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航海类学生海上实习可行性的研究
2010-06-13王忠明
王忠明
(浙江海洋学院海运学院,浙江舟山 316004)
浙江省有6 634 km海岸线,拥有宁波、温州、台州、舟山等数个大港,海运发达。航运业的繁荣促进了航海教育的发展。至今浙江省内的航海高等教育院校有宁波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等。航海教育一方面为浙江省迅速发展的航运业提供了充足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使得业内人士对各教育培训机构在管理、教学、训练等影响教育质量的诸多因素的忧虑。STCW78/95公约的要求:加强航海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能力、竞争力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海上实习锻炼。因此,对浙江省航海类学生海上实习的可行性有必要的研究。
1 浙江省航海类学生的现状及海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现状
部分毕业生技术水平低,实际动手能力差,如对 GMDSS、GPS、NAVTAX、ARPA、AIS、ECDIS、VDR 操作与应用感到困难,计算机操作不精,英语综合能力不强,不会灵活运用,甚至不能阅读英文版专业资料和设备仪器说明书,更谈不上与外籍人员业务交流。服务意识差,有些学生上船后服务、服从意识都不强,对自身在船上的发展不利,也影响船舶的安全。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管理体系不熟悉,随意性很大,没有符合ISM规则。总之,航海类学生素质总体不高,甚至还会影响船舶安全事故。至今为止,全球船舶安全事故80%以上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引起我们足够的深思。
1.2 海上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目前,航海教育的重点仍停留在理论上,课堂的课时数偏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偏小,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够,造成学生适岗能力差。现在航运企业最好学生一上船就能适应岗位,要从原来学校、实习、适岗三步走转变成学校、适岗二步走,以适应现代航运企业的需求。在实验内容上,单项操作多,综合性的实验少,验证型实验多,研究型实验少,基础性实验多,以科学前沿为依据的实验少。即使有实验内容,教师往往介绍内容,示范操作,强调注意事项等而忽视学生的创造培养,不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而且存在着实践教学考核不严格,弹性很大,有时,往往流于形式。因为每个公司、每条船情况都不一样,以至于上船后不知如何做,动手能力差。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2 航海类学生海上实习的重要性
2.1 STCW78/95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的要求
STCW78/95公约特别强调应加强对海员实际技能的培养和评估,强调实践是第一位的,理论是第二位,主要表现为:①功能发证法(function approach)。功能发证法:从船员作为一个整体所要履行的功能出发,允许改变船员的岗位及职责,并根据每个船员所达到的某类等级功能的适任标准签发相应的适任证书。②适应性评估要求:能干会做,而不是能说会写,评估以适任为核心,重点知道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如此干,怎样才能干好,干的熟练程度来评价。③遵章与核实机制。由此我国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其重点强调海员实践技能的评估要求,并规定相应的评估项目和标准。先实操评估再理论考试,都合格后还需完成规定时间的海上实习,并经主管机关审核后才能取得适任证书。由此可见,都十分重视海上实践这个环节。
2.2 船员劳务输出市场和国内航运公司的需要
船员有风险性,艰苦性,独立性,国际性,流动性及先进技术高度密集的特点。船员劳务输出市场和国内航运公司最需要航海技术专业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较强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服从意识、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还要有较敏捷的反应能力,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并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及创新能力,对航海新知识、新科技有很强的理解、接受适应能力,熟练的英语、特别在专业英语的听力及会话上,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和具有法律、海洋安全、环保意识,较强的个人心理素质及环境适应能力。而这些综合素质都需要通过加强实践操作,去海上实习,进行训练和培养才能获得。
2.3 国外航海院校重视海上实习的启示
美国的航海院校十分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完成360天的海上实习任务并作为资格认证。实习计划还需工程联合会和中美洲教育委员会的批准。联邦政府为6所海运学院无偿提供实习船舶,规定实习船享受国家公务船的一切的政策。美国商船学院海上实习分两次,每次6个月,主要靠世界各大航运公司的商船安排实习。加州海运学院、缅因海运学院海上实习180 d,其中在实习船上实习120 d,商船上实习60 d。韩国海洋大学拥有2艘教学实习船,分别是4 701 GT的SAENURL轮和3 664 GT的SAEYUDAL轮,均适合全球航行,船上配备最新的现代化航海仪器和设备,主机为内燃机。由于不必考虑营运成本问题,所以学员能按教学计划和实践内容得到良好的训练,从而使学员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日本每所海运学院都有自己的教学训练船,船上也配备最新的现代化航海仪器和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上船实习,学生必须经过海上12个月的强制训练才能得到相关的适任证书。菲律宾为了保证海上实习1年的强制培训,CHED(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要求所有的培训机构由负责船上高级船员来保证实习生的正常培训。他监控学生在船上的表现,并记录在国际航运联盟培训记录簿上。实践证明,国外航海院校都十分重视海上实习,经过海上实习,这些国家的航海类毕业生都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技术操作能力以及英语听说能力。完全符合STCW78/95公约的要求,且学生无论在国际船员劳务市场或本国的航运公司都很受欢迎。
3 解决浙江省航海类学生海上实习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3.1 购买或建造1艘可以正常运营且比较先进的教学实习船
首先应清楚地认识到海上实习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而至今为止,浙江省航海院校没有1艘专门的教学实习船,这根本就无法解决学生在海上实习的问题。国内大连海事大学有“育龙”“育鲲”两艘实习船,上海海事大学也有“育锋”号实习船,所以这两所高等航海院校基本解决了学生上船实习。本文作者建议:政府、学校应重视航海实习,加大投资力度。针对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可由政府补贴出资一部分、各航海院校共同分摊出资,群策群力,购买或建造一条可以正常运营且比较先进的教学实习船。这样就根本解决了学生上船实习难的瓶颈。各航海类院校的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实践教学计划,轮流分批上船实践,达到资源共享。在实践教学中,实习指导教师尽快指导学生调整状态,适应海上生活、工作环境,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在实习中更应重视实践过程的管理,要做到有计划、有指导、有考核,并记录好实习日记,最后写好实习报告。上船实习的程序如图所示:
总之,上船实习要尽快地融入船员生活中去,虚心学习船员丰富的工作经验,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学习船员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吃苦耐劳、勇敢、果断的海员性格,更要学习船员高度纪律性和工作责任心,要抓住一切学习机会,牢记“看、听、问、做、记”,即仔细观察、细心倾听、不耻下问、乐于实践、勤于总结。只有经过海上的实习锻炼,才能培养一批具有实践动手能力、技术操作能力都很强的学生,才满足STCW78/95公约的要求及船员劳务市场的需求。
3.2 利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客船海上实习相结合开展海上实习
浙江省航海类院校没有专门的教学实习船,要想根本解决海上实习问题,存在许多困难,但每个航海院校都购买了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具有实船相似的驾驶台,逼真的操作环境,可改变航行环境(晴天、夜晚、阴雨及雾、雪等天气),还可以加入世界各主要港口的航道资料,让学生在其中模拟操作,进行实习训练,可安排20 d左右在模拟器上进行。程序如图所示:
经各航海院校学生在大型模拟器的实训,实践证明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积累处理海上复杂多变情况经验的有效途径,但模拟器不能做到与海上环境完全一致,导致真实感有所减弱,且不能模拟在紧急情况和恶劣天气情况下,人的心理变化以及心理因素对操作的影响。在进行模拟训练时,学生随意性大,对安全意识的培养不够,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训练的效果。在浙江省沿海有广泛的客船资源,如普陀山—上海等,利用航线和船期固定,周期短的客轮安排实习,可以较好地解决实习人数和时间的问题。由于船期固定,船上床位充裕,可以安排大量学生同时上船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模拟器训练的不足,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客船航线单一,且航行时间短,难以完成一个完整的航次实习。其次,客轮上的仪器设备没有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教学大纲对于学生在远洋船上的所有工作均有所涉及,学生不可能进行相应的实操训练,效果也并不理想。综上所述,必须坚持以客船实习为主,模拟器训练为辅,两者结合,取长补短,互相配合,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去完成航海类专业教学实践大纲的要求。
3.3 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解决航海类学生海上实习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协议,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它既可提高航海类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又可依托航运企业提供船员岗位供学生实习。学生通过在这些岗位进行操作训练,既提高相应的工作能力,又解决了学生海上实习的困难。订单式人才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常采用:“单元教学法”,将一门专业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穿插进行,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如ARPA与雷达,GMDSS等课程。由于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按航运企业的计划来选课,可更合理、灵活地安排学生上船实习。考虑加强教学管理,可实行弹性学分制,增强学生上船的灵活性。程序如图所示:
实践证明,福建集美航海学院很早成功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既圆满完成航海学生上船实习的困难,又取得学校招生与就业的稳定,达到良好的办学效益。
3.4 采用校企合作委托培养模式,解决航海类学生海上实习
校企合作委托培养的特点是校企共同成立工作小组,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在学校学习1年+上船实习1年+在校学习和毕业实习2年的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委托培养模式下,较好地解决航海类学生上船实践的难题,同时企业也大大缩短了新员工上岗的磨合期和培训成本,最重要的是提高航海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实践证明,2004年青岛远洋船员学院与中远散货运输有限公司联合采用校企合作委托培养,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航运企业对这种人才十分满意,受到欢迎。
3.5 可采用委托实习模式,解决航海类学生海上实习
韩国的航海院校通常根据学生第1、2年的成绩,在校的表现及本人的志愿,选拔一部分学生到学校所委托的航运企业的船上进行实习。但在浙江省内实际操作上有点难度,往往企业、船员配合不十分积极。即使学生委托实习后,企业花费了很多精力培养,而学生不一定很愿意在其企业工作。针对浙江省的实际情况,经调研浙江远洋公司、浙江海运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能基本满足学生实习要求的船舶主要是固定班轮。校方应积极与企业协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创建学生海上实习的场所。虽然在浙江省内运行委托实习模式,难度比较大,但只要经过大家的努力,校方、企业共同协商,也是一条解决航海类学生上船实习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韩国的委托实习模式非常成功,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都很高,完全符合STCW78/95公约的要求,并受到航运企业的追捧。
4 结语
自1992年高等航海院校毕业以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针对浙江省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及海上实习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阐述了航海类学生海上实习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如何解决浙江省航海类专业的学生海上实习的问题,是目前各航海院校所面临的一个难题,需要有政策、财力的支持、高校领导重视、企业的配合、实验教师的投入,充分发掘海上实习教学条件,使航海类学生真正走上海洋,走进船舶,经过海上的实践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出既符合STCW78/95公约的要求,又适应航运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STCW78/95公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金一丞,尹 勇.STCW公约与航海模拟器的发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2,28(3):51-55.
[3]吴进潮,但高勇.海上专业认识实习的问题及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2(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