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0-06-02步怀恩王泓午于春泉赵铁牛
步怀恩,王泓午,于春泉,赵铁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较过去更加重视。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N·布西赫曼在医学界首次提出“第三状态”概念[1],这是传统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人们对健康概念的新认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学者王育学提出了“亚健康”一词,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之后多次召开亚健康学术研讨会,并于2001年在“第3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将亚健康的英文名称正式确定为“sub-health”[2]。有关亚健康状态的定义,以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定义最为精辟,“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人和疾病中间的“半健康状态”,表现为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3]。
亚健康已成为我国社会和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以“亚健康”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近些年开展亚健康研究的文献不断增多,为了从事亚健康研究的人员了解亚健康状态中医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采用卫生统计学中的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了自1984年以来发表的亚健康方面的中医文献,为研究人员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及检索方法
文章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网络版,以“亚健康”、“第三状态”及“灰色状态”为检索词,检索1984—2009年间有关亚健康研究方面的文献,共检索出1 308篇文献,通过阅读标题及全文,得到亚健康研究中医文献589篇,对检出的中医文献进行量化分析,描述中医亚健康研究文献的增长规律及分布情况。
2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Epidata2.1a建立数据库,采用2次录入的方法录入数据并校正,使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进行统计分析。
3 分析结果
3.1 亚健康中医文献的时间分布 1984—2009年这25年间中国亚健康研究中医文献数量分布的具体情况见表1。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见,随着时代发展亚健康主题的年文献量总体上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有关亚健康研究的中医文献更是快速增长,反映出中医在亚健康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也反映出亚健康作为新兴的、与整个社会人群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研究领域,正日益受到普通百姓及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表1 1984—2009年中国中医亚健康研究文献时间分布
3.2 亚健康中医文献的研究类型 在1984—2009年间中国亚健康研究的589篇中医文献中,大部分文献倾向于亚健康的基本概念或理论的介绍(60.8%),排在第2位的是有关亚健康状态的试验研究(18.2%),说明目前中医研究人员在对亚健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开始使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干预,为降低亚健康对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积累相关资料。见表2。
表2 1984—2009年中医亚健康文献研究类型分布
3.3 研究单位分布 医院、疗养院等医疗机构发表的亚健康研究文献已经超过各大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为发表亚健康研究成果最多的研究单位。作为接触患者的第一线,医疗机构也发现了亚健康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逐渐加大对亚健康状态研究的力度,并且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体现出一线医疗机构在亚健康研究中的优势。见表3。
表3 亚健康文献发文单位分布
3.4 研究质量分析 在589篇中医文献中,有22.8%的文献有课题支撑(见表4),其中30%以上为国家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研究成果,40%左右为省、直辖市级科研成果,说明中国科技部、卫生部及省、直辖市科研主管机构等部门为了贯彻中国卫生政策“前移”、“下移”的总体策略,已经将疾病的预防逐渐作为研究重点,以提高中国人的总体生活质量,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表4 亚健康研究文献概况表
3.5 在文献中也反映出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仅有26.0%的亚健康研究文献提到了亚健康的诊断标准,且标准比较庞杂,其中有自拟标准、参考王育学标准及美国CDC的CFS标准等不下10余种诊断标准(见表5),反映出目前亚健康研究中最有争议性也最难以判定的一个内容,即亚健康的诊断标准。
表5 亚健康研究诊断标准分布
4 讨论
4.1 确立亚健康诊断标准 目前,对亚健康的诊断研究[4-5]主要有:1)问卷/量表调查诊断:大多采用自制问卷/量表进行诊断。2)超高倍显微诊断仪(MDI)亚健康评估法:根据被测者的实际检测状况采取百分制逐项打分,满分为100分,判定标准:85分以上为健康状态,70分以下为疾病状态,70~85分为亚健康状态。3)血液学检测诊断:多媒体显微诊断仪(THMMDI)检测法,血液流变学检测,血液细胞阻抗测量等。4)智能化诊断:如应用可拓学和人工智能[6]进行诊断推理运算,实现对亚健康状态的智能化诊断等。5)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亚健康作为人体的一种状态,是相对于健康和疾病而言的,对亚健康的诊断研究应该与疾病状态区别对待,总的来说,目前对亚健康的诊断缺乏统一的、公认的标准,不同研究单位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只有统一了认识和诊断标准,才能推动亚健康研究进一步的发展。
4.2 发挥中医药在防治亚健康状态方面的优势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著名理论。中医学不仅是治疗医学,还是养生医学、康复医学,其包含有中药方剂调理、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调治方法。中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注重研究人体的功能反应状态,认为机体是一个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整体。因此,中医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尤其是治未病的思想在亚健康防治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为防止亚健康向疾病转化提供了多种有效的防治手段。
4.3 亚健康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总体水平的提高,亚健康问题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但是亚健康问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研究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仅仅有医学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学、心理学、环境学、遗传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及共同努力才能完成[7]。从近年发表的亚健康研究中医文献来看,主要是中医院校及中医临床专业的科研人员完成,缺少与相关交叉学科之间的合作。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亚健康问题研究的健康发展,提升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
[1]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1):10-13.
[2]王育学.亚健康问题纵横谈[J].解放军健康,2005,1:6-9.
[3]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医证候学诊断标准和基础资料库的重点任务与关键技术[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1):21-22.
[4]金敬福,周玲玲,张增安,等.亚健康的检测方法回顾[J].卫生职业教育,2005,13(12):98-99.
[5]闫伯华.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方法[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747-748.
[6]李江平,韦玉科.亚健康中医诊断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5,31(5):222-223,231.
[7]蒋业政,覃月秋.我国1994-2003年亚健康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4,13(6):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