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和胃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48例
2010-06-05景奉能
景奉能 胡 英
(山东省章丘市中医医院,250200)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由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引起胃排空障碍所致的以胃脘部胀满、恶心或呕吐,食欲不振及早饱、嗳气吞酸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症候群。笔者2005年3月~2008年4月采用疏肝和胃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96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并符合DGP的诊断标准:①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②食后早饱、腹胀、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2项以上,持续4周以上。舌质红或淡红,苔薄白,脉弦。③X线钡餐检查,胃内有潴留胃液及食物残渣,胃扩张,胃蠕动减弱或消失,并排除胃部占位、溃疡、幽门梗阻等疾病。排除血糖未控制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42~64岁,平均 52.28+6.14岁;糖尿病病程6~21年,平均6.1+1.3年;胃轻瘫病程1~9个月,平均 4.8+1.4个月;合并冠心病9例,肾病2例,眼底病变1例,高血压病 9例,高血脂 6例。对照组48人,男20例,女28例;年龄41~65岁,平均51.23+6.23岁;糖尿病病程5~22年,平均 5.8+1.2年;胃轻瘫病程1~8个月,平均4.7+1.3个月;合并冠心病8例,肾病1例,眼底病变1例,高血压病8例,高血脂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原来合理运动、饮食控制及应用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如下治疗。
治疗组基本方:柴胡10g,茯苓12g,枳壳10g,当归10g,白芍 15g,白术12g,百合30g,台乌药9g,白及10g,甘草6g。胃脘部胀痛者加厚朴9g,荜澄茄10g;食后即胀满者加炒谷芽、麦芽各 10g,砂仁 6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0g,陈皮10g;反酸甚者加煅乌贼骨30g,蒲公英10g;纳差者加鸡内金9g,神曲10g。上述药物每日1剂,水煎浓缩剂200ml,分2袋装(本院制剂室制),分2次服用。
对照组口服快力(枸橼酸莫沙必利,鲁南制药生产),每日3次,每次5mg,每餐前30min服用。
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自觉症状完全消除,X线钡剂检查胃蠕动正常;有效:自觉症状中胃脘部胀满、恶心或呕吐、食欲不振、早饱、嗳气、吞酸等 6个主要症状消除3个以上,X线钡剂检查胃蠕动明显改善;无效:自觉症状及X线钡剂检查胃蠕动无改变。
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48例,显效 16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 91.7%;对照组48例,显效7例,有效32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 81.3%。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糖、血清果糖胺(FMN)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糖 、FMN 比较 (mmol,¯x+s)
不良反应:治疗组有3例出现腹泻、腹痛。1例出现皮疹。症状均较轻,未停药。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
患者,男,62岁,2007年4月9日初诊。患者有糖尿病史11年,去年在我院眼科确诊为糖尿病并眼底病变。一直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5.8~7.1mmol/L。此次就诊主要表现为:腹胀伴反酸、嗳气9个月,进食后明显,曾服用奥美拉唑及吗丁啉、健胃消食片等药物治疗,初始症状能稍缓解,后症状逐渐加重,甚时进食后即吐,吐后则舒,胀甚时连及两胁部,心烦易怒,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钡餐示:胃内有潴留物较多,中度胃扩张,胃排空迟缓,余未见明显异常。治宜疏肝和胃。处方:柴胡10g,茯苓12g,枳壳10g,当归10g,白芍15g,白术 12g,百合 30g,台乌药 9g,白及 10g,乌贼骨30g,黄连6g,半夏10g,甘草6g。7剂,每日 1剂。二诊患者呕吐消失,腹胀、反酸、嗳气好转,睡眠稍差。上方减半夏,加生牡蛎30g,继服14剂。三诊时除进食后稍感腹胀无其他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上方去乌药、黄连,继服7剂善后。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讨论
DGP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中医文献无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候表现本病应属于中医“痞证” 、“嘈杂” 、“反胃” 、“呕吐” 、“呃逆”等范畴 ,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但临床治疗效果欠佳,主要病因目前不清楚,多数专家认为可能与长期糖尿病引起的迷走神经传导障碍,胃肠激素失调,胃微血管病变等有关。西医多用胃肠动力药治疗。笔者采用疏肝和胃法治疗往往疗效满意。探求中医病因病机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而致肝木郁而不舒,气机失于条达,木胜克土,影响了脾的运化、升清、散精及胃的受纳、腐熟功能,水谷精微和水液不能正常输布而停聚于中焦,致使中焦气机郁滞而成痞,病机总以气机郁滞为主,后终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治疗以疏肝和胃为主,药用柴胡、枳壳、乌药、百合等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茯苓、白术健脾和胃;当归活血养血,改善胃微循环;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之功。《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木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日在所不免。”现代药理研究,柴胡、枳壳可促进胃平滑肌收缩[3],乌药、百合有胃肠顺向性蠕动的作用;茯苓、白术等对胃黏膜屏障有保护作用。疏肝和胃法对治疗DGP患者有显著疗效,且临床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26.
[2]宋恩峰,张湘云,刘俊.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4):207-208.
[3]孔增科,周海平,付正良.常用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