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渴通络丸在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临床研究

2010-06-02王世伟节阳华吴深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通络肢体下肢

王世伟,节阳华,吴深涛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糖尿病的严重性主要在其并发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1]。而下肢血管病变也属于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导致坏疽[2],并且下肢血管病变往往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之前已经发生,笔者以消渴通络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2008年11月—2009年8月本科室住院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7例,女15例;对照组男9例,女11例。治疗组年龄38~72岁,平均(58.270±8.316)岁;对照组年龄39~79岁,平均(62.500±9.594)岁。治疗组病程 0.5~19a,平均(7.795±6.057)a;对照组病程 0.5~31a,平均(10.375±8.981)a。年龄、病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正式公布的标准确定诊断。2)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标准:①有肢体缺血表现:发凉,怕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麻木,酸胀。②有肢体缺血体征:皮色苍白或黯红,皮温低,肌肉萎缩等营养障碍性改变,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③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内膜回声不均匀,可见粥样斑块强回声,动脉管狭窄、扭曲,血流峰时速减慢,阻力指数增高。

1.2.2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3]症见口渴,多饮,多尿,伴乏力,患肢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肢体酸胀,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弱或脉弦涩。

1.3 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证型判定标准。3)符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标准。4)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1)有肢体坏疽者。2)妊娠、肝肾功能异常。3)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心力衰竭等。4)未按规定坚持服药或加用其他药物影响药物疗效判定者。

1.5 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标准主症群以根本不(从不)、偶有(一点)、有时(有点)、经常(相当),分别量化为 0、2、4、6 分;次症群则依次量化为 0、2、4、6分;最后统计评分结果。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合理选择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空腹7 mmol/L,餐后2 h血糖9 mmol/L以下水平,合并高血压者予降压处理,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治疗组服用消渴通络丸(院内制剂),10 g/次,2次/d。治疗3个月;对照组予西洛他唑(商品名培达,由日本大冢株式会社大冢制药研制,每片50 mg)每次50 mg,2次/d,服用3个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

2.2 观测指标和方法 1)临床症状和体征:对肢体发凉、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肢体酸胀等症状进行评定。2)实验室检查双下肢动脉彩超:下肢动脉血管内径、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采用美国产GEVivide-7全身彩色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

2.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数-治疗后症状总分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数×100%。疗效指数>75%为临床治愈,51%~75%显效,26%~50%为有效,≤25%为无效。

2.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值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3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22例,临床治愈1例,显效3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20例,临床治愈0例,显效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两组症状评分见表1、2。疗效比较见表2。双下肢动脉彩超比较见表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主症评分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主症评分的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消渴通络丸n 22培达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20下肢发冷怕凉3.82±1.74 2.18±1.05*△4.20±1.58 2.90±1.02*肢体麻木4.55±1.65 2.18±0.59*△4.70±1.49 3.00±1.21*肢体酸胀疼痛4.00±1.51 2.18±1.22*△5.00±1.03 2.60±0.94*间歇性跛行2.73±1.16 1.27±1.16*△4.00±1.30 2.30±1.17*肌肤甲错2.18±0.85 1.36±1.14 2.20±1.11 1.40±0.9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次症评分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次症评分的比较(s)分

?

表3 两组病例治疗疗效的比较 例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动脉血管彩超比较(s)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动脉血管彩超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股动脉 腘动脉 足背动脉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内径(mm)7.11±0.73 7.43±0.48*△7.04±0.75 7.22±0.87*血流速度(m/s)84.13±15.64 92.38±14.47*△87.90±19.56 88.50±14.28*内径(mm)5.26±0.50 5.23±0.42 4.70±0.66 5.14±0.77血流速度(m/s)60.38±9.66 70.63±18.20*△65.60±21.82 71.60±19.95*内径(mm)1.81±0.20 1.83±0.17 2.14±0.50 2.15±0.26血流速度(m/s)38.88±25.13 44.88±25.59*△51.50±5.56 58.00±15.82*

4 讨论

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其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并在此基础上发生血栓形成[4]。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具有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病情重,男女性别基本相等等特点[5],且膝以下动脉更易累及,因此,对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对有效地防止缺血性足溃疡、坏死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消瘅”范畴,其基本病机多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其发生与身体因素及情志内伤、饮食因素等密切相关。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内热伤阴,更可耗气,则成气阴两虚。气虚帅血无力,阴虚液耗,迁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可同时发生。此时脏腑代谢功能紊乱,气血津液输布运化障碍的病理产物水湿瘀血、痰浊等相互交阻,停于体内,久病入络,痰热郁瘀互结,肢体络脉瘀阻,气血不能布达于四肢,则导致血管病变,又可见血瘀脉络和湿热困脾证候。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属中医学脉痹、脱疽范畴,为消渴病的变证之一,是久病必瘀的结果。其基本病机多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而且瘀浊始终贯穿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整个过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患者晚期将出现坏疽,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是一种损及经络,伤及气血,导致肢体气血失调、经脉失养、阳气不布、血脉瘀阻或湿邪蕴久化热,热盛肉(筋)腐而致肢体中、小血管、微血管、外周神经以及肌肉、肌腱病变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笔者在灵活运用清燥汤思路的基础上,总结出益气温润、化瘀通络之法,并结合临床加减组成消渴通络丸方。方中以威灵仙、牛膝共为主药,其中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其性善走;牛膝味甘苦酸平,入肝肾经,两者合之则能活血祛湿,强腰止痛,宣通五脏、十二经。辅以淫羊藿和黄芪分入肾脾,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黄芪补中益气,生用走表固表、利湿消水肿。炮附子合荔枝核通行十二经,逐寒燥湿止痛,善祛凝寒痼冷。白芍与木瓜合用,养血润通、舒筋缓急。忍冬藤与薏苡仁配用清解变生之湿热浊毒,渗湿除痹。玄参佐姜黄解毒散结、活血化瘀,偏走于上。葛根入颈解项背之苦。以蜈蚣、全蝎为使药,引药入经,搜风剔络。而以生地为反佐之意,既可除血痹,又养阴血清热以制上燥药伤阴。全方以强脾肾为主,上下兼顾,渗湿化浊通络,濡润经脉。本组观察结果显示消渴通络丸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应用有一定疗效。

[1]Amos A F,McCarty PJ,Zimmet P.The rising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 lications[J].Diab Med,1997(2),7:85-87.

[2]Diabetes Drafting Group.Prevalence of small vessel and large vesseldisease in diabetic patients from 14 centers: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ultinationals study of 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ics[J].Diabetologia,1985,2(8):615-640.

[3]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4]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445-1447.

[5]尚德俊,王嘉桔,张柏根.周围血管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3-316.

猜你喜欢

通络肢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肢体语言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