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住宅区景观设计与生活方式营造*
2010-06-01张璟
张 璟
(上海理工大学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93)
论住宅区景观设计与生活方式营造*
张 璟
(上海理工大学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93)
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于引导居民的居住价值观和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而起的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生活方式营造;信息与网络;引导;生态设计
住宅区景观的设计是一个综合的设计,涉及到多项领域,如生态学、心理学、生理学、建筑学等等。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意识的进步都促进了景观设计的不断扩展,今天的景观设计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也许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目前,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成熟和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景观的质量也已成为评判住宅区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好的景观设计不仅要包括合理的功能配置、还要有一个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内涵,它对于引导居民的居住价值观和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生活方式及居住现状
中国的二十一世纪是个空前城市化的时代,城市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加之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模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较大的转变。
1. 生活多样化 :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很多人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经历,单一、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使人们迫切希望能有一个和谐、舒适、丰富多样、闲适的居住环境来满足自身对于娱乐、交流、休息、健身等功能的需求。
2. 居住集约化:随着都市化的进程,大量人口拥入城市,目前国内的大中城市,人们在工作居住方式上大多被迫选择了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居住形态,大量的土地都被楼群占据,景观的用地相对较少,休闲娱乐以及社会、生活服务设施不足,居住的舒适度就大打折扣。
3. 交流信息网络化:信息与网络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城市的交通、居住、工作、休闲等各个领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改变,如家庭办公、网络教育、网上购物、网络会议等,人们可以轻松的完成工作、居住、休闲、交流等活动。但是,信息网络使有形的物理交通大大下降,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减少,缺乏深层次的融合,造成了距离感的增加,这无疑对于营造和谐社区是非常不利的。
4. 住区人文化:住区注重在建筑风格、空间形式、色彩构成、景观元素等方面反映地方特点和文化传统;重视与历史文脉呼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与当前时代精神相一致;注重人的直接具体的感官感受,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引导人的视觉感受和文化取向,创造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激发居住者对所居住的环境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
二、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哲学取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生活正经历着从公共选择到个人选择的转变,传统的居住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合现代人的生活,居住区面临着应对人口结构发生转变、居住生活多元化的需求,例如休闲、安全、方便、私密、交流、健身等,这些都对住宅区的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文化理念的介入: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文化需求逐渐成为社会需求的主导因素。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再是单纯的为景观而景观的设计,而是越来越关注在大的文化背景下的景观文化性,这种文化环境不同于移植的外来文化,也不仅仅是一个表象的景观环境,它是来源于本土特定的场所精神文化和人文资源,这些特定的场所记忆内容与居民的生活相结合,使居住区的景观场所精神更具有内涵,通过创造好的文化环境提升了居住生活的品质和环境的可识别性,使现代生活更加丰富,现代居住区更具魅力和符号特征。
2. 生态的设计:
小区景观环境应作为整体地理环境的一部分,保持水环境、气候环境、绿色植物环境、地质环境等的生态完整性,尽可能降低对自然环境的人工改造,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同时加强对居住区最有价值的资源的保护和重建,这是符合“无为自然和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观点的景观营造,它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给居民创造了更具自然情趣的生活空间,也大大减少了改造地形的土方工程量和景观施工时的人工费用。
3. 环境空间的合理布局:
住宅区的景观设计的作用除了对环境进行美化之外,还承担着满足居住区居民交流、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健身、休闲、对小区文化品位的特色定位、方便居民生活、满足住区私密性、甚至引导新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功能。多种景观功能决定了环境空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空间的组织就显的尤为重要了。好的空间设计,能够合理而又巧妙的将各个空间有机串联,方便居民流畅自然进入并可以进行交流以及其他各种活动。
三、生活方式营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需求的日趋丰富,社区的形态也发生了改变,虚拟社区与物质社区越来越相互融和,更加注重户外空间对人的吸引力,创造一个“可居、可游、可憩”的人性环境是居民与设计者的共同目标,而方便实用、尺度近人的空间环境系统是促进居住区活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涵的空间,增加了邻里室外偶遇的可能性,并会将偶遇交谈的时间延长,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了更为密切的邻里关系。另一方面,良好的、有前瞻性的景观设计又可以对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互相促进、相符相承。
景观空间外部系统主要包括公共空间和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有中心广场、中心绿地、主要步行道、老年健身场、儿童活动区等,半公共空间有组团庭院等。专业的规划使人更好的参与到各种需要空间的公共活动之中, 实现对居民各种交往行为的引导。
1. 休闲散步行为引导:
休闲散步路线是促进居民偶遇和增进交流的重要的景观路线形态,也是居住区景观环境品质的象征,与回家路线所不同的是,它更加注重从组织人流和人群参与交往的角度进行设计,将各种功能空间有效的组织在一起,使各空间更加渗透和融合,提供了人群交往的更多的可能性。
在路线设计上,应把握好人的心理,不同的区域可以结合地形设计不同的风格,如静谧、私密、开阔等,不同的流线产生不同的情绪,如同文脉的风格一样有着“起、承、转、合”之美。
2. 回家路线行为引导:
回家路线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用的景观路线形态,它不仅满足了居民的通行,还承担着观赏、停留等功能需要。从维护居民安全和减少噪音等角度出发,目前新建的住区常采用人车分流的形式,人行道路除了承担着步行与非机动车的交通之外,还联系各个区域空间,强化人的行为与心理的连续过程,与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起着交通、衔接、转换的作用。
在越来越多的景观回家路线设计中,主要人车交通要道常常依据实际情况有机合理的被各种公共空间所穿插,丰富了行人和驾车人的视觉内容和增加了视觉享受,另外,道路两旁公共设施的参与性和人群的多样性也提高了。设计时从方便的角度出发,尽量采用捷径路线设计,避免多走路、走冤枉路;同时,安全性的保障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健身活动行为引导:
现代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健身活动区已成为景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设计内容,居民在运动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完成了邻里交往。健身活动空间首先要将各种健身设施安全合理布局,例如健身器材、球类场地等,创造一个尺度适宜的大众运动空间,同时也要适当提供辅助交往设施,如休息椅凳等,引导居民交往行为的发生。
健身区域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年龄群体的健身要求,如儿童、老人、年轻人等;同时,健身区域不宜安置过于集中,而是应该化整为零渗透到住区的各个区域,让健身无处不在,引导居民参与到其中,营造良好的生活方式。
4. 儿童活动行为引导:
对于大部分的中国家庭来说,孩子是家庭的核心,通过对许多建成居住区的调查发现,通过组织儿童活动使许多家长相互结识,他们在漫不经心的交流育儿经验中无意识的就达成了邻里熟识,是居住区居民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对于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既要安排合适的场地位置和选择坚固安全的活动设施以保证孩子的活动安全,又要重视大人们的交流空间的设计。
5. 邻里交往行为引导:
忙碌快捷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会感觉到精神疲惫,容易产生压抑与焦虑,良好的空间
设计可以促近邻里交往行为的发生,更好的拉近人们同景观之间的关系,增加互相观看、互相倾听的机会,创造了一个能给予人视觉上和心理上,乃至行为上更具享受性的空间环境。
在空间设计上,可以采用模糊空间的设计手法,提供动态的交往与活动场所,扩展景观空间功能、激发多样的社会生活,增加人们的交往几率,最大限度的将人的行为活动融合。空间满足休息、健身、娱乐等多项功能,使人相对聚集,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性质居民在这里进行邻里交流、集体活动,促进人与人相互交往,进而去寻求更丰富的信息。
结 语
目前,许多设计师在买方市场、经济压力的双重作用之下,往往趋向于一种更“经济”和“便捷”的拿来主义;亦或是不顾人的需求和文化背景,一味追求新奇,大搞形式主义,普遍缺少对人性化设计语言的深层探究。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理解自然的演化过程,那么景观规划设计就只能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巳。因此,对如何把握时代脉搏,从使用者自身的角度对现代景观形式语言的进行创新这一问题的研究,已属迫切的需要。
人居环境景观的建设是一个持续和长久的过程,未来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以回归人的居住生活的本质和不断提升人的居住质量为宗旨,是以营造和谐社区为最终目的的。在对居民的行为引导过程中,设计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来居民的使用,因此,对于设计者来说,要充分了解现代居民的所思、所想、所求,同时也要有选择的借鉴国外好的设计经验,这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景观设计师所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周年兴,俞孔坚,李迪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02/2004 、P69-72,信息时代城市功能及其空间结构的变迁
[2] 清华大学建筑研究学院万科住区规划研究课题组、万科课题研究中心,《万科的主张》. 东南大学出版社
[3] [英]大卫·路德林,尼古拉斯·福克,王健,单燕华译. 营造21世纪的家园——可持续的城市邻里社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注:本文图片由作者摄于上海怡东花园、上海绿城、东方龙苑、仁恒河滨城等住区
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e Design and Life Style Building
Zhang J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d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landscape design, which plays a important and active role in guiding inhabitants’ conception and forming a good life style.
life style building;information and network;guide;ecology design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 项目编号:09YS235。