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资本与朝阳产业
2010-06-07杨思远
杨思远
(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人类所从事的产业是不断进步的,从采集渔猎业到畜牧业,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至今仍在孕育着新的产业,不过产业进步在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则采取资本形式。一切产业都以资本形式存在,产业的进步是由研发资本来推动的。资本的本性是获取利润,不是为了产业升级,当产业升级不能带来更多利润时,资本不会推动产业进步;当旧的产业仍能提供利润时,资本也不会投入新产业领域的研发活动。当今全球化是资本主导的,产业进步和产业体系的变动,只能到资本积累模式中去找寻内在的根据,而不能简单地从自然资源出发去规划产业体系,也不能片面地从市场需求出发去设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一、资本积累模式的转变与夕阳产业的形成
对产业的划分是从产品上进行的,一种产品可以说对应着一种产业。如果产品不变,那么产业进步表现为该产业的做大做强,表现为产量的增加、质量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中工艺的不断创新。但是,产业体系的进步不单纯表现为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升级主要表现在产生新的主导产业,产业体系能够提供新的产品,表现为产品创新。如果说产业规模的扩大是产业体系进步的量变,产业升级就是产业体系的质变。从产品上看,产业规模的量变是以生产既有产品为前提的,而产业升级的质变是以研发创新产品为前提的。
因此,我们要从资本投入既有产品的重复性生产开始研究,正是在既有产品生产中造成利润率的不断下降,才迫使资本家将资本投入产品研发活动,去开拓新的产业。
剩余价值由产业资本提供,产业资本的状况决定着资本主义积累模式。在资本投入既有产品生产以追求增值的行为中,资本所遇到的限制不仅表现在生产上,也表现在实现和积累上。这些矛盾不但存在于单个资本的运动中,也存在于资本之间的竞争中。为了实现更多的价值,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为了更快地积累资本,也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在产品既定和既有产业中,资本只能通过工艺创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单位时间里生产的既有产品数量不断提高,但是另一方面,按照价值规律单个产品中所包含的价值是下降的。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利润趋薄,这是资本主义积累模式转变和产生新趋势的根源。
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单位商品价值w=c+v+m,略作变换可以得到:
有:v=(w-c)/(1+m′)
上式中,v是单位商品包含的可变资本,m为单位商品包含的剩余价值,m′为剩余价值率。由于m=vm′,有
生产这种商品的总利润为:
Q是生产出来并得到实现的全部商品量。假定物耗不变,即c不变时,当w因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下降,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部门开始向夕阳产业转变,这时即使剩余价值率不变,总利润∑m仍可由于Q的更快增长而增长。如果c因为更大规模的生产需要推动其价格上升,总利润要增长必须要求Q以更高的速度增长。剩余价值的增值程度取决于商品生产和实现规模。在上述公式当中,m′的提高和Q一起是w下降的抵消因素。但m′/(1+m′)在数学上取极限为1,这意味着,剩余价值的提高对于w的下降所包含的单位利润的下降,所起的抵消作用是有限的。总利润量能否增长在长期内越来越取决于商品生产量和实现规模的大小。考虑到在长期中c的上升,情况就越是如此。
在只生产既有产品的条件下,为了克服资本积累的上述矛盾,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四个重要趋势:(1)垄断资本;(2)研发资本;(3)金融资本;(4)资本全球化。垄断化发展趋势,是在既有产品和产业日益夕阳化的条件下,为了生产和实现更大规模的商品量,生产资料和产品日益集中到少数几个大企业,由于这些大企业在生产上的垄断地位也造成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市场上的垄断。但垄断资本这一发展趋势,有一个暗含的前提是没有产品创新,没有产业升级。金融资本发展趋势在概念上同样是以没有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前提的,在不可能产生更多剩余价值的条件下,通过金融市场的投机和赌博,资本相互之间以一个资本的既有资本价值作为另一个资本的利润,其结果是零和博弈,是资本主义生命力枯竭的象征。资本全球化是以既有产品的扩散和既有产业的地域转移为前提,也不存在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资本全球化不仅是为了开拓更大市场,寻求更便宜的原料,也是为了寻求更廉价的劳动力。在p′=m/(c+v)中,c与v的廉价,毫无疑问能够增加p′,是p′下降的抵消因素。但是,当全球市场开拓接近完成后,资本增值的生命空间还有没有呢?如果有,它又在哪里呢?
在既有产品和既有产业不变条件下,资本积累遇到的矛盾靠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和资本全球化解决问题都是有限度的,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建立在产业夕阳化基础上。
夕阳产业是指那些利润率较低但在分工体系中已经取得较为稳定地位的产业,这些产业不是大量资本投入的选择领域,相反是产生大量闲置资本的领域。夕阳产业仍然可以容纳技术的进步,但主要表现在工艺创新以及既有产品功能扩展和完善上。
在上述四个趋势中,只有研发资本开创了朝阳产业,提供了新的利润,即创新利润,为资本主义带来繁荣。其他三个趋势都是在夕阳产业中挣扎,表现为对既有市场和利润的重新分配。因此,研发资本代表了资本主义历史合法性的发展方向。
二、研发资本与朝阳产业
既有商品与创新商品。既有商品的重复性生产会迅速导致该种商品走向丰裕,单位产品提供的剩余价值日益下降。创新商品是具有新的使用价值的商品,是目前既有市场中所没有的商品。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必须能够提供创新商品。
我们将投入开发创新商品以获取创新利润的资本称之为研发资本。在单位既有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不断下降时,研发资本追求新产品的开发,为社会劳动提供了新的领域,这是同人类劳动发展方向一致的。但是,研发资本是人类劳动发展的资本主义历史形式,这就是研发资本自身的限制。在资本关系下,一个地区产业体系构建的主要任务是必须引导产业资本投入研发领域,没有研发资本就没有产业体系升级。
研发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与创新利润。研发资本将一种新质的劳动投入市场,不仅因为这种劳动的复杂性而产生较大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也因为创新商品研发的价值以劣等生产条件来决定而获得大量超额利润。我们把研发劳动带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形成的利润称为创新利润,由于知识产权的限制和技术保密,创新利润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消逝。在产业体系升级过程中,保护知识产权,维持创新利润是顺利实现升级的重要条件。
研发资本雇佣的是白领工人。从事创新产品生产的雇佣工人是高素质的白领工人,其劳动具有极大创造性,尽管一切劳动都有创造性,但是,研发劳动开辟的是新的劳动领域,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①。与之相比,蓝领工人更多从事重复性的既有商品生产,是一种简单劳动力。对于推动产业体系升级的地区来说,如何吸收高素质的劳动力,是解决朝阳产业建设的主体条件,一个不能产生和留住人才的地区,是不可能构建与时俱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
工人工资是个历史概念,本身会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演变。马克思时代,工人工资仅仅是劳动力的价值,而且是维持简单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奖励工资、利润分享已经超越了单纯劳动力再生产维持费用的范围,表现出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利润共享。这在资本主义内部出现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在其外部出现社会主义运动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丝毫也不奇怪。研发资本雇佣的白领工人,其工资不能简单按照劳动力价值来计算,而要在保障研发资本创新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让工人,特别是研发过程中关键技术提供者享有利润分成。随着创新产品和创新利润成为资本主义的一种制度性追求,一个新产业建立起来后很快就会夕阳化,随着产业周期的结束,原有企业也就成为夕阳企业,利润趋薄,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对于夕阳产业,资本家既可以将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在国内通过期权分享的办法,最终转给关键技术的创新人员。这样可以极大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为资本家带来最大的创新利润。
研发资本对资本积累有重大影响,因为研发资本带来了资本结构的新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投入既有商品生产的重复资本运动的重要规律,对于研发资本来说基本上不起作用。研发资本并不必然具有高构成的特点,尽管在朝阳产业向夕阳产业转变时,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会产生。在《资本论》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产生两极分化的资本积累趋势的关键所在,现在,研发资本不再表现为一个不断提高的有机构成,因此不会导致无产阶级的贫困化,相反会出现中产阶级化。正是持续的研发资本活动,改变了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面貌,使当代资本主义同19世纪资本主义迥乎不同。
研发资本的循环不同于投入既有商品生产的产业资本的循环。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曾详细考察了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他把产业资本循环分为三个阶段,依次采取三种资本职能形式,然后又回到起点,完成资本增值的过程。循环形式是G—W…P…W′—G′。研发资本循环则可以分为四个阶段:G—R—W…P…W′—G′,其R—W是研发阶段。R就是研发资本,执行着特殊的职能:即开发包含超额剩余价值的创新产品。对于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结构来说,在传统的供应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之外,出现了一个研发部门。现在产业资本不是分为三部分,而是分为四个部分,货币资本、研发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它们只有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相互继起,才能实现产业资本的顺利循环。对于在既有商品生产中,谋求越来越大市场占有率而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困难来说,能否为企业研发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品,成为整个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研发资本可以作为产业资本的一部分存在,属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研发环节,执行创造超额剩余价值的职能。研发资本也可以独立形式存在,表现为大学、研究机构和国家设立的研发部门。这种独立形式的研发资本,为市场提供创新产品样品,而将规模化生产的任务交给其他企业。因此,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推动产业体系升级,必须既要重视企业内部的研发活动,更要重视企业外部独立的创新活动,形成产业创新体系。
创新商品扩散。从朝阳产业向夕阳产转变是创新商品扩散的必然结果。这种扩散造成产业周期。朝阳产业一旦变成夕阳产业,资本主义发展呼唤着新一轮创新。所以,朝阳产业是个动态的历史概念。对于一种产业体系来讲,根本不存在一个完善的结构,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对于一个特定产业来讲,其生命周期是由创新利润到平均利润转变的时间来确定的。创新利润对利润率下降起一种抵消作用,不存在一个持续不断的利润率下降趋势。利润率的走势既取决于夕阳产业与朝阳产业的静态结构,又取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状况。
三、金融危机与朝阳产业展望
在资本关系下,产业体系的演进是靠危机来助产的。朝阳产业的出现建立在夕阳产业利润率下降和市场实现困难基础上,既有商品大规模生产和实现必然遇到资本关系自身的限制。当这种限制使大规模生产与有限市场的分离强制地统一时,危机就不可避免。每一次危机,本质上是既有商品生产过剩的危机,是既有商品市场的限制。夕阳产业靠数以亿计的廉价的同质产品销售来获取微薄的利润,不仅遇到市场狭隘的限制,甚至也会遇到人类绝对消费能力的限制。
朝阳产业是个动态范畴。不存在一个产业一劳永逸地具有朝阳性质。不过,产业夕阳化不等于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是该产业生产的创新产品已经转化为既有产品,进行着重复性的再生产,为新增人口的需要或原有人口消费的同质产品的更新需要提供既有产品的供给。这个市场趋于饱和,生产厂家已经通过激烈的竞争而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成熟的技术,产品性能可靠,产品进一步创新的可能性不在该产业内部,而在其外部,即通过外部技术创新有可能引起对既有产业的技术改造,包括产品自身的改造。但是,夕阳产业利润趋薄,创新利润消失,游离出大量剩余资本。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不能形成新一轮创新高潮,垄断资本以及金融资本的发展就会在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全球性的资本争夺走向白热化,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就会爆发。如果没有新一轮创新浪潮,资本主义危机会导致崩溃。但是资本主义之所以没有崩溃,帝国主义之所以没有成为社会主义的直接入口,在于研发资本的活动在危机的萧条阶段特别活跃,新的朝阳产业在孕育成长,为剩余资本大规模投资找到新的有利可图的领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含两种不同的趋势,既有创造价值的内在动力,又有占有价值的无限欲望。研发资本的发展代表着资本主义创造价值的内在冲动,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的理由”,是资本主义生命力的表现。而垄断资本、金融资本以及资本全球化更多地代表了资本主义在没有创造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分配既有价值来追求增值的欲望,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表现。当这种赌场资本主义②一再因为资产泡沫破灭而表明其腐朽性时,研发资本的活跃总是将资本主义带出危机阶段。所以,危机如果没有导致崩溃,总能孕育出新的朝阳产业;而朝阳产业的出现,才能使危机不会发展为崩溃。
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国际产业分工角色,而成为世界加工厂。目前的世界市场危机表明,仰赖低端的既有产品出口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产业体系的升级是应对危机的根本出路。这需要中国摆脱目前全球化体系对中国朝阳产业的抑制,在保护主义政策下发展自己的高端产业。③目前,中国应对危机的选择基本上是用凯恩斯政策维持夕阳产业的增长,只不过将外需转入内需。且不说这种转变能否成功,但它又一次延迟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迟了结构调整的步伐,为将来更严重的危机埋下种子。是继续在夕阳产业中寻找出路,还是调整产业结构,开辟朝阳产业发展之路,是中国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中两条道路的选择,而要实现崛起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朝阳产业群。
信息产业已经夕阳化,展望产业东方,朝阳产业属于空间产业和基因产业。
这里讲的空间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空间产业泛指与空间活动相关的产业,主要包括航天制造业和航天服务业两大类型。前者包括卫星和地面设备;后者包括发射和卫星服务。空间产业涉及空间基础设施、空间应用和空间保障等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空间高技术和产业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研制和发射种类繁多的卫星,并应用到本国的经济发展活动之中。据统计,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1 100多家航天公司投资发展空间技术,170多个国家开展了空间技术的应用工作。美、俄等空间大国频繁地进行发射卫星、载人航天、火星登陆和重返月球等一系列航天活动。运载和卫星制造、空间通讯、空间导航、空间遥感等产业已基本成熟,并产生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空间材料、空间制药、农作物空间育种、空间发电、月球和火星资源利用、地球外生存栖息空间和星际旅行等已出现产业雏形,显示出诱人的产业前景。
目前,空间产业中相对成熟的产业主要有四个:(1)运载和卫星制造业。该产业的主要产品有:单级和多级运载火箭、航天飞机、卫星和空间站、登月舱、地面设备、发射和运营服务,以及正在研制的空天飞机。(2)空间通讯业。主要产品包括: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电视直播/卫星数字音频广播和卫星互联网接入等4个产业领域。(3)空间导航业。该产业的产品主要有,适用于各类场合、不同用途的接收机,及其与其他产品结合形成的用途更为广泛的产品,如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的汽车地图导航系统,与手机结合起来的集通讯、导航于一身的定位手机。(4)空间遥感业。目前在地球周围运行的对地遥感卫星包括气象、资源、测绘、海洋、环境监测等卫星。它们不断送回大气、海洋和陆地资源的图像和数据,为气象预报、农林管理、海洋渔业、资源勘测、灾害监测提供了大量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信息。目前对地遥感波段包括电磁波的绝大部分波段,其产品包括可视、红外、微波等波段的图像和数据。
除上述四大相对成熟产业继续向前发展外,以下四个领域将由目前具备产业雏形发展成为成熟的产业。(1)空间材料加工和空间制药业:利用外层空间的微重力、超高真空和超洁净等特殊环境,进行材料加工和制药;在空间进行在地面无法制造的用混合金属、偏晶合金和复合材料制备、生长掺杂分布更均匀、化学配比更加正确和晶体结构更加完美的单晶材料;在空间进行大尺度蛋白质晶体以及高效率地提纯高纯生物制品;利用空间特殊环境进行种子搭载试验,培养了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新品系。(2)空间能源产业:空间太阳能发电;空间等离子体发电。(3)外星资源产业: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火星资源开发利用。(4)外层空间永久居住站和星际旅行:美国计划于2010年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2050年建立月球城市,2020年实现人类首次登上火星;国际空间站已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在太空部署的最大和最先进的宇宙飞船,已拥有长驻居民;2002年,美国富商在支付了2 000万美元后在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段进行了太空旅行,随着通向宇宙空间的飞行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体验太空生活。这些朝阳产业的市场前景特别诱人。
基因产业是另一个朝阳产业。基因科技与DNA检测迅速产业化。随着对基因科技的深入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秘码已经破解,基因就是生命密码的科学称谓。2000年6月26日,美、英、法、德、日、中6国科学家向世界公布了绘制完毕的人类基因组草图。人类从此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基因产业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前沿性的朝阳产业。如果把基因高科技广泛利用来检测人们已知及未知疾病,以进一步促进人类的健康和长寿,将因此而产生无限商机,形成巨大的以基因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健康产业。
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诞生,人类了解自我、把握自我、服务自我的水平和能力有了质的突破。因生物基因技术而迅猛发展的基因产业已经逐步成为通向财富之道的黄金产业。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认为:“下一个创造出更大财富的人将出现在基因领域。”到2020年,基因产业能够创造的价值将超过IT产业创造价值的10倍。
注释: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288—289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②苏姗·斯特兰奇:《赌场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③黄树东:《选择和崛起: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