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前接触显成效

2010-06-08

文学与艺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改革音乐

郝 方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如何实施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音乐文化传播者,是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必须完成的时代命题。

【关键词】古筝;音乐;教学改革

面向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化音乐教育和公共音乐教育,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要求等方面都不同。然而,我国目前的公共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法教材等方面缺乏专门化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仍然存有专业化音乐教育的色彩和倾向。拿我校的古筝可来说,古筝课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主干课之一,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校一直把它当成专业课来教授,古筝专业的学生要等到大三时才开始接触并正式学习古筝。大一、大二两年只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根本不接触古筝的学习,即使选修也都是选的与古筝不相干的乐器。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对学生们在有限学期内熟练掌握运用古筝演奏技法有一定的时间制约,另一方面也不能适应当前学生们个性需求和学习兴趣的要求。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2009年起,我校实施改革,把古筝课作为全校各年级的公共选修课,这样一来古筝专业的学生自进校时候起就可以接触到古筝,提前接触、耳濡目染,为两年以后正式学习古筝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教育模式受到众多大学生的喜爱,是各种专项选修课主要所选课程。

近年来,在音乐艺术院校不仅专业学习古筝的人数居各民族乐器之桂冠,而且在基础音乐教育专业中学习古筝的人数也在日益增多。随着高校课程建设改革不断深入,选修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音乐选修课由于其独特的专业领域与丰富的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不会直接的带给人思想,但它会带人进入一种状态,一种情绪的状态,精神的状态,生命的状态。音乐给人以直击心灵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工作更有效率、领导更有艺术、人生更加丰厚。香港汇丰银行的总经理经常招聘学音乐的人才,总经理的经验是学音乐的人几年之后更富有创意;4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是学音乐出身的。音乐的作用在于教育人,在于告诉人什么是真善美。音乐是高于生活的,它提升了人的鉴别能力。爱尔兰利默里克理工大学建有爱尔兰音乐中心,其目的之一是增加学校的音乐氛围,培育学生的创造性,只有经过艺术体验才能得到精神升华,它让每个独立的个体去分析判断,作出自己的选择。古筝艺术不仅可以加深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让学生的听觉、视觉、想象三者结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与想象力。

据2006年对青岛5所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27.5%的学生选学音乐课是为了补习中学阶段所扔掉的课程:有49.5%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还有23%的学生想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用以方便以后工作,迎合社会潮流,应付各种场合的需要。”高校学生对音乐素质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讲存在偏差。筝曲是情感的艺术,古筝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古筝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其蕴含的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学生在提高筝曲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感情。良好的古筝教育不仅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对于加强和谐、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筝曲美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浸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要想真正得到提高,只有在学生对相关的音乐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再进行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古筝教学与其他音乐教育一样,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没有提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和带动。而古筝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也同样遵循这两条原则。提高的前提需要广泛而深厚的基础。音乐教学艺术必须以教育学、心理学作为学科的理论依据,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和原理,反映音乐教学艺术内在的动态规律,它是建立在科学教育规律上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学科。要想早出、多出优秀人才,必须要有雄厚的基础,要进一步普及古筝,扩大其队伍,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造就出高精尖的人才,反过来这些优秀学生又会带动更多的学生共同提高。因此,古筝艺术教学要十分注重推广普及型教学。在普及教学过程中,发现和发掘古筝艺术天才学生,加以个别提高。教育的根本是教书育人,古筝教育既是教书育人,又是教艺育德、教艺育情,是教学艺术中的形象性、情感性、灵活性、创造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良好的艺术教育是艺术品德、人格品德、艺术情感的总和,有了这个和的作用才能创造优美的旋律。?

任何一部古筝作品都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意识反映,它通过音响运动的形式与他人进行情感信息的交流,真正地起到“直击心灵的力量”的作用。由于学生对作品内涵理解的差异和个体接受信息能力的不同程度,高校音乐选修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就不能机械地套用专业音乐课的教学模式,我们把教学的着眼点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机械技能训练转变为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最有效地打开学生相对封闭的心灵,身心得到愉悦,知识得到巩固。换言之,把每个知识概念和技能要点,与筝曲的表现意义结合起来,用内涵吸引学生对美的体验,在满足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和技能。

由于古筝选修课属于全校性选修课,学生构成成分非常复杂,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院系,学生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情感水平,这些都是直接影响选修课教学环境优劣的因素,在教学管理上,尤其是课堂教学管理上如:如何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等,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学生这三方面的水平,教师应诱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者、表演者、创造者、欣赏者的多角色活动中,多层次多结构逐步掌握音乐的本体,理解音乐的内涵。不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把学生当作一个机械的容(下转第181页)(上接第180页)器,忽略学生认知的主动性、可塑性和可变性,只传授知识概念和技能方法,只要学生记忆和模仿,这是应当摒弃的应试教育。目前许多高校的选修课大都采取大班上课,人数偏多,因此教学物质环境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式,减少学生对教师的单纯模仿和依赖,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大的发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古筝演奏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古筝课堂教育也应将美感教育放在教学的首位,让学生在古筝演奏所带来的旋律之美、音色之美际演奏者的姿态之美中深入的感受古筝这一古老乐器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习筝的兴趣。古筝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古筝演奏美的过程。由于学分制在高校的试行,选修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选修的积极性提高,选修课的人数也不断增多,因此传统的教学媒体对承担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已感到不堪重负。必须借助科技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加快教学媒体的建设步伐,提早实现教学媒体现代化,是提高选修课教学效率的唯一途径。总之,高校音乐选修课与其他专业课一样,都承载着人才教育的重担,应在如火如荼的高校教育改革所搭建的平台上,发挥音乐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潜质,在高校教育这个大舞台上唱出符合主题的优美的旋律来。

【参考文献】

[1]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论[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小平.高师古筝课教学刍议.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12月.第4期.

[3] 胡世红.重视古筝作用普及古筝教育.乐器,2002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改革音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音乐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