后。该评价结果符合四川省各地区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说明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是有效可行的。

3 结 论

从社会经济发展、生产消费流通、物流人力资源、物流交通运输、物流经济和物流区位条件等6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原理清晰,计算简单。利用该模型对四川省各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所得结论客观、可信、较有说服力,综合评价结果可以为制定正确、科学、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物流发展战略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1]孙军,杨赞.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日韩区域物流合作综合评价[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5-57.

[2]王振锋,王淮东.基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模型[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5):546-552.

[3]冯凌云,王子龙.区域物流网络评价与结构优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9-34.

[4]汪波,杨天剑,赵艳彬.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工业工程,2005(1):83-86.

[5]李玉民,李旭宏,毛海军,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物流综合评价及发展战略[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4(2):91-95.

Study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Sichuan Province

DONG Hai-ying1,2

(1.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4,China;2.Nanjing College of Chemical Technology,Nanjing 210048,China)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level is a key index of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Build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via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an eliminate the correlation and information overlaps lying in multi-indexes.Using this index system empirical analysis,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logistics development level in Sichuan province,demonstrate that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in unbalance.

Sichuan province;regional logistic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061.5

A

1002-3100(2010)07-0011-03

2010-03-19

董海英(1971-),女,四川自贡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猜你喜欢

四川省物流区域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区域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