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题四法“医”离题

2010-06-09沈梅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题眼题意审题

沈梅

审题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题意不明确,写出的文章就会离题千里。在多年的小学习作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常常因为偏题或离题而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生只具有感知的笼统性,加之教师在审题上指导不够,学生见题就写,往往写出的文章观点不明确,中心不突出,内容不新颖。为了扭转这种僵局,就必须要求学生在下笔之前认真审题并传授审题的具体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抓住题眼,扣题分析。作文题中的每个词都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有若干词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个词语就称为“题眼”。命题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找准文章的题眼,分析组成题目的每个词,启发他们仔细分析,认真琢磨,谈谈见解。譬如有位教师指导学生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先让学生通过分析、琢磨后,抓住了题眼,理解了“有意义的”一词的含义,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学生说:“‘有意义就是要我们写有价值的活动。”另一学生说:“是让我们写对自己有启发、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老师说:“对,写一次活动并不难,难就难在要选‘有意义的活动写。‘有意义一词,就处在关键的位置,就是这篇文章的题眼,只有抓住题眼写出的文章才能切题。”又如《我和爷爷比童年》,指导学生找出题眼“比”,使学生明白,题目要求写我和爷爷,但重点在“比”上。抓住了“我”和“爷爷”童年生活的对比,才能使主题鲜明。这样引导的结果,学生把握了题目,抓住了题眼,为写好文章打下可靠的基础。

2.明确题目规定的范围。在找出题眼后,不要急于去选材,要先从字面上进一步领会题意,明确题目规定的范围。如:《发生在冬天的一件事》,是用时间限制选材范围的。它只限制了“冬天”,而《夏天的晚上》不仅规定了大的时间范围“夏天”,而且还规定了小的时间范围“晚上”。如果学生写成了发生在夏天的早上的事,就“离题”了。还有数量范围、关系范围、地点范围等都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领会好题意再选材。如有位老师指导学生写《值得我回忆的一件事》,引导学生找出题眼,理解了“值得”一词的含义后,继续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规定的范围,同学们谈到;题目中的“我”,是告诉我们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第一人称,而不是“你”,也不是“他”,“回忆”一词是提示我们,要求写过去的事;“一件事”规定了事件的数量范围。这样,使学生弄清了每个词的意义,把握了题目,分清了主次,为有详有略写好文章打下了基础。

3.围绕题目,探讨主题。有的题目直接规定了主题,如《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就是要求通过某些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虽然没有很鲜明地指明主题,但只要引导学生在前面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便能找出题目规定的主题:表达少年儿童对人民英雄的怀念和崇敬及继承先烈遗址的决心。再如有位老师指导学生写《记一位尊敬的人》,先让学生自己找出题目中的中心词作上标记,再说说这个题目的重点要求是什么?怎样写?放手让学生去找、去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谈给大家听,有的学生说:“这个题目的重点要我们写他值得人尊敬的事。”有的具有创造性地回答说:“是要求我们抓住典型事例来写,表现他的高尚品质,从而突出他受人尊敬这一写作主题。”这样通过分析、思考、讨论,既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又帮助学生理解了题意,确定了主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4.对比分析相似题目。在命题作文中,有许多题目看似相似,其实规定的范围、中心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会识辨题目。如写《我的老师》时,想让学生找出与这个题目相似的题目《他的老师》、《我的启蒙老师》等,然后鼓励学生从写作范围、中心上各抒己见,谈谈这些题目异同点。通过对比、区别,学生就会明白:《我的老师》是要求写教过我的老师,至于什么时候教过,教什么课,这些都不限制。而《我的启蒙老师》这个题目的范围就小多了,它只能写“启蒙”老师,即一年级时的老师。又如《难忘的一件事》、《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一件小事》……同事写一件事的几个作文题,就得启发学生想一想、比一比这些作文题的主题和范围有什么不同,他们的“题眼”在哪里。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了此类题目的基本写法。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以上四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既能克服“跑题”现象,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希望同仁们能从中获取启示。■

猜你喜欢

题眼题意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
物质推断题的推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