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跨关节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2010-06-07张玉福吴金彪梁元恒
张玉福 吴金彪 梁元恒
1 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118200)
2 宽甸满族自治县协合骨科医院(118200)
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较为常见,是当前公认的治疗较困难的骨折。自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们采用克氏针及螺丝钉做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T形外固定架跨踝关节固定治疗此类骨折21例,取得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全部为胫腓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男18例,女3例,年龄18~51岁,平均33岁,其中闭合骨折12例,开放骨折9例。致伤原因:车祸15例,砸伤6例。对开放性骨折急诊清创后一次性完成手术。
1.2 手术方法
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平卧位,手术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闭合性骨折一般在胫骨远端前内侧纵行切口,必要时可切开关节囊,观察关节面情况。将胫骨骨折块尽量解剖复位,将骨折块用克氏针或螺丝钉简单固定。另于腓骨骨折处纵切口,将腓骨解剖复位后,用与髓腔相应的克氏针自腓骨远端穿入髓腔,针尾剪断弯曲,留于皮外或埋于皮下。对于开放性骨折,除彻底清创外,应尽量在原伤口处延长切口,复位及内固定应尽量完美。然后于胫骨近折段前内侧面经皮钻两孔并拧入两枚外固定螺丝钉,于跟骨内侧平行足底经皮将跟骨钻两孔,并拧入两枚外固定螺丝钉,将T形外固架安装固定,使踝关节尽量处于背伸位。
1.3 术后处理
胫骨及腓骨的骨折处简单内固定,结合坚强的外固定架使骨折稳定性显著加强[1],故术后不做石膏外固定。术后即行足趾功能锻炼,术后2周带外固定架持双拐下床,健肢负重,患肢不负重行走锻炼。2~3个月视骨折愈合情况尽早拆除外固定架,开始踝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延长2~3周去除内固定克氏针,结合踝关节被动锻炼,患肢逐渐负重行走。有螺丝钉内固定者1年后取出。
2 治疗结果
本组术后达完全解剖复位17例,占80.9%,其余为接近解剖复位。1例皮瓣小面积坏死,治疗后愈合,1例针孔浅表感染。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骨髓炎发生。2例踝关节背伸受限8~9°,全部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无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9~15周,平均13周。随访2~4年,平均2年7个月,除1例长距离行走后踝关节轻度疼痛外,其余均正常,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优良率达95.2%。
3 讨 论
图1 胫腓骨下端粉碎性骨折术前正侧位X线片
3.1 由于我国工业和交通业的迅猛发展,高能量暴力致胫腓骨下端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由于胫骨干骺端损伤严重,骨折接近或累及关节面(图1),给远折端复位及固定带来很大困难,很难找到一种既能达到坚强的固定,又少有并发症发生的固定方式。以往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切开复位简单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以及跟骨牵引等,疗效均不理想。近年报道多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但由于踝部软组织覆盖较少,钢板外露、皮肤坏死、浅表感染等发生率仍较高。我们采用克氏针及螺丝钉做有限内固定,可以有效维持骨折的对位,结合一跨踝关节T形外固定架固定(图2),既减少了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又可使骨折得到有效支撑固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不失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3.2 腓骨的复位固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2]。一般情况下,腓骨的损伤较胫骨要轻,复位及固定较容易,它的固定有利于胫骨骨折的稳定。有胫骨关节面损伤的必须切开关节囊,以观察关节面对位情况,复位必须达到关节面的平整以及维持关节的正常解剖对位关系,对日后恢复踝关节功能及防止创伤性关节发生起致关重要的作用。
3.3 跨关节外固定缺点
图2 克氏针内固定加T形外固定架跨踝关节固定术后正侧位X线片
①长时间关节固定易发生关节僵硬甚至强直。我们采取尽量将踝关节固定于背伸位,便于日后功能锻炼。术后尽早足趾伸屈功能锻炼,在骨折愈合后尽早拆除固定架,有限内固定时间可适当延长,鼓励患者主动踝关节功能锻炼,针眼愈合后可结合中药熏洗等方法,可使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本组无1例关节强直发生,除2例踝关节功能轻度受限,1例踝关节轻度疼痛外,其余关节均恢复良好。②针孔感染的预防:要保持针孔的清洁,每日用75%酒精擦拭2次,本组1例1针孔发生浅表感染,经治疗愈合,感染发生率较低,且为浅表感染,易控制,未发生骨髓炎。
[1] 李文锋,侯世勋.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交通伤所致四肢粉碎性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01,3(3):218.
[2] 王增立,孟令权. 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附33例报告)[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9):64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