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家庭照料者情绪反应的影响
2010-06-07曹卫国吕桂玲王培芝赵小鹏卢艳娥
曹卫国 吕桂玲 王培芝 赵小鹏 卢艳娥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除了运动障碍等症状外,还伴有许多非运动性问题,包括精神症状、睡眠障碍、认知功能损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1]。病情越重、病程越长以及每天需要照料时间越多,照料者的负担越大,对其情绪反应的影响也越大,PD患者家庭照料者的情绪反应问题尚未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本研究针对 PD患者家庭照料者的情绪反应特点,采取心理护理、个性化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07年 10月至 2009年 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 PD的患者的家庭照料者,在详细讲解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并取得其同意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P)进行评分,共筛选出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者 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30例。其中试验组男 10例,女 20例;年龄 20~60岁;其中轻度 10例,中度18例,重度 2例;与患者的关系:配偶 14例,子女 9例,其他 7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13例,初中 8例,小学及以下 9例。对照组男 11例,女 19例;年龄 20~60岁;其中轻度 11例,中度16例,重度 3例;与患者的关系:配偶 15例,子女 9例,其他 6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16例,初中 8例,小学及以下 6例;试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并自愿接受调查,既往无精神病史、年龄≥18岁、神志清楚、能进行有效沟通者,照料时间 >6个月,且均与患者同住,2组照料者在性别比、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医护合作:根据医嘱,建立PD患者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体重、文化程度、病情、服药种类及联系方式、家庭主要成员,家庭照料者的情况、经济条件、家居环境等,配置指导护士,每 2周对家庭照料者进行 1次指导,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及恢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1.2.2 有效地沟通交流:护士耐心地对PD患者及家庭照料者讲解 PD相关知识和照料技巧,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讲解,对 PD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及评价护理方案的执行情况,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纠正,指导照料者多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自我护理,并注意安全。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使患者配合治疗,指导照料者掌握照顾患者的技巧,用宽容、理解、支持的态度对待患者。
1.2.3 心理护理:针对照料者产生焦虑抑郁的原因进行干预,首先纠正认识上的错误,使其认识到思维方式也是导致焦虑抑郁的原因之一,加强社会支持,如建立亲密和谐关系,鼓励多沟通,如实表达内心需求,指导焦虑者采用自我放松的方法(如腹式呼吸)。鼓励照料者向护士倾心交谈,取得帮助和支持。对伴有失眠等情况者则用磁带让照料者接受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progressivemuscle relaxation,PMR)[2],对抑郁者指导照料者学会表达及宣泄抑郁情绪,利用外界的支持系统减轻心理压力。主要利用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rational emotive therapy,RET)是[3]帮助改变自我贬低的思维方式,及时阻断负向思维。
1.2.4 对照料者管理:成立照料者指导小组,对照料者进行组织管理:①定期上门访诊,访诊时给他们带一些关于PD护理技巧的小册子,指导他们对 PD患者的护理;②电话咨询,家庭照料者可以通过电话去咨询一些护理当中遇到的问题;③及时了解有无出现影响 PD患者家庭料者情绪反应,告诉家庭照料者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反应对PD患者护理的重要性。
1.3 评定方法 采用 HAMA和 HAMD[4]进行评定。HAMA总分超过 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 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 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 7分可能有焦虑;如小于 7分便没有焦虑症状。HAMD<8分为无抑郁,8~20分为轻度抑郁,>20分为中、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1、3个月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且呈递减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n=30,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n=3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治疗组干预前 干预后1个月 3个月观察组干预前 干预后1个月 3个月试验组 17.4±2.8 12.2±2.6*7.6±1.9* 21.0±2.9 14.5±2.7*8.3±1.9*对照组 16.9±3.1 16.3±2.9 15.7±2.3 19.8±2.5 17.6±3.1 15.7±2.7
3 讨论
PD病程长,又无特效治疗方法,患者及其照料者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家庭照料尤其是配偶在长期照料过程中情绪也发生了很大变化[5];吴逸雯等[6]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 97例PD患者进行观察发现,情绪障碍也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PD患者病程均在 1年以内,照料者大多对PD知识和康复知识了解甚少,这也是照料者产生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给予照料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尤以面对面的形式效果更佳。
心理治疗能帮助患者学会控制情绪反应模式,改变脑的功能,其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7,8],通过心理疏导并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纠正照料者情绪障碍的错误认知,鼓励照料者对未来充满希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生活,通过对PD疾病知识的学习,丰富自我,提升自我,降低照料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应用经典的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在PD家庭照料者中筛选出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者,发现通过实施护理干预,照料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在 1个月时均有了明显下降,到 3个月时降低程度更加明显。可见护理干预可较明显改善PD患者家庭照料者情绪反应,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最终为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帮助。
1 王培芝,王巍,王翠平,等.人文关怀在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河北医药,2008,30:402.
2 肯纳利主编.战胜焦虑.第 1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5-170.
3 温迪◦德莱登,杰克◦戈登主编.情绪的管理.第 1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9.19-45.
4 王拥军主编.神经病学临床评定量表.第 1版.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102-107.
5 杨开仁,姜小琴,毛福荣,等.帕金森病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79.
6 吴逸雯,张璟,干静,等.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16-18.
7 曹卫国,王培芝,刘亚萍,等.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后抑郁的影响.河北医药,2009,31:504-505.
8 李善玲,章莲香.床上康复训练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3,18: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